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汽车充电的空当,司机王平吃了一碗饺子 3 P' H+ |. e% X1 w. g6 }; ~7 q4 m! {2 X, n( Y
继续入局,还是离开 ! z c- J( K. z" l" W0 R) o$ r/ [2 Z5 h+ F
行业饱和,钱难挣,有司机选择卖车离场。2021年,跑网约车的行情还可以,在海南开饭店的东北人赵光说,当时三亚未控制网约车数量,门槛很低,“零元购车,有个驾照就能跑”,吸引了很多人。2022年,因为疫情无法营业,在家待得太久,赵光的一帮朋友觉得跑网约车是个不错的营生,就一窝蜂地入了行。( h: u( t+ f. ^ x
+ I' L3 G9 A- u y' g. c
朋友们“入坑”网约车的那个冬天,订单多些,但堵车严重;后来,因为抢单难,一天加班跑车十几个小时才挣两三百元。2023年年初,大家在跑了三个月后就都把车卖了。一位借款买车的朋友,忙活三个月,卖了车,正好把借款还上,“一分钱没挣”,赵光说,庆幸自己没有入坑。' c6 A3 E. M# S y6 w
6 m Z0 e f t" n% H即使收入下降,抱怨平台抽成过高,不少网约车司机仍选择继续在行业里熬日子。 ! P* W1 I6 W2 E( [# i( M) o9 k9 f& S5 e7 E4 J1 @3 ?
谢华说,自己的房子有按揭,孩子也在读大学,他已经连续两年入不敷出了。信用卡的欠债越来越多,2023年3月,他只得开口找亲戚借款还了银行欠款。他不断压缩自己的生活开支,喜欢吃的牛肉两个月都不会买一次,衣服等用品也尽量少买。 . E- T( p }" y, S! t9 D: O6 V; F D4 `5 V; D2 T% i
谢华已年过五旬,深知求职不易,不敢跳出网约车行业。多年前,杂货店关停后,他在惠州求职,只能进小加工厂,每天工作11小时,能挣四千元,还没有社保。 5 r. w" p' A1 d, P% y / }% l5 r6 X. J0 W) z! P K惠州司机王平在多个平台间切换、尝试。2023年端午节前,因为分数低只能接到特惠订单,平台又在未通知的情况下降低部分订单的起步价,王平一气之下向有关部门投诉平台,此后的几个月,他逐渐转战当地新推广的一家小平台。 / ?7 m+ P+ c, ` c; V. y" |; F- M; m/ I) z. u t
2023年10月,他入驻的小平台也相继上线类似“一口价”的优惠订单,价格下降,他又回到了过去的平台跑车,他发现平台的一些变化,“派单距离变短到几百米至1.5公里”。 ( m6 Q g2 K/ K% l8 K$ J7 R. L, } ' y" C2 [# |9 T王平希望,规则不断优化中,自己和同行们都可以开得慢一点,从容些。在王平脑海里,有一个画面可以描绘出网约车司机的状态。王平说,在惠州机场附近,常有几十名司机在网约车候车位等客,那是2023年夏天,司机们照例蹲在路边抢单,其中也有“机场大神”——最擅长抢单的司机。那天,因担心手机发烫影响接单,“机场大神”站在日头底下,给手机支起支架,撑起了太阳伞。+ C1 ?) t8 l$ q0 J) |! F0 s( E# F/ @
4 {/ L j3 h7 S5 Z" _) \( d
(应受访人要求,文中王平、何青、马忠、谢华、李亮、赵光为化名)' |. N; X) u8 q# _
. ]* ]8 p9 L* F$ I+ d; `) l#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