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9 v- i* }! C3 l. }# r. Z 12月18日,13岁的宜宾叙州少女罗玉京(化名)被成都市救助站通过宜宾市救助站送到叙州区救助站,因联系不到家人,叙州区救助站将她交给了其住所地双龙镇民政办。( D+ ^9 P/ f+ y1 ^8 u/ H- J
5 W2 Y# p1 m) ~- P 但救助站人前脚走,罗玉京不顾阻拦,后脚即从民政办离开。这是近3年来,宜宾市救助站第50次救助罗玉京,也是今年12月内叙州区救助站第3次救助她。在老家,罗玉京被称为“天上人”。邻居们认为她聪明,只是从小缺乏教育,沾染上了社会恶习。专家担心:再不对罗玉京纠偏,恐其长大后成为“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的人。 $ ?# P% I E2 Y% x0 F. J) m/ P9 V' l) h- v- ]1 ~) [5 k! I
叙州区关工委、公安、教育等部门得知罗玉京的情况后高度重视。12月26日,叙州区关工委先后与公安、教育、双龙镇协调联系,打算联合制订相关帮扶计划,拟将罗玉京送回学校读书。“我们将立即前往双龙镇罗玉京所在村社、学校实地走访,根据她的特殊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帮扶方案。”叙州区关工委相关人士称:绝不能让罗玉京失学。) o! Q' Y4 \/ ]- M% q5 I
% K6 N# U8 e- R8 A
A面:她的行为 2 o7 a$ d# ^- Z- l5 j- c& m0 J9 m# \8 L6 R. P! t
被救助 ) _5 ]' u, ?4 F M+ M) y1 U# O+ [! X4 t& l9 W/ x$ f
12月11日,打扮时髦的罗玉京被成都市救助管理站送到宜宾救助站。 7 v( D( ]; P1 ^" O& R1 P7 a" \7 k M' L: n2 T- u( B
“眼镜,快点把我送回去。不然,你懂的。”宜宾救助站业务科长伍贵兵被罗玉京叫“眼镜”,而这个吊二锒铛的孩子,是救助站的“常客”,也是伍贵兵“最熟悉的陌生人”。伍贵兵只能苦笑,一边联系叙州救助站,一边按程序进行交接。3 F& ~1 l" p1 T
& k; {8 C) t; m' ?9 V4 n9 |) {4 q- ]6 r2018年8月,罗玉京在翠屏区南广镇行窃被抓获。本文图片均来自红星新闻0 S5 @) D, A! r0 @
/ u k; Q& \' N) d: g
罗玉京是宜宾市叙州区双龙镇人,伍贵兵知道罗玉京父亲在外打工,家里只有个爷爷。“爷爷管不住她,送回去,这孩子又跑。”在救助站进出多年,罗玉京从不叫伍贵兵叔叔,而是叫他“眼镜”。其他工作人员,罗玉京则呼他们为“帅哥”、“美女”。 ( w9 t1 a$ `+ N6 i ( R( d S- N! }" F* X4 E6 ^: M 伍贵兵回忆,他大概从六七年前开始和罗玉京打交道,可谓见证了罗玉京“成长”。因当年的救助人信息没有录入电脑,伍贵兵无法查证具体时间。但他清晰地记得,当时只有七岁左右的罗玉京,是被屏山县救助站送到宜宾市救助站的。% ]7 {: h% |4 z) m2 }2 L
8 m i4 [+ \9 q2 J+ B( D8 U 六七年前,罗玉京跑到屏山,被一户好心人收留。“那户人家养了她半年左右,看她到该读书的年龄,就准备送去学校读书。”伍贵兵说,罗玉京不愿去上学,好心人也发现其所述信息多为谎言。因担心惹上麻烦,将其送到屏山救助站。& x& H+ X3 h3 U9 v+ N) A
) C' N+ [1 m5 c5 H
罗玉京不愿呆在宜宾救助站的救助区,才说自己爷爷叫罗天银,在屏山鸭池乡政府食堂煮饭。循线联系,得知罗天银是宜宾县(现更名为叙州区)双龙镇人,救助站按程序将罗玉京送回。* J7 q4 {6 c: m) k, M' L
