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皖北某县相亲沙龙。看着现场剩下的4名女生,我倒吸一口冷气,也为那些男生感到一丝丝尴尬。沙龙负责人则见怪不怪,她认为大家之所以选择相亲,就是为了提高效率,既然现场没有能看得上的,那就不浪费自己时间。 ! b/ @3 b/ G: F; T3 G3 R 讨论的问题,可以筛选出三观接近的人:分手了赠送的贵重礼物该不该归还?该不该看伴侣的手机?该不该向恋人坦白恋爱史?买房后你愿意和公公婆婆住一起吗?没钱要不要生孩子?这是我返乡观察县城青年相亲市场的第二年,与第一年相比,今年因场地不宜搭建舞台,相亲大会规模锐减,变为小而美的情感沙龙。去年名为“万人相亲大会”,虽实际上台相看男女寥寥,但对相亲感兴趣前来围观的人真有上万。(详见《县城相亲大会,现场提问很实际:房子、车子、彩礼丨记者过年》)5 Q2 c/ v+ _/ `7 w, D4 p" {
( ?# |- r" P' z4 R: O* C 这一次,没有围观群众。沙龙形式为几十位男女青年坐在一起,对两性关系中常见问题进行讨论。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男女青年在表达各自观点的同时,也默默相看与自己三观相合的人,但前提是物质等硬性条件达标。 - z, W) V! s5 [3 |. h " s1 `! Z, j" C( w 大年初二下午,我旁观了这场情感沙龙,又与沙龙负责人美玲聊了聊这座皖北县城的相亲市场。总体感觉,今年的相亲市场仍是“残酷”得让人不敢直视。4 u. _: v% o6 ]% C; G" a `7 e
; M; a% H0 e6 ^, ?
原定下午两点开始的情感沙龙,推迟了近半个小时,主要因为多数男生爽约或迟到,最终只来了10人左右,是报名人数的五分之一。到场的男生们围坐在房间一角,仿佛有点紧张,有些人佯装低头看手机,却偷偷抬眼打量到场的女生。女生则更坦荡自若,也更守时,二三十名女生分散坐下,沙龙正式开始。6 J. u ^7 T: X1 K
4 l9 E( H5 \4 ~2 u' l& K 首先是自我介绍环节,从为数不多的男生开始。这些30岁左右的男生一一介绍自己从事的工作,具体为土木工程、工地消防、灭四害服务、市场营销、装修、音响灯光行业等。一位本科毕业、在上海一家外贸公司工作的未婚男生本颇具优势,但43岁的年龄让他那天几乎没有胜算。& t: n% N0 a5 w& u( Z
6 L+ a8 q [: ]& Y+ _/ x 自我介绍的话筒轮转到女生手里时,让我没想到的一幕出现了,场内一大半女生借口临时有事,匆匆离场。经邻桌的大姐提示,我才后知后觉明白,原来是现场没有她们看得上的人,不值得待下去。看着现场剩下的4名女生,我倒吸一口冷气,也为那些男生感到一丝丝尴尬。" C$ C. b0 n# w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