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标题: 福建1岁女婴被投毒背后:家庭主妇为何能从网上买到铊?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24-5-20 16:29
标题: 福建1岁女婴被投毒背后:家庭主妇为何能从网上买到铊?
福建1岁女婴铊中毒案引发广泛关注。据了解,女婴大伯母作案所用硝酸铊为网购所得。
* F7 i1 S% p8 ~' U, D' x" W
4 ?6 ~5 Y0 f+ A( h- G  此案中投毒者为家庭主妇,初中文化。为何铊能为其如此轻易获得? 阿毛周岁宴当天的视频截图。   受访者供图按现行《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硝酸铊等多种铊盐均为危险化学品,但其中只有硫酸铊属剧毒化学品。5月18日,西南交大安全技术研究院安全应急中心主任侯映天接受采访时表示,按照该目录,个人或单位向取得合法手续或资质的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购买硝酸铊,暂无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其办理相关手续。2022年12月,应急管理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互联网销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通知》,强化互联网危险化学品信息发布管理。快递危险化学品则为国家明令禁止。
# F) h; b/ N3 v; ]* r* C+ J- W8 y  |* I9 L
  向合法危化品经营单位购买硝酸铊:
, T& g. O! H4 B& T5 P- n  @
. q' x1 I5 @( f" ^) o: S- X9 X  暂无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 }9 V6 c7 t3 L& J
& K, G! ?' j1 R: `0 F' S
  《中国急性铊中毒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表示,铊自发现以来,被应用到多个领域,如治疗某些疾病,还被用于制作杀鼠剂。由于出现多起中毒病例报道,20世纪70年代以来,铊制剂在大多数国家被禁用。目前国内外急性铊中毒患者呈增多趋势。国内1965至2017年文献报道铊中毒患者375例。,2022年春节,福建1岁女婴阿毛铊中毒。警方查出系其大伯母王某在奶粉中投毒,其父林某伟半年前的死也被查出是秋水仙碱中毒所致。涉案的25克硝酸铊为王某于2022年1月通过手机微信花费1700元向西安某公司购买所得。' i6 O9 b4 r9 ^, A
( K4 n2 h3 p( F) _1 n9 S9 S
  此案一审判决书中的证人证言显示,硝酸铊是上述公司转了两手采购的,由供应商通过快递公司直接发货。# n. x4 S1 z5 |
7 Y4 A9 R8 ~( p$ Q/ ]/ }
  西安某公司工商登记的经营范围包括预包装食品的销售,中草药、农副产品种植等,未涉及化工。其官网称其是工贸一体生产型企业,致力于中草药、农产品的精细加工。但判决书中该公司销售主管的证言显示,该公司是一家贸易公司,业务员各自在网上开展业务,收到订单后再向国内其他相关企业代购。
2 W( S5 t% K, P) M
5 W3 |6 D- A7 G) |! v* p8 C. v# o. q  中间公司是江苏某公司,其官网宣称专注多年生产生物化学化工试剂。但该公司采购员的证词显示,该公司是贸易公司,没有实体工厂,有固定的供应商。) N- @9 j5 O( c9 p9 `. M6 X1 i
! i2 g! F/ H1 d6 X: r. A
  该中间公司业务员证词显示,西安某公司通过QQ寻求购买硝酸铊试剂,她先是“跟对方说这是易制毒的,公司不卖”,但后经查询公司和供应商网站以及国家颁布的危险品名录,判断该产品属非易制毒易制爆产品,可以正常销售,因此订立销售合同。
% v0 F, M" }3 W% C, q
( T$ A: I4 c, A: v  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购买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需要相应的许可证件或者证明文件。个人不得购买剧毒化学品(属于剧毒化学品的农药除外)和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禁止向个人销售剧毒化学品(属于剧毒化学品的农药除外)和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中,金属铊和硝酸铊等多种铊盐与汽油、无水酒精同被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但除了硫酸铊,均不属于剧毒化学品,也不属于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和易制毒化学品。0 `+ O* a- r6 w4 b- i

2 a# K1 P7 \2 x- E7 C& [  侯映天表示,按照目录规定,个人或单位向取得合法手续或资质的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购买硝酸铊,暂无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其办理相关手续,也不要求经营者记录品种、数量、用途。不过,若购买的个人或单位存在危险化学品经营行为,在未取得相关许可情况下,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不应将危险化学品销售给无相关资质许可的个人和单位。在应急管理部官网查询到中间公司和供应商的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但没有查询到向王某销售硝酸铊的西安某公司的现行有效许可证。《剧毒化学品目录(2015版)》由2002版的300多种缩小到100多种,删去2002版的金属铊、氧化亚铊、氧化铊、碳酸铊、乙酸铊和丙二酸亚铊。2 c- u" ?$ a( S% U3 W