' N! a4 |5 n r1 W/ l" k
从此,伍贵兵就和罗玉京“结缘”,罗玉京也成了救助站“常客”。可以查证的电脑数据显示,近3年来全国各地救助机构,共救助罗玉京120余次,仅宜宾市救助站就救助过罗玉京50次,平均每年达到17次。; u# F) x4 n: a: Z. @& W4 g n
6 G8 G/ t6 b& r 早在今年8月份,宜宾翠屏区南广镇和平村4组村民刘利和两个孩子在二楼休息时,一个黄头发女孩突然跑上楼问路。“问路应该在楼下问,怎么会跑上二楼来?”女孩的异常举动引起了刘利的怀疑,后发现现金被盗。刘利和村民们在另一村民家楼顶找到女孩并报警。 0 h' O6 h# d. ~) t- G. ~' Z" l$ ^0 h
民警赶来看到涉盗女孩后的第一句话让现场村民都吃惊不小。“怎么又是你哦?上午才把你放出来。”现场的村民这才知道嫌疑人是未成年人,而且经常盗窃他人财物。而这个人,又是罗玉京。民警当场从罗玉京的包里,搜出现金5000余元及首饰等物品。 % S+ j3 ], ]4 ~/ j1 c) ]$ r6 ~ " b+ ]: j% |* ?$ e: V0 E 相对于这些零碎的盗窃案件,老家乡下的邻居们对罗玉京的盗窃行为有更深的印象。“从小手脚不干净。”村民们告诉记者,罗玉京要是在老家出现,大家都会提防她,小孩子们叫罗玉京“小偷”,她也不会争辩。有邻居记得罗玉京曾经说过:“不能再在老家偷了,遭人恨。”6 A8 h# k* O3 W
4 r9 c% J- r/ ~ 罗玉京的姑父唐天才回忆,他儿子曾受托将罗玉京带到其父罗兴华打工的浙江去。“当时带了5000多元路费,都是借的钱。结果在宜宾住宿,罗玉京趁表哥表嫂睡熟后,将路费全部偷走。”唐天才说,第三天乘车时表哥碰到了罗玉京,此时她身上已经只剩下1000元。 7 v( `( X' h, F+ b5 J+ i* _' {+ a: K; n: D, o2 _8 j
b面:她的江湖 / C' A" j' k/ K3 N4 F9 C& l! J: s/ ?8 f2 S
不信人 ; o2 t2 b# Q' `5 L' z$ @% E! u- {% Q( w, F _
罗玉京是当地“名人”。12月24日,红星记者前往罗玉京老家采访,为记者带路的七旬老人李银田告诉记者,“(罗玉京)是个罕见娃娃,当地人都叫她‘天上人’。”李银田说,意思是只有天上才有这样的人。 & e8 `. v; l, g4 ]2 h4 R6 t7 f2 B, U . o' ]0 x+ T' g' Z6 e; u7 l* [1 o 叙州区救助站站长翁垠说,罗玉京对别人缺乏信任。“她去了哪里?为什么总往外跑?这些问题她不会回答。”翁垠说,即使很多次将罗玉京送回双龙,彼此成了“老熟人”。但罗玉京不会敞开心扉,甚至从救助站到双龙镇一小时车程的路上,罗玉京不会主动和救助她的工作人员说一句话。 6 `, I8 G. \# m8 _5 _) l * B x$ t; @" x6 C O “眼镜,给我支烟抽。”伍贵兵记得,罗玉京在救助站主动和人说话,多是索要东西。但她是未成年人,伍贵兵不给她烟抽。这时,罗玉京会嘲笑说:“呵,眼镜,你小气。”在救助站,很快走完程序,伍贵兵会把罗玉京送走,不让她在救助站过夜,除非她自己要求。“如果不送走,她真的能把救助站闹得鸡犬不宁。” ( ?* ^8 j7 S% Z* {: o* y / ~' h0 {( c( e 伍贵兵记得,有一次外地救助站将其送到宜宾,在高客站办移交。罗玉京借口上厕所,跑进女厕所不出来。同行的救助站女员工进去,罗玉京极力反抗,拉不出来。无奈之下,只好由车站管理人员将女厕所清空,男工作人员进去才把她带出来。 + H5 m. ~, a. c' L& Y. s0 ? # x, [1 m6 v3 O! D1 e1 h “整个过程极力挣扎,引来很多人围观。”伍贵兵说,救助过程中,救助站工作人员不能让被救助人走丢。“有一次罗玉京在爷爷没到时就跑了,她爷爷还找救助站要人。”而罗天银记得,孙女曾经说等她到了16岁,就不偷东西、不在外面跑了,要去找个洗碗的工作,凭劳力挣钱。 7 B% K4 J# h0 C/ ~ ) G# X5 y. \; W# ?! m1 D 吃得苦 , l, X1 s, ~3 m$ ^ q4 h/ Z: k! O. v' @3 g; K
