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 y- K% s8 w 并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判决如下: * U/ M0 q! B8 o' q' w; W; [ K * j, _7 V; \( o) a 一、被告人施某犯强制侮辱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八个月。 . D% V( x8 }) u' t9 u8 [/ q5 p" V. ]; H0 H% ^2 _' U- l, _
二、被告人卓某犯强制侮辱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八个月。. g. W, e$ @" e9 X. J+ K5 o' G k
3 P" `2 K" g9 K: G
三、被告人杨某犯强制侮辱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 @6 F4 Q9 `4 d1 C9 h
$ H% d9 l2 B- a k/ K0 R
四、被告人黄某犯强制侮辱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缓刑二年。 % M1 U9 d2 Z4 P( ~: M 9 v5 i- c% m5 b6 x8 n: C9 {/ R 五、被告人符某犯强制侮辱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缓刑二年。; ^' K/ k c* g7 L$ R: _8 U
/ |8 y8 A, \1 O, T# ?
法院说法:侮辱行为是指对妇女实施猥亵行为以外的、损害妇女人格尊严的淫秽下流的、伤风败俗的行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强制猥亵他人、侮辱妇女是对被害人的人格、尊严等人身权利的严重侵害,而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实施强制猥亵、侮辱的行为,以及多次实施等情节恶劣的行为,对被害人造成的伤害更大,社会秩序受到的破坏更大,应当给予更为严厉的惩处。7 m2 O) k; B% a3 \, B' ^
! W$ l4 |$ c. o+ r" N: K+ Y 本案中,一些未成年人由于法律意识淡薄、行为辨识能力及控制能力较弱及受不良作风环境影响,也对他人实施该类行为以达到泻愤目的,该类行为的实施不仅违法,更有可能涉及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会造成严重损害,应该及时制止。本案判决再次重申了侮辱行为的违法性,同时提醒有关部门、学校、家庭要更关注未成年人作为此类行为实施主体的现象。 & z4 Y1 Z5 \1 s # R! r. Q# k ~5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