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县委书记的7000字蹲点调查报告,拍手叫绝!0 h" i$ w( t! f& o+ y7 z4 b
) e* g" ]+ P" X: D7 X8 M% d2 n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方案系统梳理了12个方面的重点问题、具体问题、老大难问题,要求直奔问题去,实行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着力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
7 O. o G/ c8 g2 [2 t' N/ [
) h7 I R" Q! q7 f" P Y: C
随后,一篇由2014年时任郧县县委书记胡玖明(编者注:现任湖北省孝感市委书记)撰写的7000多字蹲点调查报告,在公务员群体广泛流传,引起舆论关注。
0 O* v* Y z7 y% ]# S
4 C1 s! A3 b u Y: I M因为与村民同吃同住,拉家常问冷暖,村民把县委书记胡玖明称为“村书记”,人民网2014年5月曾刊文《湖北郧县大柳树村“一村俩书记”》介绍,最让村民津津乐道的是这个“村书记”到他们家“串门”,和他们同吃、同住、家长里短聊家常、问冷暖、号民情,以该村为标本,亲自撰写了一份7000多字的蹲点调查报告,对全县农村问题进行“解剖”。“我们村的党员个个争着先睹为快。”村主任张博士说。! p+ X. I J* [1 q
I+ t8 {$ |% ^. a& v
在这篇7000多字的蹲点调查报告《大柳树村:感动·触动·行动》中,胡玖明总结了自己蹲点过程中遇到的“四个感动”“四个触动”“五个行动”。7 Q( V/ H" A0 |$ n% V' F
4 J1 _ M9 ]' F# K9 N9 E以下为全文:
0 f3 A* o% |7 k5 ^& i
( b5 k: X; g0 n' d- M一 感动,缘于一种境界!! _3 k# D$ @; x2 \2 x
7 f9 P8 Z" I2 u9 D- U* ?感动之一,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 |# T5 f& q2 b- @2 B1 I! y群众究竟如何看待现在的干部?还有没有血肉联系、鱼水深情?是不是真像有些声音那样说得隔心隔肚?带着这个问题,我每到一户农家,都迫不及待地先问他们关于这方面的想法。可在村里走了一圈之后,这个最令人忐忑的问题成了最不是问题的问题。
% j9 ~% e4 |# j2 [
* Y* ]9 V- g- Q* [/ w+ s6 t4 ?' G听听群众的声音:
+ @- g+ N& e, m# i ~: x0 ]1 D# o" Z9 }/ `5 r4 K8 c/ c
刘先科说,我们怎么会恨你们干部,我过去是要饭过来的,想想过去啃树皮的时光,共产党对老百姓的恩德真是太大了;
" u: [ z) O8 t P7 A Z, ^& [; a6 y H/ p% p4 s. x/ g
詹德军说,过去是老百姓向国家缴东西,现在国家一分钱不要,种粮给补贴,养猪有保险,房子坏了补钱盖,老了还发养老钱,现在政策就是好;6 f6 [+ |8 i4 z3 V
b2 y5 R! N; D% O
魏发友说,胡书记,你不要一直责备自己看我们少,县里的事很多,上下左右你都要应付,分不开身很正常。就是我们自己娃子,一年到头也回来看不了我们几回。你能来看我们,我们高兴都来不及。' I+ l; |/ R: v9 M6 M
; u, o) N) [( u8 s$ a5 v看看群众的举止:$ v2 C7 x$ H7 Q7 D& j
( M; w+ c0 S6 D+ Y3 e, R
在村里面走访,我还没到门口,老老少少都迎了出来;走进村民家,我想和他们说句话不容易,因为他们一直忙着要给我烧鸡蛋茶;临走了,拉着我的手久久不放,再三要求,这几天一定要到家里喝一杯,实在不行,下次来一定要兑现;还有,我给住宿费、生活费,推来让去,说啥也不要。
