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风镇一位居民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曹某的录取通知书是花3千元找人做的。对此,陈某汉表示不清楚。他称,村书记朱某找到曹某去问通知书哪儿来的,曹某还称是班主任给他的,为此,朱某还向曹某所读高中核实,“一查验发现通知书是假的后,他们家准备的酒宴等庆祝活动也就停止了”。
19日下午,湛江市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上述学生伪造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属于个人行为,涉及造假证书等问题需要公安机关处理。作为高考生,年龄应普遍在18岁上下,无论如何,都已经不再是一个“小孩子”了。从“小孩子不懂事”这种描述可以看出,虽然高考生在生理上已经成年,但在不少人潜意识里,他们仍然是“没长大的孩子”。这种心理上的疏远和隔阂,无疑是“代沟”的真正成因——很多成年人既不了解那些“小孩子”的真实想法,也很难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外人作此解读是因为缺乏了解,相比之下,这名考生的父亲更值得追问,对于自己的孩子,他到底了解多少?
该考生的高考成绩只有235分。如此惨淡的成绩足以说明,这并不是一时“考砸”,而是这名考生力有不逮。问题是,孩子的成绩到底怎么样,他的父亲难道一点都不知道吗?孩子真实成绩与清华录取通知书之间的落差有多大,其与家长之间的隔阂就有多深。
每年此时,网上总会出现大量在线生成“录取通知书”的网页和小程序。虽然只是自娱或娱人的恶搞,但此次闹剧依然给人提了一个醒:这些大学录取通知书难得一见,“认假成真”者大有人在。“假作真时真亦假”不仅伤害亲人感情、浪费路人表情,甚至使趁机行骗成为可能,为公共安全留下隐患。
以此来看,对于此类造假式“恶搞”,也有必要明确相应的游戏规则与行为边界。
欢迎光临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https://www.icbw.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