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标题:
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日后你惹出祸来,不把为师说出来就行了”
[打印本页]
作者:
传播网编辑
时间:
2017-9-11 15:13
标题:
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日后你惹出祸来,不把为师说出来就行了”
f888371f021343b29609b27f5a15a00c.jpg
(16.74 KB, 下载次数: 99)
下载附件
2017-9-11 15:13 上传
4 l1 t+ [& B2 x4 V
菩提祖师希望孙悟空不要再提起他、忆念他,是因为他对孙悟空光明的未来充满信心。如果悟空在困难的时候时常求助菩提祖师,会影响悟空的成长速度和日后的师徒关系。
: E0 a7 W. R& H' B5 K6 A
冰川思想库特约撰稿 | 凌海青
" l& w( {9 u' U0 Q6 x
教师节朋友圈刷屏的照片是央视电视剧《西游记》中的一张剧照,配有台词:日后你你惹出祸来,不把为师说出来就行了。
5 o5 {/ k" N: `/ J* W- u5 ~6 |
这张照片是西游记中,孙悟空和菩提老祖最后的镜头,这句话也是二人的最后一句话。
) f9 | s/ {/ @+ a3 u3 k6 Z q
菩提祖师是孙悟空的第一位师父,孙悟空的一身本领都是这位神仙传授,甚至孙悟空的名字也是菩提祖师起的。
& }9 i* f' j2 a
菩提祖师三更天传秘法给悟空,使悟空习得长生不老术,菩提祖师对孙悟空的恩义重如泰山。有一天孙悟空卖弄神通被菩提祖师发现,被菩提祖师赶下山去。菩提祖师认为别人知道孙悟空的神通,会给悟空招致杀生之祸,于是让悟空赶紧下山去。
, x; P2 o8 P7 n& V g
悟空尽管惦记花果山的猴子猴孙们,但是师恩未报不肯下山。菩提祖师为了保护悟空,说悟空惹祸不牵连他就行了。
}: a) ^* ?% }
& J0 S2 q: e2 _% O
▲教师节当天,朋友圈热传的《西游记》剧照
+ v$ Z' H, _3 l* W7 l, b5 W- p
刷屏的这一幕,正是菩提祖师和孙悟空分别时的情境。在《西游记》之后的情节中,菩提祖师再也没有出现过。
2 G# }" @) P, G) h
孙悟空大闹天宫、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等主题情节中,菩提祖师都隐匿了踪迹。菩提祖师虽然隐居在深山中,孙悟空闹出这么大动静,以菩提祖师的灵机妙算,不可能不知道。甚至在悟空下山时,就预言悟空定会惹出祸事。
: w. p2 U. \: A
那么菩提祖师为什么要在分别的时候说出这样一句话呢?
2 `4 i# p( L) _
菩提祖师威胁悟空如果说出是他的徒弟,就贬黜悟空的神魂。可是在孙悟空大闹天空之时,道家最高领袖太上老君对悟空最厉害的招数就是在炼丹炉中炼丹,而孙悟空从菩提祖师那里学过八卦布阵,躲过了一劫。而且,只要悟空不说,菩提祖师可以隐匿这段师生关系,其它的神仙方术也找不到他。
5 I4 q" Z0 L+ M U0 m' u8 X' n
0 s( B/ u; T" X8 m/ t
从这些信息可以推测出, 菩提祖师的段数,高于天庭的道教神仙们,法力高超的菩提祖师是不会害怕悟空给自己招来祸端。担心悟空给自己牵扯灾祸只是一个赶悟空下山的借口。
9 t$ |) r' V. ^- C' ?
悟空下山后的情节,大家都很熟悉,在花果山自立为王甚至对抗天庭,最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500年,后保唐僧取经修成正果。
; h* T3 }. W c" W) h9 n8 @
菩提祖师知道这些事情,并不是真的怕悟空惹祸,如果真的担心悟空惹祸,完全可以提前避免这些事情的发生。所以悟空日后的花果山事业和取经事业,菩提祖师都是洞悉和支持的。
% C& L' j3 S' M# ~. ?
