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5 [! ^" c3 c. @包裹芽尖发酵的草纸是柏老四专门从云南找到的竹纸。
+ Z% Q/ E/ i$ b/ t2 V& K: f
2 c3 b. q; m$ q" K9 B# \. r+ i6 l5 ~簸茶也是门手艺,手上功夫练了几十年。
黄芽的选采十分考究,在春茶萌动第一波,茶园内出现10%嫩芽时即行开采。只采肥壮饱满长度在1.5CM左右的独芽,一叶一芽初展,过了,不行;独芽太瘦不饱满,也不行;虽然饱满,但短了些还是不行。古人曾用“淡淡鹅黄掇嫩枝”来描述它的鲜嫩度,要做一斤上好的黄芽竟然需要采摘四万多颗这样的鲜芽方能制成。
一位壮年采茶工,从早采到晚采上一天,也仅能收获四五两。
直到中午吃饭时,柏老四他们才起身。他伸出大手和我一握,我心中不由得一惊,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呀。我轻触他的指尖和手掌,好几处已经坚硬如磐石,手掌中心和几个指尖是一层厚厚的黑褐色老茧。
柏老四说,炒锅温度高达200多度,非常烫手,一不小心就被烫起一手的水泡,接着水泡变血泡,血泡变老茧,加上茶碱的染色整个炒茶季双手都是如此。不懂的外行人还以为他们常年没把手洗干净。
为了抓紧时间制茶,制茶人的午饭都非常简单,大伙围坐一圈就吃一个独门菜,疲乏的要喝上两口小酒。这个季节是他们最忙碌的时段,许多人都要从早上6点一直要忙到后半夜。柏老四为了制作黄芽曾经三天两夜没合眼。黄芽的制作过程大约需要17道工序,三杀青三包黄一提香一整理用时少则三天多则一周,比起大众熟悉的绿茶来要繁杂得多还有风险。其独特的“黄变”过程全凭制茶师傅的“经验”,在初包、复包、复炒过程中,温度、湿度与“黄变”时间的掌控,都凭感觉。大晴天采芽和阴天采芽,上午和下午采摘等气象因素,都会影响“黄变”过程。
其步骤环环相扣还都要恰如其分,其中一道工序失误,就会全盘报废。30年里柏老四也做砸过几次,黄变不到位,即不绿也不黄;黄变过头,既不红也不黄;那种独特的甜香味始终没有找到。一旦失败时间窗口就错过了,这一年你都没机会重新来过。
1 U4 f( Q9 R+ v* `& [
为了抓紧时间制茶,制茶人的午饭都非常简单,大伙围坐一圈就吃一个独门菜。
2 h$ |) D* v6 T* w- |
! t P* z5 W6 Z7 e1 U+ @4 q& _ 200多度高温的铁锅里,一双青筋鼓胀的大手在快速灵动地翻炒近万颗鹅黄色茶树芽尖,白烟顺着锅沿蒸腾而起,一股淡淡的甜香在空气中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