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砚台,是中华民族书写、绘画时研磨色料的工具,是中国传统文房四宝之首,是传承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慧命的重要载体。经过历史演进,砚台现在已从文人墨客使用的文具,而成为集实用观赏于一身的精美艺术品,成为社会大众收藏的对象,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2 n+ g& I" v4 I. l0 O
中国砚的工艺技术、文化审美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迁?澄泥砚作为山西发展文化产业的“三宝”之一,有哪些独特的传统工艺,在砚的发展中具有怎样的地位?澄泥砚如何突破产业发展瓶颈,使“省之宝”成为“国之宝”?
0 ^9 ^, J. g2 G
针对以上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三晋文化研究会特聘专家范业俊先生。范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搞古砚研究和收藏二十余年,收藏红山文化时期至民国历代古砚1100多方,及数十方古砚屏。所藏古砚不乏精品绝品。如:宋朝吕道人澄泥砚、唐朝王维款唐白石砚、唐宋朝红丝砚、唐宋朝黑端砚,绿如蓝洮河砚、白色澄泥砚等。完成书稿:《古澄泥砚研究》《古洮河砚研究》《中华古砚研究》。被业内誉为“中国古砚收藏与研究的大家”。
' x+ f& x, r$ W; l/ V+ P3 B
市场信息报报社现将范业俊先生中华古砚研究成果加以整理,以飨读者,以助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