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9 p/ d# q. m& T G ~( {客观上,上述三个群体养老金的巨大差距部分缘于农村养老金制度建立较晚,农民限于收入因素参与“新农保”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程度又低,大部分农民也就享受不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这一激励机制的好处。但如果撇开城乡居民养老待遇的个人账户部分,单独考察基础养老金,即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居民的转移性支出这部分,不难发现,农村居民、企业退休职工、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这三类群体的养老待遇,在起步阶段就隐含设计局限。% T3 d( p' q9 d
$ J( o% o5 K/ A' w. l* i. `
农民养老金待遇的起点很低。十年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合并时,基础养老金标准起步仅为每人每月55元,后经几次上调,到2023年为103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由此增加到123元)。以这部分中央财政全额补助为基础,省及市县区政府再提供补贴,形成社会统筹部分的居民养老金。% q6 w8 K3 `+ X/ q* V- s* d' y
& {" L$ d- ^8 h& W+ f
笔者根据媒体报道和各省份官方信息粗略统计,到2023年末,绝大多数省份的农村居民养老金最低标准不足200元/月,有六个省份不到120元/月;超过300元/月的仅有上海、北京、天津等少数几个省市。+ c' H" M$ b& B3 \# {
& ^+ v) D% i3 Y D农民实际每月拿到的养老金会高于当地最低标准,但平均而言水平仍不高。《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的月均养老金分别为6099.8元和3148.6元。而同期,包含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在内的城乡居民养老金,全国人均仅每月205元。前者约是后者的30倍。# }9 L+ ?. |7 H2 `% x# y; s;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