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标题:
探访凉山深处最后的“无电村” 主要靠烧滑竹照明
[打印本页]
作者:
传播网编辑
时间:
2015-6-16 10:57
标题:
探访凉山深处最后的“无电村” 主要靠烧滑竹照明
大山深处的中南村。本报记者 李欣忆 摄
# }& {2 @* |! N1 o" }
; n9 k3 v, T1 i0 v' N2 Q
电力工人们通过索道运输电线桩。 曹永洁 摄
核心提示
8 j) q; `. v* v. {4 d- o) z* }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5年力争让中国最后20多万无电人口都能用上电。
' P4 \0 v: f4 @ b9 J. o
◎6月底,四川将基本完成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无电村”将从此消失。完工前夕,记者走进凉山州雷波县大岩洞乡中南村,记录下这里最后无电的日子。
* l! H- p& e6 a& [) q4 _
从成都驱车6小时抵达凉山州雷波县,再从县城沿着崎岖的山路开7小时,再无公路可开。下车,走两个半小时的山路,翻过人迹罕至的牛儿山。白云深处,便是雷波县大岩洞乡中南村。村里114户人,都是彝族山民,是写进2015年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最后20多万无电人口”中的一部分。
/ P1 r) o$ Z* T* m, W7 Z6 L$ L- B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5年力争让中国最后20多万无电人口都能用上电。6月底,四川将基本完成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无电村”将从此消失。完工前夕,记者走进中南村,记录下这里最后无电的日子。
3 G* P! b" {* j3 L9 R
□本报记者 李欣忆
/ K H9 f1 \: @4 _
珍贵的煤油
& \' `' j& y1 w9 o$ @
58岁的孤寡老人马里呷没在家,村长白拉提说,他应该去转山了。和村里其他人一样,马里呷靠种玉米、土豆为生,野核桃背到山下能卖点钱,闲来没事的时候他喜欢到山里转转,捡些滑竹回来。滑竹是山里特有的细竹,淡黄褐色,除了用来编篱笆,还是村里常用的照明工具。
4 E# s. @: H2 O' |' ~( e
透过马里呷家熏黑的窗户,隐约能看见土墙缝边还插着一把滑竹。一把三四根,点燃,能烧10分钟。因燃烧时产生滚滚浓烟,墙壁、屋顶、柜子早已漆黑。“一般也就上床睡觉之前照明用用,天黑就睡觉,一晚上也就点上一把。”白拉提说,村里至今还有40多户人,主要靠烧滑竹来度过没有电的日子。
) @7 O: \8 u8 _9 F* D' C
煤油灯,也是标配。但煤油,比捡来的竹子珍贵多了。
" J. m9 c, }2 u# ~+ M8 T3 d
煤油只有到县城买,村民们去县城的次数,比过年还少,大部分老人一辈子都没出过大山,没见过汽车。尽管一斤煤油只需要几块钱,但去县城的交通费不菲。从中南村到县城,要先走两个多小时山路到大岩洞乡坐车,且只有两种交通工具可选,面包车100元一人,摩托车200元一人。来回一趟需要200元或400元。
]; I6 E' w' o0 F" F
400元,是67岁的泸沽比史一年卖核桃的收入。舍不得这笔钱,所以她从来没有去过县城。她家的煤油,是托村里年轻人买回来的。谁要去趟县城,全村都会知道消息,像过节一样,提前把想买的东西列成清单。每次背回来的煤油有限,这家分一点那家分一点。
% F1 L6 U% n* ~' k
山沟里的自发电
, v9 q/ t4 f0 B6 F4 H
村口有一条叫以可儿沟的小水沟,安放着两台小水电。46岁的李友坡是第一个把小水电引进中南村的人。李友坡在大岩洞乡看到别人安装能照亮屋子的小水电后,决定花1900元,在以可儿沟里也装一台。
+ H6 Q' z( `; [' f
李友坡把小水电建在离家约800米外的以可儿沟里。他先选定一处较高的位置,把一根笔直的树干一分为二,掏空树干做成引水用的管道,山水顺着树干往下流,经过约10米远距离后,汇入一个由树干挖空而成的木桶里,即汇聚水能。水桶下,再连接一根管子竖直向下,在约三米高的下方安置一台1000W功率的小型发电机。激流带动发电机涡轮旋转,电由此产生。
% X5 _: d3 f( p, C D5 o8 i' }) @
从发电机发电,到把电架线送到家,李友坡用的还是树干,电线也是没有胶皮包裹的裸线。2005年,小水电终于架好,李友坡索性买回一台彩色电视机。全村的人都跑到李友坡家看稀奇,也引来村里其他人家效仿发电。中南村现在基本上四五户人家合用一台小水电,功率多在1000W左右,能勉强支撑照明和电视机用电。
! i9 k% a& _( u$ n. O0 z
有了小水电,村里陆续添置了10多台电视机,外面的世界离他们近了一些。李友坡只讲彝语,听不懂也不会讲四川话,但因为常常看电视,可以听懂少量普通话。
8 f* ]+ Q/ y P4 c( e7 c) h
但小水电也带来了烦恼。由于电线是裸线,存在安全隐患。几年前一次刮大风,电线掉下来砸到羊身上,烧死了一头羊。
" ~" @5 |( a1 Z; ?' C& d