1 }9 b' F8 B1 t2 Z6 c. @( w' a  多个网购铊酿惨祸的案例敲警钟:
) i$ ]0 ^* r. A) v5 P
  y4 F9 S2 q' R  危化品网络销售存风险,在2007年某大学学生常某庆铊投毒案、2009年23岁江苏吴江女子因自卑服用铊自杀和2012年的安徽安庆铊投毒案中,铊盐均为从网络上购得。
" |* X+ z; V6 |' N' {& j5 z9 c, w; j0 ]5 C
  据媒体当时报道,在常某庆硝酸铊投毒案中,铊贩子因涉嫌危险物品肇事罪被警方刑事拘留;在吴江女子自杀事件中,该女子一开始多次遭拒,后以做实验为名从一家卖化工用品的贸易公司工作人员处购得硝酸铊,售铊的上海男子后被拘留;安庆铊投毒案中,投毒者从并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北京一公司购得溴化铊从裁判文书网上查询到,安庆案的相应判决书显示,溴化铊为投毒者通过网络平台交易,通过快递发货。 铊化学元素 据图虫创意在裁判文书网上检索到湖南湘潭2017-2018年一例为报复投毒乙酸铊并造成多人中毒的投放危险物质罪判决。投毒者通过其网络平台与某公司客服人员取得联系,购买铊盐,银行现金汇款后通过中通快递收取。投毒者此前还通过QQ联系到两家公司购买包括“溴化铊”在内的有毒物质。在另一份判决书呈现的2016年山东淄博一例硫酸铊投毒案中,投毒人为线下向当地一化学试剂公司购毒。在2022年2月报道网购危化品安全风险,一些网站充斥着各类交易信息。法治日报2023月2月也报道,一些电商平台公开售卖氨水浓度超过10%的溶液和高浓度双氧水等危险化学品,以及无证售卖老鼠药、农药等有毒物品。; f6 |( F0 `, V4 d# b7 G9 h6 O

: t# M( w! Z" m: ?% e6 w, X  5月17日,记者找到一家显示售卖硫酸铊的网站,客服表示不对个人销售,只针对公司销售。当记者问询公司购买的流程,对方表示不清楚,是分区销售,要转到对应区域的工作人员。- J; H2 ]9 F2 C" ~. W# h7 l+ k

$ g9 p# d8 U% X! k# d: g8 `3 k  记者又联系到另一家网站,记者拨打客服询问是否售卖硫酸铊,对方回复:“我们现在不卖了。是需要资质的,我们现在没有资质,做不了。”
2 _# \/ W+ i4 U% ?
' L% W3 m8 |  S& r1 p  同日,记者在淘宝上搜索“铊”,发现一家名为“骏腾化学”的店铺销售铊标准液。5月18日,记者再次查看时发现该店铺已关店。; S. C% Z! m8 |& _+ @6 k

& O3 q0 _! F/ Z3 _( S, R, |- l1 X: T  网上发布危险物品信息需相关许可或备案
$ X: l2 l. h  b. [, w9 k' {
% v+ K( ]/ a1 L4 W  快递危险化学品则为国家明令禁止
6 y* v0 L' c8 [; `* \$ q( Y3 \6 v
1 u- U9 Y7 N( f# c/ `3 j6 S8 n  对于互联网买卖危险物品的行为2015年,公安部等六部门联合出台《互联网危险物品信息发布管理规定》,要求危险物品从业单位依法取得互联网信息服务相关许可或备案,方可在本单位网站发布危险物品信息,不得在本单位网站以外的互联网应用服务中发布危险物品信息及建立相关链接,还规定了接入服务提供者、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义务。
* r/ E) G' W5 o0 `+ \5 Z$ q  d9 I9 B2 Q5 t4 e4 G0 r+ a/ b& H
  在福州铊中毒案案发的2022年,当年12月,应急管理部、中央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互联网销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指出,一些单位或个人未经许可,违法通过互联网销售危险化学品;一些电商平台或网站审核把关不严,入驻商家随意发布危险化学品销售信息,存在重大安全风险。 《通知》从危险化学品角度重申了《互联网危险物品信息发布管理规定》的相关规定,并明确了电商平台管理、核验、巡查、清理下架的义务,要求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通知》强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严肃查处网上违法销售危险化学品行为,强化危险化学品互联网销售全链条监管。应急管理部门要督促企业健全危险化学品信息化管理台账,实现危险化学品来源可溯、去向可循。
. A1 O* J6 L4 E$ F1 v" s0 w
  侯映天表示,若是取得合法手续或资质的危险物品从业单位,可在互联网发布危险物品信息。
  快递危险化学品则为国家明令禁止。早在2007年,国家邮政局发布的《禁寄物品指导目录及处理办法(试行)》除了列入危险化学品等各类易腐蚀性物品,还在“烈性毒药”中特别提到铊;2017年更新的《禁止寄递物品管理规定》提到的则是铊化物。
  过去新闻报道过多次偷寄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品导致的事故。据此前媒体报道,2013年11月圆通“毒快递”投递中泄漏致一人死亡和数人中毒。
  国家邮政局也多次部署加强快递企业收寄验视工作。2022年的《通知》也强调,邮政管理部门要督促企业落实实名收寄、收寄验视、过机安检“三项制度”,严密防控寄递环节安全风险。

% D6 `- P( H- l3 S




欢迎光临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https://www.icbw.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