" Z4 D5 H- S5 T, r2 I: ?7 d0 U5 n% M" O( U
这就是最基层的群众!; L+ D/ @ K) O* q7 y( }
7 z. E! Q- @8 ~5 P ^: \9 i
当我觉得对他们关心不够而心怀愧疚时,他们展现给我的,却是亲人一样最朴实的情感、最欢快的笑容、最博大的胸怀。有这样的群众、有这样的支持,我不知道我们还有什么委屈不能忍受、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什么事情不能办到。
5 a2 A0 L: D( h P/ T0 u, |
6 m! O+ V: f0 P% y( c感动之二,八十老汉砍黄蒿,一日不死当柴烧! K3 t4 x) O0 M4 U
这句话出自71岁的老党员刘先学之口,是郧县的“土话”,意思是人不论年龄多大,只要身体允许就要劳动,砍下的黄蒿虽然用处不大,但当柴烧也体现出了劳动的价值。
) Q, Z( I" T- p- n" m+ U8 o r) P" ?# M: h& h; ^/ B, }* p# p
刘先学目前只有老两口在家,三个孩子成了家都在外打工。按照城里很多人的想法和活法,刘先学现在是颐养天年、乐享清福的时候,但老刘种了7亩地,养了30只羊、3头猪、12只鸡,平时闲了打打短工,放羊时还顺便采些草药换些零花钱。. ?' r- C$ }/ g' `# |) ? j/ P" b0 I
" [& m$ X! j+ U他给我算了笔账,7亩地每年收入有5000元,羊每年出栏一半可以创收3万元,3头猪杀一头卖两头可以创收7500元,打短工、采草药、养鸡每年最少挣1000 元,再加上国家给的养老金、惠农补贴,这样算下来,老两口年收入在4万元以上,刨去开支,手头上还有不少闲钱。
, }& }) w2 Z9 K$ l4 Z! e
- K7 M, ~& B z/ t: f刘先学只是大柳树村民勤劳持家的一个缩影。该村总共有360户1371人,耕地面积1740亩。除去外出务工310人、举家外出87户288人以及在校学生,能够参加劳动的人数将近700人,基本上是人均种地2.5亩。: p N' |# a" `0 l0 k# C
; U$ k* ?, O A. O. c/ B! ~另据调查,现常住大柳树村的273户中,除去养殖大户外,户均养猪2头、养羊3只、鸡鸭7只。这么大规模的种植养殖,在青壮年劳力基本上外出的情况下,对每家每户来说活儿都不算轻。; t' J @5 W& z h) q
, C; n2 C: n: E: F) L$ K: Y干活干活,以“干”求“活”,越“干”越“活”,这就是大柳树村群众展现出来的生活态度。我们经常讲,身处社会,每个人都应当尽一份责任、有所贡献。乐观、向上,不抱怨、不乞求,幸福生活靠自己双手创造,这种态度本身就是一种境界。
9 I' o% A' j6 R: d" f. Z0 y3 ^* S2 Y7 C) ^
感动之三,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1 i! w, ^) J) r. F) ~8 n
0 t4 W4 ~7 G4 a在村民黎学友家座谈,当我问他有什么困难、什么问题需要帮助解决时,黎学友的一席话令人感慨。% o& @7 C. ^6 A
4 Q) D# \2 ^3 c: h' L5 d* z6 i7 {7 j黎学友说,胡书记,我自己三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生活过得去,没有什么劳你费心。就是我们组上秦天华一家,很是困难。6 L- K- J* [4 h1 }4 S
' ?4 ^4 N$ u: C1 D/ r: k( h& T
秦天华本人残疾,50多岁,前几年才组合了一个家庭,夫妻俩带俩孩子多年来一直住在别人家的房子里,现在不能住了想自己盖房,可手里只有一万多元,我们想帮衬他们家几个钱盖点房子,但还差不少,看政府能不能帮帮忙?" y$ g! }4 s% z2 c1 b
! B; ]1 f8 I) \在走访中,还有一个令人难忘的家庭。' `' u6 b0 M7 C' x
- s/ y. d% z) s, k; B
