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对生活要有非常敏锐的洞察力,这个就一定要去磨练,有的人他一辈子意识不到这一点,所以他的作品总是在那里徘徊,没有进步,画了一辈子,没有灵气。也有的人说看着教材书就会画画,只要跟着一步一步地做行,结果画到老也没有自己的元素。而秦保家先生在艺术创作上,除了有着极高悟性和努力之外,他改变固有的审美习惯,经常以拓展审美领域为基点,对传统笔墨技术进行现代演绎,广泛吸收中外文化的综合养分,总是能找到一个和谐的连接点,能够表达出一种激越、雄浑、求索的精神境界。+ O5 t% Z; O: f
秦保家精心创作国画《红旗渠畔》
曾几何时,“工匠”是社会底层、身份低贱的代表,“匠气”成为无艺术性的代称。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工匠”开始获得应有地位与价值,特别是提升人类生活品质的“工匠精神。”秦保家作为国画艺术家,对自己笔下的每一幅山水画作品都要经过多次创作,始终都开创人类美学新境界追求,把生活中的美学世界最精彩的艺术品呈现给大家。比如《林虑揽胜图卷》百米长卷,着重的突出工匠精神,其意境中表达出那种苍茫的意象、雄浑的格调、壮阔的境界、粗犷的风度、无限的韵致,充满震撼力和抒情的内涵,所有看这幅巨作的人都会翘起大拇指表示赞扬。 ( f- D& }! N" z/ e
秦保家精心创作国画《林虑和风图》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美术》杂志编委看过其作品后曾这样评价:“观秦保家的山水画长卷《林虑揽胜图卷》,很为其气势的宏大,结构的严谨,纪事的生动,笔墨的娴熟浑厚所打动,与卷首有画家龙瑞的题词“太行精神”十分贴切。一个主题是山川形胜,表现太行山造物独具的气象,惊心夺目的奇观美景,令一个主题就是“红旗渠”这个“人”的主题,二者在画面上有机的结合,交替出现,就像一首乐曲的旋律反复隐显,人与自然,相互衬托,变化无穷。秦保家能够潜心艺术,亲近自然,胸中丘壑罗列,下笔从容挥写,长卷中很多画面精彩生动,我注意到他精于画水,溪瀑流泉的描绘相当精熟,长卷中部作一大瀑,随山势层层倾跌而下,苏东坡诗句“倒倾蛟室泻琼瑰”可用于此,据说此处有亚洲最高瀑布,大约所画即此。他观察描绘得十分生动真实,水雾升腾,如闻轰鸣。主流之外还有旁枝细流汇入,流下山去。就技法的角度来讲,秦保家的笔墨功力相当扎实,是数十年实践所积累,得山川之助,笔底氤氲天然流露,丘壑浑厚草木华滋,十分难得。”( `% _3 R7 ^1 N3 {. A% D7 x a0 l
秦保家精心创作国画《红旗渠》
当记者问及秦保家如何看待传统国画与现代山水画融合的艺术发展时?秦保家说:“文化的发展既要保持原来的传统,又要大胆突破,这是定理。我比较喜欢傅抱石“笔墨当随时代”的观点,时代变了,画家生活在哪个时代,就要呼吸哪个时代的空气。我在创作之中,汲取了太行山的质朴与刚健,雄伟与清逸相契合的格调,让气脉相通,形成了自己意境深邃,构图新颖的风格,使太行风光之美,欣然跃于纸上。中国山水画的精髓在于水墨创造的形神交融、天我合一的意境,不但表现丰富多彩的自然物象,而且由有限的取景来表现对整个宇宙自然的由表及里的认识,或于山水之中寄托对家国乡土的感情,这种中国人的自然观和社会审美意识,不仅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也是区别于国家和民族绘画的特色,因为中国山水画离开了传统的笔、墨、宣纸,也就难说是中国山水画了。因此,我认为传统加创新更有利于中国画发展。”* e( ~9 X8 P- E
秦保家精心创作国画《华夏雄风》
工匠精神是什么?是能工巧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和极致。不像时下世人利在先的功利性,而是默默地、习惯性地、甘于平淡、无为而为尽乎道的精神。秦保家一生绘画严谨,一丝不苟,始终是把画画那种工作状态甚至演化为生活方式,他植根传统,以工匠的精神练好基本功,继承传统再谋求发展。艺术方可谓当随时代,然后服务人民,回馈社会,秦保家从艺者几十年,用生命尽情诠释着国画的艺术之美,一直在为艺术献身,这就是“工匠精神”。6 z& U0 }& e+ U) D4 q) B
秦保家精心创作国画《太行丰碑》
秦保家用自己的笔墨精品装饰着我们的祖国山水,就是因为有这种工匠精神和敬业精神,对工作的执着,对作品的负责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的追求完美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能把我们的传统艺术得以发扬光大,才能把老一辈艺术家们留下来的艺术和智慧得以传承。(来源:中华志愿者杂志)* M. A' f% C: c& _+ J+ B+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