而且小水电只在丰水期管用,到了枯水期就没法发电。26岁的罗拉日花了2500元弄回一台柴油机,这下一年四季都可以用上自发电了。不过柴油发电机是“油老虎”,1公升柴油7.6元,只能发电半小时,如果要看一晚上电视,至少需要耗费6公升柴油,约45元。除非哪户人家有特别的喜事,否则罗拉日的柴油发电机很难派上用场。
% ]! ]7 }- u: b* z# }
孩子和老人的盼望
; i6 l" n8 Q; O) Y$ n4 c
“1、2、3、4、5……”一个泥土砌成的旧房子里传来数数声,走近一看,原来是村里唯一的一所小学。教室只有十几平方米,门板当黑板,照明靠屋顶16片透明的亮瓦,13名学生就这样每天在这里度过半天。从上午10点到下午2点半,孩子们学习语文和数学两门课。
j8 k7 G: t) n' I5 @
大多数时候,阳光可以透过亮瓦照进教室。偶尔阴天下雨的日子,光线很暗,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唯一的代课老师徐有吉会带着他们朗读,不用看黑板。5岁的小姑娘号以牛羞涩笑着不说话,当被问到“想不想教室里点亮电灯”时,小姑娘使劲点头。
& M7 F- v: L7 {/ X' \. z5 y
75岁的张里莫是村里年龄最长的老人,20岁从崖脚乡嫁过来,她再没走出过村子。老人家里只有一间屋,靠搭着邻居的小水电,亮着一个昏黄的灯泡,是这个家里唯一的“电器”。
; o) I! }2 h( O9 ~; ^ E, ?% r4 l
听说建设电线杆的工人最近会常来村子,她买好一瓶白酒,坐在家屋门口等,一定要让工人们喝点酒,“他们从那么远的地方来,辛苦了。”
8 h! b" t: [$ {8 W
老人朴素的情感,让负责中南村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的项目副经理王芝斌深受感动。
$ R2 f* N! F4 r e9 l. m
2013年,雷波县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及增补工程得到国家电网资金4.2亿元,中南村被纳入该项目,村民们终于看到了通电的希望。
7 ^3 K* n& k& z2 f% Z
2014年6月,王芝斌第一次走进中南村察看地形,那时公路还没修到对面山顶,进村需要翻三座大山,走6个小时。
! J- S# }# [6 l6 n; R" F6 }1 \8 Z/ [
负责电力建设20多年,王芝斌说,中南村是他遇到过建设难度最大的一个村。由于不通公路,电线桩、导线、变压器等材料没法运进去,只有架设索道。在深山中架设索道也绝非易事,架好一部大约需要20天。为了运送材料进中南村,一共架设了13部索道。
! T: g- r" d. Y8 ?* ~$ \
按照计划,中南村有望在6月底联网通电。到那时,滑竹、煤油灯、小水电、柴油发电机都将退出历史舞台。
5 P2 j4 v. A! I+ G! u" j
村民杨取体出门打工,早早买回了一台洗衣机,就等着通电的那一天。
8 ^7 [! E3 ~7 i4 o) s8 J
罗拉日说,他这几天就会去趟县城,把电饭煲和电炒锅买回来,等通电那天做顿丰盛的彝家菜,让大伙都高兴高兴。
& V6 k4 } f5 Y4 y, X
村长白拉提说,那天,他们全村人都会跳起达体舞。达体,意为“踏地而舞”。中南村,踏地而舞迎接电的到来。
1 N& R) T0 @; T& q
新闻链接
4 @. H7 E; U" Q& ~. A
四川的无电地区主要分布在甘孜、阿坝、凉山三州和巴中市。无电地区电力建设项目大多位于川西高原,平均海拔从2000米到4500米不等,山高水远、高寒缺氧、交通不便,施工环境恶劣。当前,四川省无电地区电力建设项目已处于收尾阶段。截至6月4日,完成无电户通电13.64万户,占计划通电任务的97.7%。其中巴中市、阿坝州无电项目已全部完工,目前剩余的3230户未通电户主要分布在凉山、甘孜地区。
0 f6 S; C+ n/ L
记者手记
# P8 e4 Q) {) S' B: \ b
那些大山里的黑夜
! ^9 y9 ~8 \! [
到了夜晚,牛儿山的颜色,比中南村的天空更黑。山里静得只能听见虫鸣。那些没有光明的黑夜,村民们都选择上床睡觉,上床的时间与天黑同步。夏天是晚上8点,冬天是晚上6点。
# M/ |* ^6 O; @5 F
村里少有年轻人外出打工,几年前,乡里来人,劝说村民们搬家,搬到山下条件更好的彝家新寨,通电通气。只有10来户人动了心。可过了几个月,又搬回来三四户,“还是在山窝窝里住着习惯”。
. B. [' `' _; o
溪洛渡水电站就在雷波县境内,与中南村的直线距离不超过100公里。但大多数村民都不知道溪洛渡水电站的存在,更不会去追问,家乡水电资源如此丰富,为什么村里还是没有电?资金和交通条件是主要瓶颈。国家电网资金到位之后,即使不通公路的山沟,也被冲锋在前的建设工人们征服。
6 ^( q3 _: R/ E) Z4 `( r2 _
在村小采访时,我问代课老师徐有吉,有没有给孩子们讲过梦想,徐老师只是笑笑,没有说话。也许孩子们的梦想,在通电的那一天,开始插上飞翔的翅膀。
- x4 O- n% a( [% g) t
! B( v1 h' J* s& {3 U& o
. _* f, @, d4 b( c* Y$ M5 {2 b) H
欢迎光临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https://www.icbw.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