在高高的草虎垭山上,住着80岁老汉陈烈才和他的侄儿媳程良梅。陈德才一生无儿无女,老伴死后,侄儿陈克友便把叔叔接过来赡养。这几年,陈克友在外打工,一双儿女已经长大,便在城市里买了房。& q" J1 h- N% R# P
; N. w1 W& ~& S: {' U+ L6 D7 o
可叔叔的养老问题让陈克友犯了难。到十堰市城区生活,叔叔不习惯;在农村生活,又没人照顾;送到福利院,老人又不肯。思前想后,陈克友决定让妻子辞去了一年几万元收入的工作,回到山里照顾老人。
5 Q+ J5 g* L1 y8 c U. ~6 g: W5 \0 J
! A6 n2 g. v3 E当我对程良梅一家的举动表示赞扬和敬佩时,程良梅笑着说,大养小,小送老,这都是应该的事。
0 |" W4 P2 M9 |5 ~5 ]6 j
% W1 B- T. b6 e! v大柳乡福利院,是全县的模范。走进去,有绿树花草点缀,有文体娱乐设施,院民厨房、寝室都非常干净,每个星期伙食安排有酒有肉。我揣摩着院里资金每年应该有些缺口,便问院长王成海有什么需要帮助。
3 @7 ?( R7 o% i# Q" b- z7 r! _# Q" W$ W. R, y, y$ m! f& I, v
谁料王成海说出的话,同样令人意外。他说,最近,我想做一些尺把见方的水泥板,院民们去世以后,每人坟前立一块当个碑、刻上名字,对我们来说是个念想,一旦有他们的后人想去烧张纸,也是个点儿。这事不落实,在心里是个疙瘩;落实吧,又怕触犯点啥,胡书记你看行不行?( j4 _( z: y! `& i( ?& n8 \) Y8 z4 K
s) {& ]; G- n% ]8 G# h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这些质朴的老百姓,让我想起托马斯·哈代的一句话,金钱比起纯洁的良心来,又算什么呢?
* k. u2 W( e! e8 _" N7 L& l$ N D" u$ _3 }3 _
感动之四,钱少事杂多受气,村里干部不容易
" a6 ~$ z: ^8 U) v6 Q1 E8 K这次蹲点,我同村干部开玩笑说,对你们,我们不说也不是,说也不是。不说,总感觉工作离要求还有差距;说着吧,你们也真不容易。这真是不打不解气,打着又心痛。
9 ^9 n# k" p7 H7 X
1 o& M9 K9 |! Z2 H, j F0 A之所以说不忍心过多批评,主要是村干部的工作环境和待遇确实一般。比如在薪酬上,虽然这几年我们尽力提高了不少,但毕竟财力有限、基础较差,实际情况依然说不上好。" ^% l& Z" a7 P% V/ y! ]
2 c# o6 G% c& J. a9 Y4 o( Q1 r以大柳树村为例,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村会计、村治保主任,4个人一年工资加起来只有3.2万元。按照现在外出打工的普遍行情,这基本上只是一个人的打工收入。3 C- M3 Z# ~( ^8 s8 z$ C1 |
2 D' [0 N5 X* L& v7 A
而村干部在工作上所面临的现状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所有工作最终都要落到村里。掰指头算算,他们承担上面对口下来的主要任务达20多项,每年对上对下处理大大小小的事应该过千件。
! @+ @# l9 R. A" g4 v+ e9 l$ x; d1 G [" g8 ^; {6 r
农村有句俗话,米面的夫妻,没有物质基础做保证,村干部的家属也是怨声不断。出门在外工作压力大,回到家里唠叨声音大,里外受气作难,常常使村干部生活得十分辛苦。
+ ^/ M$ q( ^8 M0 h' Y$ l* N5 z! s' `# `; \8 G3 M+ n! L
靠一种信念工作,对一些人、在某一个阶段来说不是不行,但要长时间坚持,就不是一件容易事。现在的村干部,普遍是村里的能人,能站出来把担子搁到自己肩上,已经很不容易。吵狠了,人跑了,不干了,重新去选干部,也很不好选。
. J, e& |6 k- v7 J* h8 @# S1 `: s% s1 X
7 z4 k+ H& {& F+ F% \二 触动,缘于一些见证!
