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8 h6 k W) j
代序 碧落无穷范君有恒
自序
第一章 论碑% z- T2 [! @- ^+ q
一、碧落碑春秋/ y$ h( k& l4 J
1.碧落碑简介
2.碧落碑原貌7 r6 g% _5 [" X+ @0 t5 L
3.碧落碑变迁
二、碧落碑各种版本比较5 a( n3 ~5 Z4 G0 I& Q
1.几种原碑版本比较
2.新碑与原碑比较 A4 i$ K7 V6 h1 I4 d+ F
3.《黄公记》版本比较
三、碧落探源, f2 N2 q% b5 d
1.碧落碑名称的来源
(1)唐·李肇《国史补》+ Y2 W( J6 C0 l* E( ?1 G
(2)唐·李汉《黄公记》4 T9 [' s8 e; x% P$ r
(3)宋·欧阳修《集古录》) v- k# S. Y; h1 K2 Q9 H
(4)宋·董迪《广川书跋》
(5)明·宋潜溪9 ^: F/ A9 Z/ C- o7 E
(6)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
(7)其他7 o( c/ z* }/ v4 x8 h3 l* B
(8)笔者观点
①碧落是道教的关键词,源于《灵宝经》, l5 m0 s' e* f* b
②刊立碧落碑为的是宣传《灵宝经》
2.残碑昭示/ E- h6 T" K9 J
3.碧落天尊像/ q- F' @( w$ \! p5 t1 g
4.一个美丽的传说
5.晋城碧落碑: k+ j# n, L5 |# o6 \0 a9 f2 W
6.碧落碑与《碧落赋》
7.前人评述. ]0 V" |$ s0 t$ k3 F0 l p
(1)《国史补》(唐)李肇
(2)《广川书跋》(宋)董迪# i0 \1 L2 f1 \9 i/ v" @; K
(3)《集古录》(宋)欧阳修
(4)《洛中记异录》(宋)秦再思$ y" L q$ v; B2 l9 l
(5)《五总志》(宋)吴炯' w9 J/ ^/ s1 U! P! Q& M0 |* V6 L/ O
(6)《金石录》(宋)赵明诚$ Y7 s/ Y# [6 a* a, Q" d |
(7)《金石录》(明)郭宗昌/ t- i- W1 n. x( }) t
(8)《石墨镌华》(明)赵蛹) o+ x ?$ O7 M3 W1 ~
(9)《銮坡集》(明)宋濂/ Z! C4 k) a1 a8 y( b& ^
(10)《书画跋跋》(明)孙鑛& B, o, B" L$ w3 ^* V3 ?- y
(11)《竹云题跋》(明)王澍+ f; M7 y) c8 t4 Y1 F/ o) e, @
(12)《金石文字记》(清)顾炎武
(13)《松泉文集》(清)汪由敦
(14)《金石存》(清)吴玉搢
(15)《金石萃编跋》(清)王昶
四、碧落碑链接
1.唐初道教& T, S; U) z0 B6 k% B: \
2.《灵宝鳓及第二十卷僭落空歌品》0 d0 r4 J& S5 f% D" p6 D' M( B
3.灵宝派; n$ V% T) V* a1 R, K4 K
4.崂山碧落岩. N* s+ q8 [1 r/ v2 f; A. X$ @- w9 j
5.李氏老君碑(太上老君石像碑)
第二章 论文$ \9 A; L5 o8 f6 \
一、碧落碑文的性质1 G: } H6 y0 E+ }' ^
二、碧落碑文考证
1.碧落碑与《灵宝经》的渊源
(1)碧落碑命名; \% M2 i) ^7 d
(2)碧落碑与《灵宝经》同样选用奇特篆文3 |8 z& f3 ?( C# A: K
(3)碧落碑和《灵宝经》都使用骈体文( Q4 z8 s3 b# w4 V9 |% a
(4)碧落碑和《灵宝经》都没有作者姓名
(5)碧落碑和《灵宝经》有诸多相同用语$ o8 o' |/ \3 K$ L; U: u
(6)碧落碑和《灵宝经》内容基本相同
(7)碧落碑文首句典故
(8)天尊像之谜1 V& }2 K5 I+ g+ r
(9)记载立碑年份之谜0 Q- t, F# j. |5 [
(10)“先妃”的疑惑5 V' _5 C$ s. E) n8 h/ q, m
(11)碧落碑对当时社会的影响8 z; H4 j, o1 z2 n$ z0 G
(12)李谌之谜
(13)两通碧落碑
(15)郑承规为什么公布释文4 `7 l; |' J/ D
(16)李阳冰与碧落碑: b; O6 B+ n5 d. I2 ]
(17)元朝重刊新碑的启示3 T: v! x2 d: ?2 d, V) p
(18)从碧落碑文所讲述的内容综合分析
(19)《碧落碑》残片之谜$ @* q) d3 l ^% o; a( F
三、碧落碑译文& ]/ S; ?# A0 F3 y
四、碧落碑文注解: U$ ~5 l, k1 p% |
五、碧落碑文释义
第三章 论字
一、碧落碑与《说文》+ i( j' N) `9 r( H6 C$ P- L
1.碧落碑约104字合于《说文》小篆+ ?5 T6 B) w2 z. p9 I8 Q
2.碧落碑文直接选用《说文》古文21字
3.碑文稍作变写选用《说文》古文26字
二、碧落碑近于楷书的6字8 L8 a# O( l8 H1 W6 H
三、碧落碑与碧落文3 t( B$ v B$ G) B
1.新发现的碧落文29字& G: I9 R' L8 M7 [7 f
2.碧落文是单独书体5 k) [2 i# O0 y/ D# X- f
3.《乾隆御制三十二种篆书盛京赋》中有碧落文
4.碧落碑与《汉简·古文四声韵》
5.《汉简·古文四声韵))的碧落文
《汉简·古文四声韵))记录碧落文约279字,其中151个单字, M0 N; y B2 H3 l3 J; V
碧落碑直接选用碧落文约36字,另有31个碧落文异形字: |1 [1 _0 m3 z" C" p' I1 d
6.碧落碑变化选用碧落文
碧落碑变化选用碧落文68单字
7.碑文未选用碧落文10单字,另有12异形字
8.碧落碑没有的碧落文37单字,另有11个异形字" ~6 ^ `; ~& L) j' ^# D
四、碧落碑与《三体石经》( W- g1 l/ j0 j9 P+ ?
