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印发的《关于落实司法责任制完善审判监督管理机制的意见(试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实施意见(试行)》,又进一步要求,“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案件外,院庭长对其未直接参加审理的案件的裁判文书不再进行审核签发,也不得已口头指示、旁听会议、文书送阅等方式变相审批案件”,由此才能确保“让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 $ r* z! V. m, R! |. K % A8 ~* N1 C! r5 j据此,不仅二审法院直接干预案件审理于法无据,天峻县法院院长在通过微信群向正在庭审的本院法官发号施令,直接指挥案件庭审,同样严重违背了庭审程序的基本要求,也几乎架空了具体个案中合议庭的独立审判职权。+ T9 q/ N, r9 F1 \$ B g2 m+ O: g
: y$ W' ?; f; M- w$ F4 p
而且,此案远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在通告中的轻描淡写:只是在具体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监管措施不规范的情形”,此类违法已经严重侵蚀了基本的司法制度和诉讼原则。0 j6 t' D' Y$ ~+ Q. y i
" {* i: ]: m, H% k0 e/ X( |
2 s: p Q' B) T3 A
7 t5 V, B+ B( G- N( \. v; c/ G四类案件的“监督”,就可以违法干预?% }$ y9 `: z' } u" O
7 B, u( W2 h; z/ o+ k% S0 w1 T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在通告中还辩解说,“本案属于重点监管的四类案件,海西州中级人民法院派员指导下级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符合规定”。 ' k) `) V, r: ~% g' ~4 q4 K4 Y9 R' J& s. q
此处所说的“四类案件”,指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在2015年9月印发的《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中所提及的“四类案件”。# m. r. `4 _% P7 j1 o# g4 v
$ y' \0 M. d& b& x5 w; ]根据该《若干意见》,对于“涉及群体性纠纷、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疑难、复杂且在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与本院或者上级法院的类案判决可能发生冲突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反映法官有违法审判行为”的这四类案件,院长和庭长有关要求承办审判组织报告案件进展和评议结果,视情将案件提交专业法官会议、审判委员会讨论,且必须全程留痕。 / z; f/ D, F; y9 s/ e. u5 R2 |8 y( e9 ?, ^7 I. L' L/ K9 ^ o# ?! J
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四类案件”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又对这四类案件的表述进行了微调,尤其是将前两类修改为“重大、疑难、复杂、敏感的;涉及群体性纠纷或者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并对这四类案件进行了具体解释,且在具体的监督方式上进行了进一步细化。 , F0 x# `% a" i ]3 r( f8 h0 e
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这四类案件,院庭长的权限也只是: & a9 K9 z( s: z U ) A; w3 C. r$ ^, F+ e J' ^(一)按权限调整分案; $ y( y( h: ^9 }+ S" C 9 j. P" Q8 d% p1 P& Z(二)要求合议庭报告案件进展、评议结果;1 C5 M2 h- p( ?7 b! ?+ s
+ c+ i6 h: ^8 ~2 x% |(三)要求合议庭提供类案裁判文书或者制作类案检索报告; 2 S# [/ _# [+ h V w _ u* \9 [- L+ z$ M
(四)审阅案件庭审提纲、审理报告; ) x3 N) k j0 l+ E) c7 y 5 e( }1 t! E. [& f$ f3 \" e! k(五)调阅卷宗、旁听庭审; : I- C7 z" F- N# @8 ]. Z4 M- z# W) `/ r, q+ g# E4 P; K( q$ l* f0 G
(六)要求合议庭复议并报告复议结果,但同一案件一般不得超过两次; + a1 K$ x3 ~3 m' G; S* {6 K 0 K7 E% M$ |- S4 P(七)决定将案件提交专业法官会议讨论; ) |/ q1 e8 Q+ b8 v) M 9 z7 T% D8 x, W; q' E2 B0 c" w4 \$ d* e(八)决定按照工作程序将案件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 G8 l- f( q8 w! \/ d
+ ]. j( N' L. |3 J/ v5 |# g/ Z; m. t
(九)决定按程序报请上一级人民法院审理;* i5 K: Q1 k/ j7 Y X
- a: y& e2 T9 k* R3 n+ q" l0 K
(十)其他与其职务相适应的必要监督管理措施。 J) I8 ^2 M8 z
- t9 F8 o2 x3 r, H: A1 T! v( O/ g
从列举的这些监督行为来看,这四类案件,院庭长的监督都是在合议庭庭审之后,而非庭审进行中。3 f: z% S; h$ a+ ]
' D2 T& k0 ~) o' X
而且,该意见还特别指出,只有符合上述规定权限范围的监督,才不属于“违反规定过问干预案件”。这同样再次说明,即使是针对四类疑难、复杂、敏感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允许院庭长予以特别监督,但这种监督也不能被异化为在个案庭审中直接发号施令,异化为以监督特殊的“四类案件”为庇护和理由,就轻易逾越上文所列的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法院院庭长对本院具体案件审理时的监督权限和监督手段。. i6 Q {9 n4 M f
& C9 e4 M* f( \* V: t0 N+ ]" P; i, t0 @9 L. v/ ^# e
6 ?/ S6 y Q5 q" F
态度倨傲的法院通报,更是错上加错$ S7 W3 p5 N) p$ p9 \0 {1 X
" |1 O" n, m7 G" ]' y" W本案之所以舆情发酵,其原因除了上级法院和本级法院院长在具体案件庭审中以微信的方式直接指挥个案审理外,还在于在律师将案件过程上报涉案法院的上级法院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做出的那份态度倨傲的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