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 }( k6 a. x+ _4 M" |
小时候老家的木梁上经常会有燕窝,有时表面看上去凹凸不平,其实里面却非常干净柔软,非常精致。这使我想起唐代诗人秦韬玉的一首《燕子》,他对此写得入木三分。“不知大厦许栖无,频已衔泥到座隅。曾与佳人并头语,几回抛却绣工夫。” 燕子生命的成长之地,是用嘴巴“绣花功夫”似的一点一滴衔泥而成,真正是心血的结晶,燕窝既精美又大拙,我想这不正是画家在技法中所要追求的吗? 有一次我看到周燕临摹大书画家赵孟頫的《秋声赋》后,心中大为感叹。对于这幅作品,我也曾临习过,而周燕确实做到了形神兼备,作为青年画家书法能如此精到这倒出乎我的意料。中国书画同源,美的表现力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我认为就是线条,而她对于书法线条的领悟自然影响到绘画。宗白华曾说,“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就是打破团块,把一整套行动,化为无数线条,再重新组织起来,成为一个最有表现力的美的形象。”周燕在线条的追寻中,精细严谨的笔下,我们看到了精致唯美的形象。但细细观赏之中,不经意间,我们会看到不少作品中有一种大拙之意流露笔端。《道德经》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在周燕《苏州园林写生之六》《舟山写生出航》等作品中,当技法在大拙与精美中找到一种较和谐的平衡时,内心才能真正感知什么是“笔为心声,画表情怀。” 4 Q8 p P' u) H x. X7 |; f
) x; g; ^! }7 v3 A' Z, n; k" Z
读过不少关于燕子的诗词,不过印象最深刻的可能还是高尔基写的《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段文字深深地刻印在我们的岁月中,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一种激励。人有人格,画有画格。画的气度与精神是画的灵魂,而在周燕的画中,我们看到的是,她既有海上海燕般的刚毅,又有南国家燕般的柔美。 & V! |* d( Q2 V, c5 m5 O9 z
9 J/ e6 _+ r, s
周燕的艺术成长不易,她和我同学君青有几分相似,他们从学校毕业后,都曾当个小学教师,后来出于对艺术的热爱,都辞职重新考试。而考试之路是非常艰辛的,其中的酸甜苦辣我想只有本人能体味,而正是这种人生的经历使她比别人多了更多的刚毅和坚持。在她的画作中,或山,或水,或景,或物,内中透露出的精神气度,生命的活力与力量,带给人满满的正能量。而在这种力量的背后,正如她的题款“燕痕”“雁痕”中思考的,是对人生自我的不断否定与成长。而江南女子的柔美,同样在画中处处可见,特别是一些写生与小品中,《野塘寒趣》《今霄无月》《暮归》,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一种对自然的温情,一种对生命的感恩从笔中流淌。当刚毅的力量与柔美的天性在画中水乳交融时,内心的动与静仿佛交相辉映。正如苏东坡说的,“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 B( T/ a" i- c! u% M6 y5 X
2 n! R7 s- w: r# Z' t6 W 中国文化最高的境界叫中庸。何为中庸?我认为这就是矛盾的一种平衡,既有矛盾,又找到了矛盾的有机统一,超越了矛盾。而周燕艺术的实践,正是在“入古”与“出新”中,在自然之美和生命之美中,在精美与大拙中,在刚毅与柔美中,探索艺术与生命的平衡,并找到了自己独具一格的路子。当然,在艺术的追寻中,她还在努力超越自我,在今后的道路中,我想也许在虚与实,在有与无,在大与小等矛盾的统一中,可以作些更多的思考与探索,使创作的水平象海燕一样飞得更高、更远,走向人与宇宙,人与道合一的彼岸! (日月明) + P8 f Q; l# l2 d1 \ 1 n) V; P. Q4 {7 {9 j+ }" |! o6 b1 C 4 t/ C% T1 K5 b( v2 p$ V 5 L U# l1 L&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