0 V7 y9 _+ k2 ? D7 ^. F0 K0 \8 ?- ^$ R T) B+ X7 @
触动之一,走一走,转一转,矛盾化解一大半( j' ?$ A8 m5 O
在大柳树村调研,我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当基层干部,不能嘴勤屁股懒,要经常到群众家里去看、去听、去问、去说。走一走,转一转,很多矛盾就成不了矛盾,即使真有问题也能得到很好的化解。: X1 K4 f7 B8 _9 s, X. W
7 Q! H( i" _* F) [比如,我在走访群众时,村民周光林说,他们组的会计现在没当了在外打工,但前几年退耕还林补贴有三年没给群众兑现,问明了情况,我请村里一个星期之内先垫钱把群众的账结了,再去追偿;
$ p% g+ z2 c9 { M
! J4 L/ U5 L7 e3 E, Y! V- k) m# p& H3 L村民任时清说,组里原有一处土坯房,通过公开竞争自己以4.2万元拍到了手,但组长又反悔了,现在拖了好几年,想盖房盖不成,我表态半个月之内一定把事解决了;
. _4 r0 E+ P3 @- l; U- ?* p2 _* k |4 p* |
60岁的退伍老党员吴顺均,因为年龄在前后两代身份证上不一致,造成现在仍然拿不到养老金,把吴顺均的情况和大柳派出所沟通后,他们请老吴第二天就把证件带过去修改;, l6 c$ e, `9 X
& M! h+ _: S# ~/ n$ O2 J; K. C
村教学点的学生上厕所要经过一段土场子,下雨下雪几岁的孩子常摔跤,我现场用电话和县教育部门商量,先筹措点钱硬化了;
, d$ l& W/ `& t4 Q) o
6 P! t0 |5 w' O1 z村卫生室两个医护人员一年只有几千元收入,我请县卫计局作一个调研,争取再提高一下待遇;等等。
4 g0 g$ v1 v7 o! q( C |' t% M: _ @* R
问题一路走,一路解决,等到后来开党员群众座谈会,再问大家有什么难题、有什么解不开的疙瘩时,大家都兴高采烈,连连摆手说没有了没有了,气氛和谐融洽得就像一家人。
9 \1 [1 G2 O1 m$ K* [! L5 C8 U+ Z! B9 [$ J
触动之二,一碗饭,一杯茶,群众眼里泪花花- o8 e$ Q+ Y; t: D
, c! h" H( F+ h* r. T为了让全县的干部弄明白“什么样的语言群众能接受、什么样的工作方式群众能认可、什么样的干部是群众心中的好干部”,在今年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请基层群众,开展群众帮学。
B) J3 D6 F& \( x& s: R( Q
; a% M8 o/ G8 |. t+ g7 X5 H. ]: K在一次讲课中,一位基层群众说,要想让老百姓尊重你、亲近你,就不要出门拿杯子、坐凳垫垫子、接烟看牌子、吃饭擦筷子。+ S' |+ R& }9 _+ W) M2 e" j
) U- Q6 }8 O4 e2 E% J3 Y8 L, B
通过大柳树驻点,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i, T7 K4 Y) J1 Y- c
5 e8 I9 U1 E: l" y几天在村里调研,走到哪里,不论家境好坏,都先坐下来;
) n. t$ A7 ~* q+ n; a. h
9 f% U: B) Y& q坐,不看凳子脏净,只管一屁股坐下;: m# b/ H8 ~$ e% L
4 |8 O/ O. ]% i: l9 Y- b
群众递上一支烟,不论什么牌子连忙起身接过来,主人家如果吃烟,坚持先给他亲手点着;& \+ X! Z3 O" N {
