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报道,惠誉旗下研究机构BMI发布报告称,2024年一季度印汽车相关投资数量领跑亚洲。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亚洲宣布或启动38个汽车制造项目,总价值超444亿美元(44.4 billion),其中涉印投资项目9个,远超其他亚洲国家。报告指出,“中国市场投资回落、供应链转移至日韩”“红海危机推动各国寻求增加供应链安全性”是印汽车市场备受国际投资者青睐的主要原因。报告还指出,受本土钢铁行业快速发展推动,印对汽车零部件、材料进口依赖度不断下降,这有望进一步加强印汽车产业吸引投资的能力,并有力促进印“面向非洲、中东、欧洲的汽车出口战略”。* h% E0 u. j" x- ~7 e
5月20日报道,穆迪评级(Moody's Ratings)高层5月20日表示,“加入新兴市场债券指数”并不足以提升印主权信用评级,而推行结构性改革改善财政指标才是关键。据悉,摩根大通6月拟将印纳入其新兴市场债券指数,这预计将为印债券市场吸引250亿美元资金。此前,彭博指数服务有限公司1月将印纳入其新兴市场指数,富时罗素也将印纳入其新兴市场债券指数的观察名单。目前,穆迪对印主权信用评级为最低的“Baa3”,评级展望为“稳定”。穆迪表示,加入市场债券指数可为印吸引大量投资,但这相对印约3万亿(3 Trillion)美元的政府债务“仍显不足”。穆迪方面指出,印政策利率、通胀管理记录等国内宏观经济因素将持续影响印收益率。此外,“债务负担能力”是印提升主权评级重要参数——印近几年在降低财政赤字方面取得部分成功,但相较其他国家“进展缓慢”。分析指出,穆迪对印评价反映全球投资者对印态度——对印度面临的宏观经济挑战持谨慎态度。3 \: H- Q/ S& |) o' a
》5月20日发表题为《新一轮大国博弈:中美印三国演义》的评论文章认为,印度应该及时调整外交战略,并游离在中美之外以获取最大利益——这是印应对中美战略竞争的最优解。历史上的英俄百年“大博弈”与如今的中美战略竞争存在共通之处。19世纪中期,俄英法土(奥斯曼帝国),围绕中亚地区控制权展开第一次大国博弈。近2个世纪后,俄乌冲突引发新一轮大国博弈,参与主体却由俄英转为中美。其中,印度被普遍视为扮演第三方国的当代“奥斯曼帝国”,但重要区别在于彼时的奥斯曼帝国日渐衰落,而如今的印度正逐步崛起。这意味着印度可以通过调整自身战略,在中美博弈中获取更多利益。& @; e6 E, J& I n
) ]1 R a, |- e7 ] 首先,印需明确自身在中美博弈中的定位。对美而言,印最佳角色是成为美在印太地区的附属国,承担制衡中国的作用。对中国而言,印不过是后起之秀,适合扮演地区性而非全球性角色。其次,印应适当向中美示强以证明自身价值。一方面,印不顾美国警告,持续购买俄原油、推动对伊朗的合作、加强对华贸易;另一方面,印无视中国的担忧,向菲律宾出售布拉莫斯巡航导弹、持续与东南亚国家开展海上军演,成功巩固自身“战略自主”“外交灵活”地位。* N6 ~, f' ~" ?8 {- u) b# I% Q$ j7 M
# ?5 E( h- L* u6 B+ D 最后,新一轮大选产生的新政府必须在上述基础上,明确定位印度为“关键的平衡力量”,即不听命于任何国家,但可成为“所有尊重印独立大国地位”国家的坚定盟友。唯有如此,印才能避免重蹈奥斯曼帝国在俄英竞争中的覆辙,不至于沦为中美“从属国”。$ Y! }( M7 V N, S* f
: r5 M) w4 C% s. O" o) e'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