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o3 U% N4 B. ?5 F) J- b' u动辄几百上千万的“装修经费”从哪来?基层改造、装修项目多有财政资金予以保障,但近年来多个项目资源来源为地方政府发行的专项债。“专项债像个筐,啥都往里装。”一名受访干部表示,“有的上级部门甚至要求各区县上报可发专项债的项目,并把一些关联性项目打包,也算成地方的一块资金来源。”! `6 y7 o1 ~$ n4 j
! t: b6 L# z1 [7 f
为什么一些基层地区财政账面并不富裕,但仍然有“花钱冲动”?除了实际需求之外,一位县委书记告诉半月谈记者,有了项目,相关单位、参与企业都能获益,会有一连串的人来推动。“项目驱动下,有的地方最初只想盖一间平房,但考察论证一圈后,最后方案可能变成盖成一栋小洋楼。”这名干部比喻道。一些基层干部对花钱大手大脚的干部赞赏有加,其评价领导干部的导向和心态出现偏差。一些在任上修建办公楼、扩充办公设施,盲目上马相关项目的地方领导,有的虽然已经因违纪等问题被问责,却因客观上改善了办公环境、提高了干部待遇,仍是许多人口中的“好干部”。! Q3 |" Y5 t$ n a
6 ]( e; E3 j' F1 U: K: A
如何谨防将大量资金用在“刀面上”,给不切实际的“花钱冲动”降降温?受访干部群众建议,应在立项审核时进行严格把关,将“不该花的钱不花”作为单位考核评价指标之一,杜绝铺张浪费。要切实做好资金管控和后续监督,尤其关注特事特办的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遏制其中可能存在的资金浪费和腐败。 ' C) y0 q" Z2 k' }9 ^4 Q& v4 i D5 f( o- E.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