群众递上一杯水,不论什么杯子什么水,都双手接过来当面喝一口;
1 _' y, V" v, U+ k8 X2 C6 T$ ]8 I1 l: f' q# T5 m3 }
不论群众的手有没有泥巴,只要拉着我的手不放,我就不先放。
" e2 I# t8 F; v9 h6 b8 ` y& G. L6 F. _/ e
在村民陈克明家里吃午饭时,我听到几个妇女悄悄在厨房里说,这个县委书记一点架子没有,说话客气得很,刚才给他那杯茶,端到他跟前时才发现有渣渣,人家也没说就喝了。% y4 H. q4 s0 @ Y
; `$ M% D: _1 |1 ]% V从村民魏发友的家里走时,他拉着我的手一直颤抖,眼眶里含着热泪,嘴里反复说,你这么大的领导来我们家,是瞧得起我、心里头有我们老百姓呐!3 M% D; w* b4 r, c! H
& P. ]1 F0 |% g- R8 N& M后来聊起这些事,大柳树村党支部书记任少勇说,人都是这样的,现在老百姓多数不缺吃不缺穿,不在乎你当干部给他多少东西,最在意你是不是打心眼里重视他、瞧得起他。
7 H8 i; w7 _1 S- p) T- v1 [. @
, q0 E6 J5 b, ^5 p5 r群众热心待你,你若讲讲究究,其实是脱离群众的一种表现,骨子里保不准有嫌弃的成分。灰沾到屁股上,拍一拍就掉了,可让老百姓的心里有了“疙瘩”,再化解就难了。
; Q( J- y' b! o8 j( J8 N2 R3 a3 h; C; f2 m( [% R/ q7 i
触动之三,解决了关键少数,就团结了绝大多数0 Q; Q% p3 j+ w" |0 H7 l0 T H% _
) A! X' e# \ q; s; A4 e
领导干部是“关键的少数”。为了解决“关键少数”身上存在的问题,这几年我们用成就事业凝聚队伍,用政策措施激励队伍,用规章制度规范队伍,用选拔调配优化队伍,用科学培训提升队伍,用真诚关怀融合队伍,用示范带动影响队伍,使全县干部队伍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作风得到了转变。
) p9 M: {/ [- _
2 Q# S( h+ F# j+ ^' a4 c在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上,村干部是“关键少数”。对村干部,我们建立健全了岗位目标责任制、绩效考核机制、激励保障机制、优胜劣汰机制,实行“三定”(定岗位职责、定任期目标、定年度计划)、“ 三评”(基层组织自评、党员群众测评、上级组织考评)、“三挂钩”(考核结果与经济报酬挂钩、政治待遇挂钩、退岗保障挂钩),有效破解了村干部责任不清、目标不明、考核不严、落实不力、待遇不高、动力不足以及能上不能下的问题。
2 f! n( h( `, E$ F* X) b: u* h3 O+ Y T- y$ R
同时,我们还借鉴老百姓的智慧,向村干部提出要经常用“四看”来衡量自己:7 Y7 k" n3 A: c4 F$ U- j( d5 F6 C
& n& H( ^. v) U. l7 v' v% A( l
一看自己的亲戚朋友是否享受了低保和困难补助等不该享受的政策,
1 I* U7 [5 b$ }+ `( _: Z0 a# c0 J$ g. c' w8 M8 V6 `8 m9 G
二看落实党的优惠政策是否走了人情、听了招呼、接了条子,$ ^8 U7 u. ?+ ]
2 ]$ u' U1 `! S) y7 b# e
三看自己亲戚朋友违纪违规是否依法依规处理到位,
7 {% h6 Q% [: d1 O6 y0 m2 S0 m$ U9 i# O
四看自己平时对弱势群体的态度。( C$ R5 U" J3 |* A7 j9 g
) l, I6 N. ^9 X7 F
