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4 i/ n- @, U. o u6 G9 a与贵校招生办打交道的一次经历,让我对贵校的师德产生了疑虑。当时想咨询入学报名方式、时间及分班政策,拨通招生办电话后,接电话的老师语气极其生硬:“网上都有通知,自己不会看?”追问两句后,对方直接说“没时间解释”便挂了电话。后来在与学生家长接触多了,才知道不少家长有过类似遭遇——咨询校服采购细节时被反问“学校还能坑你?”,反映食堂问题时得到“爱吃不吃”的回复。" g' b) M8 p1 q, x4 G2 s
: Z+ Y5 s& ?) \) K3 |
我们深知,学校管理事务繁杂,但“教育”二字的核心是“育人”,而育人者必先修己。家长与学校本是同盟,共同的目标是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可若沟通中充斥着“官气”与“霸气”,只会让信任的桥梁逐渐断裂。记得我上中学时,校长在校门口弯腰接过前来报名的学生的水杯,帮学生盛开水,班主任常会到学生家中和学生及家长聊天。那种温暖,正是教育应有的温度。名校的光环之下,更需要守住这份对家长的尊重、对学生的敬畏。9 f6 c. p |8 o8 a s8 h6 v" f
4 ]7 e* E+ d$ F8 v: Q9 F% M
如今的南高,校区建多了,干部也相应多了,可家长想见领导却更难了。如果把学校搞成了一个官僚机构,在这样的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会不会成为下一代的官僚?5 D+ D+ c) w0 V9 D4 A: I
" O g9 p2 `6 y4 ^, P/ x% x( y四、关于教师责任:家校协作不是“责任转移” + r& Z1 Z: C* M. | % ]- u# c* ^3 F$ h. P; v“今晚作业请家长批改并签字”——据说这样的通知,时常出现在班级群里。我一位朋友有次孩子的卷子里有道错题,没看出来,第二天就遭到老师的点名批评:“家长怎么这么不负责?”可我们家长并非教育专业人士,若连作业批改都由家长代劳,教师又如何掌握学生的真实学情? # o1 z, M/ k0 r) E7 z; w g$ q, P; Y: X* k: [3 [: x$ N
家校合作的本质,应是教师主导、家长配合,而非将教育责任转嫁给家长。我们期待的是“老师用心教,家长放心助”,而不是在“家长作业”的压力下疲于奔命。 & N% m- m3 w5 u* v7 d+ g 4 J. b% C) i3 M2 p" I) Y5 P$ @0 t$ }五、关于周边培训:莫让利益链条缠绕校园: W& e9 W. k- i4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