1.碧落碑直接选用《三体石经》文字3 r& u# g, ^0 Q
2.碧落碑同时选用《三体石经》古文、小篆两种书体; M5 H& k% q' s, Q; [6 O! d. a
五、碧落碑与《石鼓文》
1.直接选用《石鼓文》约16字
2.变写选用《石鼓文》约16字6 O, p" ], [) V' s. W
六、碧落碑与《汉简·古文四声韵》同选其他古文字
1.变写选用2字
2.直接选用93字
七、自创与其他
1.《说文》小篆未收录碑文自创26字3 ^: s4 r5 ^+ G1 f
2.改变小篆偏旁的33字
3.改写小篆余部的79字
4.使用小篆书体“完全自创”132字
八、特殊假借字、假借成字约8字
九、碧落碑使用异形字/ F* f2 f- `% N$ t
十、碧落碑与《康熙字典》% }* }/ e0 T/ P2 U- F7 B) s7 S, d
十一、部分碧落碑文字和碧落文应该收录在《汉语大字典》% w; `7 ^! z1 N* B. ^) K4 V" p0 V9 a F
1.碧落碑与《说文解字))字源有许多相同之处
2.从汉字演化角度上分析
3.从碧落碑文与碧落文历史作用分析# z( N- d' _, H: b
4.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0 e9 _5 B1 R( ^
5.《汉简·古文四声韵》已经收录部分碧落文
6.如下碧落碑文字应该补录进《汉语大字典》
(1)碧落碑自创小篆体23字/ k: K5 Z ]7 H
(2)与《说文》完全不同的小篆13字7 |' }0 E9 d, u: K2 b; I
(3)便于楷书化的碧落碑文85字
十二、《老君碑》的字应该全部收录在《汉语大字典》3 c4 i& }2 K. n- G( y" ?
十三、附录
1.《潜研堂金石文跋尾》
2.钱侗跋
十四、碧落碑文集字表& x9 c* Y5 f# {+ N0 d9 r# v1 @- F
第四章 碧落碑与《老子》7 a. X5 S1 \* Z, k) N' b$ F" p& R
一、物质- G4 o; [/ k5 F3 U1 ?7 r$ T. ^! Z
1.世界(自然界)是物质的% U7 e3 w4 K1 b/ z
2.物质的形态(物质的分类)( A6 x+ `5 }& }; s+ ~' K' S
3.物质的结构% a+ G# `4 d( D
4.物质的运动
5.物质的循环4 v+ k* y* L# a& W
二、生命
1.生命从何而来; o2 Y( _1 L J! t4 o9 m @
2.生命的诞生0 A) G; X. ]# F+ W- B
3.生命体的基本结构
4.生命由经络系统、肌体系统和基因组织组成
6.维系生物生长与繁衍的三大类物质缺一不可# G4 t3 j. G- L8 W
7.人体由两大体系构成4 H# v3 R0 ~( Z7 g5 ? E$ b
8.生命的演化
9.中医与中药4 p; l4 O! u- b8 F
(1)中医理论的物质基础
(2)中药药用作用的物质基础- V. ^, O, s. E2 i! F: b
(3)中药药用作用的原理与机制: N6 T; a9 R1 _: Y
三、宇宙
1.宇宙生成
2.奇点的生成
3.“三”生万物
4.我们的宇宙$ [) ^/ g! D( s
5.用《老子》关于物质、物体由聃子构成解释万有引力定律
6.碧落碑与《老子》的时空观
第五章 碧落碑文献资料( ?+ K& X$ T0 S$ p( Q
一、碧落碑宋拓
二、碧落碑明早中期拓
三、碧落碑清中期拓
四、碧落碑(元)新碑拓1 o! U+ V6 G2 y" y/ _9 |* H
五、《黄公记》清拓
六、现碑阴郑承规碧落碑文清拓( k% ?9 l9 C1 m
七、清精抄(明)(镥落碑正误》
1.《碧落碑正误》序' z/ a R: z1 n2 c$ V2 j1 U
2.《碧落碑正误》: d# \/ S4 b8 W$ |1 l
3.碧落碑文
4.《碧落碑正误》跋
后记
欢迎光临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https://www.icbw.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