以此为标准,时时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老百姓的气顺了、心齐了,基层工作也好开展了。
, b- k2 \7 F6 ]) x! \& E4 Q1 U在大柳树村蹲点时,撇开村干部,晚饭后我独自进行了一些走访,老百姓基本上没人说村干部的坏话,都说干部一碗水端得平,群众都很服气,说啥事大家都相信都拥护。/ j; d, r5 u. b. y
% G5 d4 ]" y1 }' J( o3 b尽管这不能以点带面说全县村干部都是这样,但至少表明,我们这几年抓住关键少数、团结绝大多数的做法是对的,也见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 ^' P# X8 v0 v( r" x% _
. v' T- i+ o! D# Z# R: ?5 S. R: x Q触动之四,农村遍地都是金,就看用心不用心+ a% F1 ]) z v; M9 N
( s9 S2 V$ |6 ?( q+ E0 z2 t& f' N$ {这几年,受打工潮的影响,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尽管收入也算可观,但毕竟外出存在着许多工作和生活的不便,算算收入支出,也常常是“河里捞块板、屋里丢扇门”。
. T" P5 B b1 v& d2 H0 w ]. ]
3 L8 t( }3 c2 _% U2 w/ t' {而且劳动力的缺失,也成了农村很多建设无法进行、农村面貌难以得到较快改变的一大原因。通过调研,我发现,外出打工是一种从众心理,扎根家乡,立足本地资源,同样能够发家致富。# m+ `; k: s5 h
# \; k5 y- v+ Y* ]5 l' G
大柳树村张博士,自筹资金在全村建了第一栋“150”模式标准化郧阳黑猪养殖场,年出栏250头,可获纯利12.5万元;" D0 r% q# a4 V8 X/ x7 d9 ^
: j, g# w$ I4 m4 g
村民刘胜军,在家种了20多亩玉米,酿造本地小窖酒,一公斤按最低24元算,近2000公斤酒可以卖到四五万元,这还不包括用剩下的酒糟喂养4头猪1万多元的收入;
- [9 [* m0 t- b8 ^/ ^" k; k% R0 ?
, @: x6 W# D: Z4 l/ n( _4 `' m7 {比刘胜军规模更大的是白泉村村民宋进斌,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从事小窖酒加工销售,经过多年的摸索发展,目前已成为集小窖酒、玉米糁、干野菜等农特产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销大户,年营业额在二三百万元。
$ `" @: c4 P* h( N# g" U" Z4 K$ j% K: _6 e3 F
更为可贵的是,在家门口发展产业,对邻居的拉动作用也非常明显。宋进斌目前所招收的10名工人,全部是残疾人、妇女、老年人,这些人在外面打工要么没人要,要么工价很低,而在宋进斌的厂子里,平均每个人一年可有3万元收入,基本上和青年人在外打工的收入一样。 S4 A E- M: {' b/ z- A7 \
/ s E1 \0 F" `6 e- ~4 b+ i! H* d张博士的养猪场,也是按照自己先行先试、然后带领村民进行规模养殖、最后形成统一品牌的路子发展,目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不错。
. v, S8 D; e( T5 a4 v/ f
' |; d& X' Z; V" M) ?3 z$ U% S9 ^$ y三 行动,缘于一肩使命!
