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建造的临时码头5 K/ y( i* u( k& W
“所有东西都在下沉”美国国防部副新闻秘书辛格在28日的发布会上表示,美军在加沙地区建造的漂浮式临时码头因天气原因坍塌。她在一份声明中称:“十分不幸的是,码头遭遇了高风浪的侵袭。”卫星图像显示,通往临时码头的狭长堤道断成了三截,整个桥体已经完全破坏。辛格表示,美国现在不得不把这些破损的建筑结构移除,转运至以色列阿什杜德港,并由美国中央司令部方面负责维修,修理工作至少需要一周时间。8 [. z" K; x6 K0 n6 f0 M. M! g
& D- m! L \/ t) D" m$ K就在美国国防部发布消息前一天,一名据信是以色列派驻加沙的士兵在一段视频中展示了临时码头其中一段桥体漂浮在海面上的场景。视频中,一名男子用希伯来语说:“看看美国的这个堤道——它已经从中间断开了,几乎(被海水)淹没……所有东西都在下沉。”6 c8 |8 I: N. s" B+ x0 }. u; b
; G% C8 O" S" R) E据CNN透露,这座临时码头的建筑标准有限,对恶劣天气耐受性不高,仅能在“浪高不到一米、风力不过四级”的条件下“安全使用”。/ c7 V4 i! `2 s# r( g. b7 x
9 V& e, E, k% n美方建设的“浮动码头”全称为“海岸联合物流平台”,是今年3月美国总统拜登在“国情咨文”演讲中重点提及的人道主义救援工程。该码头的主体结构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钢结构的浮动平台,以及一段548米长的双车道堤道。 1 I- N# [# I9 ]: ~! |. | ?2 C d# E
对于该项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质疑称,拜登政府称这座码头仅供“临时使用”、使用期限为3个月,但造价却高达3.2亿美元,比预计的1.8亿美元几乎翻了一倍。6 i# s. n3 @! Q% c
& J% z' `; y5 Y7 M3 H' k. U加沙民众并不领情5 k" J6 L$ W, ^/ k% V! e
# Z3 L# a8 W- f. _: f' {3 ]
自本月17日投入运营到24日停止使用以来,该码头远未达到预期的物流水平。美国《华尔街日报》称,开放的第一周内该码头仅接纳了820吨救援物资,其中约2/3部分被运抵加沙各地的分发点。报道称,这批物资相当于71卡车的载重量,仅能满足加沙地区人口每日最低生活需求的15%。* Q6 a# F) T) G; m3 H6 S4 T
8 c; |1 ^1 W) @/ t0 V* Q
而美方原计划每天通过码头接纳90卡车的物资,并预计今后将增配至每日150卡车,号称“每个月至少能帮到50万加沙民众”。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日前否认政府对浮动码头项目存在“规划不足”,在他看来,当前低运力的局面要怪当地环境“变数太多”。 & r1 d4 E. S. }; [* b" s! N5 Q1 w' L* ` O1 v& x
不过,对于美方的“好意”,加沙民众并不领情。70岁的巴勒斯坦妇女萨克尔日前告诉卡塔尔半岛电视台:“他们想关闭所有(陆地)通道,只留下这个港口,这些人是罪犯……他们在愚弄我们。”她还表示,美国人建造“浮动码头”的目的是“偷取巴勒斯坦的天然气”。报道称,萨克尔指的是位于加沙海岸外巴勒斯坦海域的“马林1号”和“马林2号”天然气田。 9 w( W& F7 P" `' a) K K ; |% i4 Y. P8 Y& D, d2 Q1 M近期恶劣天气导致临时码头数次发生事故。美军中央司令部23日表示,3名美军士兵在码头卸运货等工作中受伤,两人轻伤,另一人情况危急。此外,4艘用于运送救援物资的美军船只25日“脱锚”,其中两艘在加沙海岸搁浅,另外两艘一路北上、漂流到以色列阿什杜德市附近海域。更尴尬的是,这两艘船还是以色列军方帮忙找回来的。 % D' A: k1 e/ j W 4 D! ?% _) W$ a7 O# ?4 V“人道主义表演”) O4 Y" O! `9 K, |5 S
6 @6 m ?7 K6 |& q5 e美国网民纷纷表示无法相信美国的基建工程质量如此低劣,有网民质疑道:“请问3亿多美元都花在哪了?拿去请客送礼了吗?”有网民讽刺说:“沉入深海……这说的不就是拜登政府吗?”还有西班牙网民在西班牙《阿贝赛报》报道下留言称,美国试图“将临时码头当作奇迹来吹嘘”,但真正困难的是美英盟军实现诺曼底登陆后建造的临时港口。 k0 L; s' P5 z1 f' b% `, p- E
5 ?% z2 v7 ? {! I( w" S! K7 h
国际难民组织负责人柯南迪克批评道,建这座码头耗费了大量的经济、外交和政治资源,得出的结果却解决不了最根本的问题,美国的这项工作无异于一场“人道主义表演”。 2 K# \; P2 t0 r4 Q% ~% d ) L2 `% X# t& r+ e-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