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浙江宁波,警方对深陷电信网络诈骗的被害人李女士进行了劝阻。然而随着劝阻深入,警方发现,这场骗局在打着投资理财名目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了新的手段——受害人手机内没有任何涉诈类App、投资群聊或可疑链接。这场看似“无痕”的骗局,最终在警方的坚持劝阻下被揭穿。
女子轻信“高收益”投资
转账3万竟无任何佐证
宁波市民李女士经朋友介绍,接触到了一款App,里面所谓的“高收益国债”项目让她动了心。随后,李女士又被推荐了一款名为“银信通”的App,可以定期接受所谓投资“导师”授课,App里的其他学员还在群聊中纷纷晒出自己的高收益。
双账号分工+即时删除
骗子诱导“无痕操作”
经过警方半小时反复沟通和反诈宣传,李女士终于放下戒备,承认自己正在参与所谓“高收益国债”投资,并已转账3万元,而她手机干净界面的背后,竟是一套诈骗分子教授的“无痕操作”办法。
李女士告诉记者,对方告诉她可以用两个账号登录。后来,她就用她儿子的账号先登录,每天都有“投资老师”讲课,讲完课就会发一个链接。“在我儿子账号里面,用那个链接发到我自己的账号里面,然后我就用自己的账号再登录。”
对方还叮嘱李女士,所有操作完成后,要把自己手机里的所谓理财授课App、投资App和转账记录都删除,确保无痕。勿轻信高收益投资
拒绝“无痕投资操作”
这套“双账号分工 + 即时删除”的操作模式隐蔽性极强,如果警方没有及时上门、持续追问,李女士接下来打算追加的资金,也极有可能全部落入诈骗分子手中。
警方提示,诈骗分子处心积虑向被害人教授清除痕迹的步骤,目的就是为了规避公安机关的核查。
手机可以删除记录,但骗局终会留下痕迹。警方提示,遇到承诺高收益的投资项目一定要谨慎,更要拒绝对方要求的所谓“无痕投资操作”。
欢迎光临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https://www.icbw.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