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A) X X. M1 U 作为医院小儿呼吸科的专家,陈超辉深知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和压力。“不漏掉一个疑似病例,不发生院内感染,医务人员零感染”,这是河南省儿童医院在会议上提出的目标,也是他的态度。然而,面对着未知的风险,医院启动应急预案后的第一周,科室里特别是一些没有参与过禽流感、SARS救治工作的年轻人难免比较紧张,不知所措。于是,他第一时间将新冠防护知识,采取图文并茂、现场演示等多种形式培训医护人员,分批进行个人防护操作演练,确保每一批进驻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的医护人员做到防护安全,以淡定的心态从容应对即将到来的战“疫”。 ; k/ w4 ]8 Q7 s
同时,为了不使每一个患儿漏诊、误诊、错诊,陈超辉认真学习、仔细研读每一版新冠肺炎诊治规范,与专家组成员,细判每一个病例,并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以及当年防治非典的工作优势,提出发热患者和疑似患者的专业诊断方案。如针对发热患儿新冠如何隔离处置,对到过高风险地区患儿如何在发热门诊留观处理,对有基础疾病的患儿,专科医生如何协助发热门诊及感染科医生做其他治疗等,并通过科普讲座等形式普及科学防控知识。 / T6 d7 F& x' d 和成人病例不同,照顾隔离小患儿还需要斗智斗勇。孩子表达能力有限,加之缺少亲人陪伴,情绪比较低落,不利于疾病往好的方向发展,年纪小的孩子哭闹、年纪稍大点的孩子一整天沉默不语是常见的事情。陈超辉每天都深入病房用交谈、共情、倾听等技巧,层层破冰,打开孩子们被病魔冰封已久的心灵,找出问题并疏解,小朋友低落的情绪也慢慢恢复,都积极配合治疗。 * k1 J* ^& J/ c) `2 L/ K 7岁孩子小翔(化名),第一天住进病房时又哭又闹,把病房里的东西全部砸掉,喂5次饭才肯吃一次。为了开导、陪伴他,陈超辉不但生活上照顾小翔,还在床边给他讲故事、读绘本,并自费给他购买零食、玩具;为了不耽误小翔的课程,又当起了临时老师辅导他的学习。渐渐地,小翔对治疗也更加配合了,出院时竟然依依不舍,闹着要再回去住几天。还有一些年龄较小的患儿在见到被防护服层层包裹的医护人员时,第一反应是害怕和抗拒。他就自费买来一些可爱的动漫角色,比如机器猫哆啦A梦、樱桃小丸子、奥特曼等,让自己化身成动漫角色,让他们不再感到害怕。不仅如此,他还为小朋友准备了各种画笔和纸,一起完成绘画。一时间,病房里也因为孩子们的画作变得多彩起来,让他们孤独地隔离变得有趣起来。 : u5 o d) z2 B/ E' N! n2 F 2022年11月郑州方舱医院医护人员告急,得知消息陈超辉又报名参加。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在一个月的高危险、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他和医务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每次去病房要穿三层防护服,戴两层无菌塑胶手套、护目镜、口罩,不敢喝水,不敢上厕所,每班在岗位上一工作就是四个小时,一上午下来就是大汗淋漓。当一天的工作结束,摘下护目镜、口罩时,脸上都是深深的压痕。尽管又苦又累,但他没有要求调岗,脱下“战袍”回到家里,他是孩子的父母亲,父母的儿子,同样寄托着家人的牵挂和思念,也有对家庭的亏欠,还有对家人无条件支持的感激……6 \5 ?' ~& x A) e& ]: V( j
记得在雷锋日记里有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孩子的健康牵动着一个家庭,儿童的健康成长责任重于泰山。作为儿科医生,陈超辉表示自己理应在这平凡却崇高的岗位上,怀着这样的济世情怀,用自己真诚的微笑、温暖的双手、涓涓细流的爱心和一丝不苟的责任感汇成大爱,为无数的患儿托起生命的太阳。(闫文 来源:大河文教网)/ Y" H2 p6 {) c' H5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