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标题:
孩子不会表达,怎么判断营养缺乏?快记住这些信号!
[打印本页]
作者:
施贝安2020
时间:
2022-4-15 16:33
标题:
孩子不会表达,怎么判断营养缺乏?快记住这些信号!
孩子的嘴角总是干裂、一到晚上开着灯也说看不清东西、牙龈经常出血,这些都可能是某些营养缺乏的信号,爸妈不可不留心!
: h B& \. r; G
7 f# G8 n5 W8 N z, z" n
2 V! ?; s+ g$ q( N) q/ h& L' t( l7 w
身体缺不缺营养,这是很多人关心却不容易判断的问题,其实,身体会有意无意向我们发出种种营养缺乏的信号,提醒我们迅速找出应对之策。特别是对于孩子来说,往往不能正确表达身体的真实感受,这时更需家长的细心观察。
, b, X! p' n% q7 A( I }
) I1 u+ X. K+ A0 C* _7 ?
头发
& _0 O" [$ W! t# @, v6 l( Q8 j
5 H$ X0 i: ^0 M, G: f+ V
孩子的头发干燥、变细、易断、脱发,往往是营养缺乏的表现。可能的营养缺乏:蛋白质、能量、必需脂肪酸、微量元素锌。
7 ?8 J5 Y) V+ m! u0 Q. c' v0 I
) Z( [1 j' |# E) \8 ]" d5 W
眼睛
# g) f, a: I u/ G, R# a% ? H/ S
: c( t/ o7 E9 ^. j$ A
孩子一到晚上就说开灯也看不清东西,说明存在夜晚视力降低的情况,可能是维生素A缺乏的早期表现。如果不及时纠正,可能进一步发展为夜盲症,并出现角膜干燥、溃疡等。
( \2 q2 E: p9 @* e( E+ I# u" N
- W, Q7 y; m- r1 K
. e- q1 x0 v, z2 G- ]5 F* E& y, e
8 t8 ]5 e2 s c9 V/ W# a) r4 \
舌头
1 G3 m8 V2 s' N( d5 F
5 W/ y! I3 I8 ^& B
孩子经常出现舌炎、舌裂、舌水肿等,可能是B族维生素缺乏。
% T/ G) ]- d* W5 Z- M O! M
^, S3 L0 n1 @! g
/ F* R& E$ S0 M+ z% y0 D
' G' C( ]: o1 o7 H5 B
牙龈
& S! G0 l- x: S9 x+ b* F
* K# T# j( M# A
孩子的牙龈出血可能缺乏维生素C。
- o7 W5 d1 M7 t( y3 T$ ]7 u6 a1 M9 F
4 _" ]/ Y4 d# P; V. H
味觉
* ? M* d* U7 S+ c6 S
; a7 S" R) m" K* A- L; m0 `
孩子总说吃东西没味道,存在味觉减退,可能是缺锌的表现。
/ ?# w* E. \- B
! O% C* p* q/ _8 M) [
嘴角
9 f6 k- M! Q# T: A: n% U# s
' T- n2 v# |# R3 ^4 \) H% y' W3 D
孩子的嘴角干裂,可能缺乏的营养素包括核黄素和烟酸。
. T+ Z! j# w; P$ b6 M' S6 ^" \
* `. ~- L, L2 Y! I3 s0 @3 K
% \- N6 R, l, \! d
6 N4 Z: i2 d3 l5 A7 w9 `; Q
如果发现宝宝出现以上症状,那就有可能是营养素缺乏,为了孩子健康成长,育儿专家建议补充施贝安多维多矿综合营养包,0色素、0钠、0蔗糖、0防腐剂、0添加,全方面补充营养,守护孩子健康成长!
7 F" k8 g+ j. v% Z* K
: f; d n0 \* a( a
2 L I+ \- v6 a7 a7 k. Z6 l
" M+ d3 E- y3 @. ~/ T
施贝安多维多矿综合营养包,婴幼儿专用,安全有保障,针对营养素缺乏的特定人群进行的营养干预,含量高,效果好,均衡营养好吸收,特别添加燕窝酸、低聚果糖以及药食同源雪莲果、茯苓、山药、山楂、葛根、百合、莲子等精华,促进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吸收、促进肠道益生菌平衡,有效健脾养胃,补气养血,滋阴润肺。
1 `8 x; A% Z1 F8 |7 c" g
. L0 \$ g9 A5 A9 c% B4 |1 T1 |0 _
综上所述,当有以上一些情况发生时,家长们必须要注意,要及时调整宝宝的饮食,这样才能保证宝宝有充足的营养,并且要保持营养的平衡,这样才有益于宝宝的健康成长。
* i9 h3 {- \! [/ m: G8 f" S+ M
5 s) F& V3 ?1 _$ S, n1 T
欢迎光临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https://www.icbw.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