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i0 a/ B& b4 g
山东省莱芜市畜牧兽医局部分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代表反映其编制被篡改一事,经多家媒体报道后,这些毕业生代表们经受住来自各部门的重重阻力,层层剥茧,又找到新的证据。任莱芜市畜牧兽医局局长10年之久的魏某东,被指以权谋私,诱骗他人补签聘用合同,伪造会议记录,篡改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编制,改写他人一生的命运,涉嫌存在严重违规违纪行为,恳请上级有关部门介入调查,给民众一个交代,给这些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一条出路,让他们坚强的生活下去。# N; v$ |$ m, u$ ~! A
5 E( g5 ?7 {% j' @5 H6 S/ ` 其一,涉嫌瞒天过海,偷梁换柱,未按省市文件要求竞岗实名。山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全省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通知》(鲁编〔2007〕18号)和莱芜市编委《关于全市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通知》要求:“要积极采取措施,切实解决超编、混编问题,通过竞争上岗等途径,明确划分在编人员和超编人员,坚决清理清退违反规定配备的工作人员。”+ ^- h C% L# C D% X. X" B0 R# X! f
1 U2 d: _ e @
2008年前,莱芜市畜牧兽医局职工全部混编混岗,并未实行实名。李桂海与亓建廷都是正科级干部,分别任药械服务站站长和畜牧站副站长,张伟一直在局办公室属于工勤人员,2007年前一直是差额编制;1995年前后毕业的杨振燕、魏斌、赵春艳、刘占霞,其分配编制条上明确分配到当时的科研所(现在的莱芜市畜牧技术推广中心)和兽医卫生监察所(现在的莱芜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实名后才知都是正科级差额单位。在未接到任何调令,未有任何党委会会议记录的情况下,均被局领导口头安排到药械服务站(实名后才知是自收自支单位),以上人员全部被偷偷实名到自收自支编制。被实名到其它下属自收自支单位的刘传教、许振民、高英毕业后甚至找不到自己编制条。这些毕业于农大、莱农、省牧校等院校毕业生的档案也残缺不全,甚至连能证明自己学历和专业的毕业证复印件都找不到,杨振燕毕业后在科研所工作2年期间除编制条档案局竟查不到任何信息,可见,某些领导干部权力之大,编制管理之混乱程度。/ f& r' z9 X2 y G: w8 Q, s# C4 {
$ [7 y5 k4 i9 w& S! V; X
1 h7 P+ p5 {: |1 w9 P ) S" s' g& ]8 y. Q1 K& ~; O
2008年事业单位执行实名制,莱芜市畜牧兽医局未按文件要求,未通知下达局下属单位法人,未经开会传达文件精神,未通过竞争上岗等任何竞聘环节,未公开公示实名制情况,把此次实名制当成了安排自己亲属朋友的大好时机,趁机违规挤占差额编制私自对混编混岗情况进行实名。隐瞒实名情况长达8年之久,直到2016年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被实名到差额编制的大批工人、初中生全部转成全额编制回到局里上班,真相才浮出水面。 " g, D' S% G# P& H8 y* p$ v% T) x
" j* N5 Q. _; O1 D# d0 _; c 其二,涉嫌翻手是云,覆手是雨,诱骗毕业生补签聘任合同。2018年11月16日,这部分毕业生代表再次找到莱芜市畜牧兽医局,要求出具相关证明材料。局办公室推翻之前回复的填写了《莱芜市事业单位人员聘用登记表》已证明实名的理论,拿出了一份《山东省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称实名制前每个人都签订了这份合同,同意实名。 , L! x- Z5 ]/ A1 [3 k7 h - w3 L2 N l4 k9 } 经证实,《合同》系2008年下半年莱芜市畜牧兽医局时任领导魏某东先斩后奏,私自实行实名制后为应付上级检查,补齐程序,安排办公室通知4个下属自收自支单位以聘用后才能继续晋升职称为由诱骗职工补签的。疑点一:要求统一规定补签时间提前到2007年7月1日;疑点二:为何实名制前从未签过单位聘任类似合同,而在实名制后让补签并续签,要求必须在所在单位晋升职称并考核;疑点三:签合同前,未组织局属下属单位法人传达聘任文件或会议精神,未出示任何与实名制相关文件或通知,未到下属单位开会传达,下属单位法人都不知情。且《合同》并非如首页所说一式三份,而是只有一份,由局里掌握存档。* ?% L6 q8 v0 j# C; B
1 n L" C' s6 F' x k! r) K: _& ^ 事实上,杨振燕、刘占霞、张伟早在2002年前后从单位离开,当时的药械服务站与菁华药业公司合并后,只剩下一个章,名存实亡。他们3人与药械服务站的关系仅仅是通过药械服务站的系统缴纳保险而已。至今,药械服务站既不给他们发工资,也不给交保险,十几年来所有保险金额(单位+个人)全部自己承担,只是在该单位进行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定,何来“聘任”之说?况且他们的年度考核表都是由单位填写非本人签名的,所谓“聘任”子虚乌有。 % d8 p$ S& C, U0 d# `' N3 _% k* P. X' l 4 u- }0 d* e" A. t5 g7 T& k+ ] 以亓建廷为例,作为政府公示的畜牧站副站长,正科级领导干部,实名制以前一直在畜牧站考核,明确为差额编制,实名后却成为种畜禽场自收自支编制。直至今日完全不知《合同》事宜。莱芜市种畜禽场的办事员与法人证明,此合同系2008年实名制完成后,局办公室三番五次急催上缴,在当事人完全不知情下找人代签的。& A8 g+ s2 G, ]' X9 L4 ?5 Y
* ~5 A; j) I( @" L3 r6 M6 y, Y
L) h( l s' z1 | w+ ?/ u1 C , v2 x8 X* `( M' [% ^+ d 更为可笑的是,2007年7月份市种畜禽场法人应是王某相,而《合同》上的法人章却是2008年5月后更换的法人石某胜,直接证实了合同的伪造行为。由此可见,某些领导干部的居心叵测,造假水平之差,漏洞百出。当事人亓建廷在看到虚假合同后,因气愤加羞恼,当天休克昏迷,现在仍在医院治疗。一纸伪造的合同蒙蔽了多少人的眼?一纸合同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而合同法明确规定:用不正当手段诱骗当事人签的合同属无效合同 ,况且是在实名制后让人补签的合同,更无法律效应。 - |' h1 e1 _* h1 B( q 6 P- n7 P+ O: W$ \; Q
+ y) a5 f( v/ v/ h5 s 5 x& Q' s; p4 j6 q, t( V1 D&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