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标题: 那一声迟到十五年的“妈妈” [打印本页]
作者: fzcbw 时间: 2018-11-8 10:16
标题: 那一声迟到十五年的“妈妈”
那一声迟到十五年的
“
妈妈
”
——达川区银铁乡中心学校送教上门侧记
邓小溪 董光辉
一声含糊不清的“妈妈”,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电话中,正在上班的妈妈泣不成声。这一幕,发生在11月4日,沿河乡大林沟村4组张超的家中。
张超,出生于银铁乡茶斗坡村3组,今年15岁。3岁前能模糊发出“拿来”。2006年,一场感冒引发高烧,由于父母重视不够和农村医疗条件的限制,引发智力二级残疾、听力三级残疾,曾经活泼可爱的孩子,从此再未发声。父母迫于生计,常年在外务工,留下年迈的外公、外婆照顾这名身患多重残疾的儿童。
当得知张超的情况后,银铁学校迅即征求家长意见,制定一生一案,有序开展送教上门。功夫不负有心人,银铁学校“三好工作法”在张超身上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打好感情牌
银铁学校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送教上门工作,始终坚持“情”字当先,让家长直面困难,让孩子亲近老师。校长胡胜军表示,面对他们不能只是无奈与怜悯,必须真情实意为这些家庭做些什么,减轻家庭的负担。在带队第一次送教上门的时候,孩子对陌生人十分排斥,躲在门后不敢露面,情绪极不稳定。送教团队根据前期制定的方案,通过游戏活动拉近距离。一次次的送教,一次次的尝试,孩子的意识里,已逐渐把送教老师认定为亲人,越来越主动地参与游戏和教学活动。
下好行动棋
送教团队坚持使用康复训练、心理疗法、言语矫正等不同手段,与孩子持续交流,进行多重干预、开发潜能。通过数字游戏、颜色认知、生活技能养成等多种方式,提高送教效果。一个个周末的爬坡上坎,一次次返程时的披星戴月,与孩子沟通越来越容易,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康复情况及学习能力都有很大的进步。在对残疾儿童进行功能和心理康复过程中,还针对性地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指导,家长与老师组合教育,让送教上门取得成效。
唱好长效戏
建立长效机制,确保送教上门坚定性和主动性,确保辖区内适龄残疾儿童100%接受义务教育。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化解最后的“教育孤岛”,彻底打通教育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帮助开启孩子的别样未来,给需要关爱与帮扶的家庭带去新的希望。
身在现场,听到孩子喊“妈妈”,银铁学校校长胡胜军几近哽咽地说:“老师们的付出终于有了成效,这声‘妈妈’,让我们更有信心做好送教工作。为了孩子,我们愿意‘重复千千万万遍’。# T* m( |( k; f$ O
欢迎光临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https://www.icbw.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