菩提祖师为什么支持悟空这样的发展道路呢,因为悟空的悟性极高。
5 P" O8 W+ D# w+ }( N& K
看见老猴子死去,升起了对死亡的恐惧,随即寻求解脱生死的办法。到了菩提祖师门下,只求长生不老的法术,打破了菩提祖师的哑谜,三更天到祖师房中学习法术,很快学成。
# h) r& X _! h7 N
因为孙悟空有这样极高的天赋,所以菩提祖师对他的期待不同于一般的学生。菩提祖师给悟空起名--悟空,希望孙悟空用天赋悟——空。
% e# D$ R4 x9 p0 V
' W& s1 \' z; S/ @. ]
▲孙悟空初入师门
/ }% J( r) n- ~
空在修行中不是空空如也的意识,是空性智慧,这套修行方法由佛教传入中国,被视为解脱生死的不二法门。孙悟空法术高强,但是没有解脱轮回生死,仍然在五行中,被五行山压了500年。
3 S% }) k% f4 u
法术高强可以改变外界的环境,但是真正的生死在心中,解脱的办法是调服自己的心性,所以法术再高也逃不过五行山的压迫,保护唐僧取经降伏自己的内心,是解脱生死的根本办法。
5 Q8 w, | x+ S0 D- L% s( T$ Y
法术用来满足自己膨胀的欲望,不仅不能帮助解脱生死,反而成为解脱的障碍。但是在取经的道路上,孙悟空降妖除怪最后成佛也是靠这些法术。
Z' n+ U' P, u. K
菩提祖师看见悟空卖弄神通赶悟空下山,便是要悟空早日通过磨难理解这个道理。菩提祖师不仅教悟空法术,也帮助悟空正确的理解和运用这些法术,最后成佛。
" A; s7 U+ V" Y5 Z* E9 f
而这样的师父,最后对悟空的言语竟然是,不要说出是他徒弟。因为菩提祖师是孙悟空求法道路上的第一位师父,第一位师父的影响虽然是决定性的,但是对孙悟空来说毕竟是最初级的修行阶段。
9 c; l( s' e# ^! m0 X8 f/ @
菩提祖师希望孙悟空不要再提起他、忆念他,是因为他对孙悟空光明的未来充满信心。如果悟空在困难的时候时常求助菩提祖师,会影响悟空的成长速度和日后的师徒关系。
* l! D- @. G! D6 N
X% k3 F3 p% a# Z; Q
▲求助菩提祖师会影响悟空的成长速度
2 b. r) d+ R$ Y' E/ a, I
所以菩提祖师就这样看似轻描淡写的隐匿了,从此退出了孙悟空的世界。以悟空的悟性,是可以理解菩提祖师的密义,所以不做纠缠下山去了。
" |8 |" ^) T- h+ S
在此后的岁月中,孙悟空再也没有提起菩提祖师。孙悟空的性格是典型的有恩必报有仇必还,这种违背悟空性格的事情不是自然发生的,是悟空刻意为之。
/ x* w! ^ S4 O I& Y# U" P
这一对师徒之间的默契和恩义是常人不能理解的高度,让人感动。
) |8 } d; A/ P# @
庄子说: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相忘于江湖,说明双方的关系是摒弃了需要层次的关系。相忘于江湖,说明我知道你是谁,连语言都多余。一句“日后你惹出祸来,不把为师说出来就行了”终结了相濡以沫的师徒关系,开启了相忘江湖的关系。
# K! d; u' u; g4 {. j M* k* T, T! Q* \3 Z
对江湖来说,彼此两不相识、互不相认。而在彼此的心中,这段珍贵的师徒关系如同悟空的求法境界,长生不老,无生无死,无边无际,成就一片光明。
0 l4 S# L6 M2 F. i
欢迎光临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https://www.icbw.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