罗玉京虽然不和救助人员交流,但她有自己的圈子。“有一次把她和另一个比她年纪大的女孩送去叙州,她在车上主动和那个女孩交流。”伍贵兵回忆,当罗玉京得知女孩在成都歌厅打工后,她给女孩支招“不要去大型娱乐场所”,还教那女孩如何躲避警方排查,并当即提出互加微信。 % }: z( l3 U2 _. s/ p/ x! H 7 t/ J) A7 _3 } 伍贵兵记得,有一次罗玉京接了电话后得意地说:“我男朋友打来的。”救助站电脑系统中的救助信息,记录着罗玉京近三年来个人头像的变化:从戴帽子的娃娃脸,到五颜六色的各式发型,打扮也越来越成人化。老家乡亲们印象中,罗玉京从小到大张嘴就脏话。- v! Z8 Y* \% }
) g7 u1 Q9 ?6 T
' H1 x/ l# ^9 ^; }3 |! B5 h1 Z
) o$ e) F6 b6 v “娃儿是个聪明人,就是用错了地方,沾染了不该有的社会习气。”邻居们说,农村人外出干活,常把家门钥匙藏在别人不易发现的地方,回来开门方便,只有自家人才知道。但罗玉京总能快速找到邻居们的家门钥匙,然后开门进屋。“她会分析,一般找三五个地方,就把钥匙翻出来了。” ; @' e7 O4 i0 ~" J2 ~: V2 D+ `1 }' S. p4 ~9 z
除了聪明,村民对罗玉京的印象是“能吃常人不能吃的苦”。“罗玉京偷东西,常常是白天趁人外出干活时,悄悄溜进家,躲在床下,趁人睡熟后拿走钱财。”邻居们还记得,有次春节期间下雨,罗玉京膝盖以下到鞋子全是湿的,但她仍然躲进邻居家的床下等机会,还拿了瓜子花生在床下吃,凌晨五点被发现后邻居通知其父亲领回。 ) x+ e1 v" C x7 B9 ~, ?8 }/ t0 Q$ @; p
“那时六岁左右,冬天夜里气温零度上下,她穿着湿鞋子、湿裤子。”村民们说,罗玉京经常藏在床下伺机偷东西,这让很多村民防不胜防。但村民们即使发现东西被偷了,也鲜有要求其父亲或爷爷赔偿的,“都知道她家那样,不忍心喊他们赔偿。”在乡下,村民们都叫罗玉京“罗妹姑”,并没有嫌弃她的意思。 ! W" a. a- A# z ' ^8 Q" ~+ N, I" l c面:她的经历9 T6 q- ~, l5 R# h
2 Y: M) @4 ^ U, }0 m; @
身世坎坷. b8 G" w3 F6 O1 W' ^; T; E6 j
7 K1 V0 q9 i6 a. p: s& R" K
罗天银告诉记者,大约在14年前,在浙江打工的罗兴华认识了一名叫漆树香的女子,两人谈婚论嫁但没有办手续。2005年4月18日(农历三月初十),罗玉京出生。此后过了一年多,漆树香又生了小女儿。“一家四口,光罗兴华一个人挣钱不够开销,两人就分手了。”8 U T! y3 k2 G& ?" v. X, v# u
; k" n3 Z2 I0 J# c# j3 Y D 大女儿罗玉京由罗兴华抚养;小女儿被漆树香带走。当时罗天银的小儿媳妇刘某没有生养,罗天银主张把罗玉京过继给刘某夫妇,由刘某在家养育罗玉京。两岁左右,罗兴华把罗玉京带回家,交给弟媳妇刘某。然而好景不长,罗玉京五岁多时,刘某突发疾病去世。此时罗玉京身上,已经出现很多坏毛病。罗天银自知管不好孙女,把罗兴华从浙江叫回家。邻居们还记得,罗兴华回来近一年,种了一季庄稼后外出,此后鲜有在山村出现。6 o( d. l, W c6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