6 X" `5 B" q% G' I4 A6 F0 a/ m
6 e( }+ F- {7 ~. X F行动之一,建一本账9 a6 x6 N, N3 S6 ]
( V8 R% R2 v2 w; }) v
通过蹲点调研,我深切感受到,凡事要做到胸中有数,不能坐而论道。) _ P1 n6 _, k
5 r( k _+ V8 K7 b3 E% d; G/ D, O为掌握大柳树村的情况,我设计了一张调查表,设置栏目包括对每户家庭的人员构成、政治面貌、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从业情况、联系方式、家庭收入支出情况、承包土地、特色产业发展情况、享受国家惠农政策情况、家庭财产、存在的困难、主要诉求、将来打算以及对干部的意见建议等二十多项。
$ D7 M. G. `' {: R2 ^' v# |" A) c+ H5 y; p8 _- U# H
尽管登记时工作量比较大,但经过几天的逐户走访登记,我发现一册在手,村里的情况了然于胸,再稍加整理,主要矛盾、问题的脉络已非常清楚。我要把这种做法在全县推广,利用一个月时间,把全县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摸清楚,并以纸质和电子两种形式建成台账。
# v/ d1 t. i6 x5 y F3 \% e
7 W6 G. X$ N ?4 |7 i' S& f. v* E定思路、做决策,以此为参考,我想我们的决策一定会站到绝大多数人的立场上,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 ?! o! e, `( @$ b: W; L) O7 K: A% ?: X$ _: p3 c8 \
行动之二,发一张卡
; `& K }) O0 H# f9 B2 t$ J5 R1 I( c5 T( b; f( J
为了更好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我在大柳树村蹲点时,给每家农户制发了一张党群连心卡,上面写明,发卡是为了让我们的党员干部“扎根基层连民心、建强堡垒聚民心、回应诉求顺民心、铭记宗旨暖民心、同步小康固民心”。6 X9 b0 O5 ?1 M! Z! {
' }* ^0 C' c' D% z5 `: U/ \
在卡上,我们将包村乡镇干部、村干部的职务、联系方式,以及财政所、派出所、卫生院、中心学校、供电所等基层服务单位的电话全部录入,并明确规定,电话号码不得随意更换,个人电话必须24小时畅通。如果有人员调动、单位变迁等特殊情况,必须在一个星期内进行变更告知。( K4 I3 F! V. ?' j
8 o2 T$ M9 t/ H
刚发下去,就得到了群众的正面回应,说过去找村里乡里办点事,山高路远,找人不方便,跑了不少冤枉路,现在有这张卡方便多了,按卡上的电话打过去,人在就去,人不在就不去,省了不少事。, ^/ G- l& X) r$ [* p- P+ c: A9 S
2 a( T' N9 @' t$ b6 A. \6 W- P/ I
制一张卡,花费二三毛钱,却把干部和群众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在此之前,我县不少乡镇也在这方面做了尝试。我要把这张卡普及到全县每家每户,通过小小连心卡、联系你我他。
6 v+ @$ L+ ?' l2 G( V4 r% A# J# q3 w5 K
行动之三,结一门亲
; g2 F0 ^# ^/ ~% x! f' |5 y0 z% S% H% q2 s, n) t$ K
大柳树村共有23名残疾人、484名贫困人口;从全县初步统计的情况看,我县贫困人口将近20万,贫困面相当大。解决这一部分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除了必要的政策兜底外,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发动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进行帮扶。5 n Q4 u8 L# U# e6 r7 J
6 T$ S) M% G: D# u' J我们全县有一万多名干部职工,在前期摸底的基础上,按照“认人认亲、扶智扶贫”的思路,以领导干部包2至3户、一般干部职工包1户的标准,现在已经对口将贫困户帮扶任务分配给了每一名干部职工,并且一定7年不变,直到 2020年与全国同步迈入小康。' H2 V9 ]7 U( ~; C( k: _
% U0 q% F/ a2 T! u& n: ] J/ p
从掌握的情况看,很多单位已经组织干部职工去对了门户、认了穷亲,还有的同志甚至双休日干脆带着家人到穷亲家里过,社会反响很好。( F3 ?; G( \) b' @$ c
( x; w- Y' k9 V# l9 p
下一步,就是要进一步督促大家,结合各家各户实际,帮群众迅速拿出有效管用的脱贫致富办法,加快实施。
7 r' e- q3 h2 n/ t9 U. }. v/ v! N2 G' y1 d
行动之四,解一些难* n( \* m6 P- ^1 f9 S
3 t1 Y; h5 {9 V7 A& Q5 R h
在大柳树村蹲点,群众反映生产生活中的难处不尽相同,但多数人反映、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就是路和水。( |* |3 d" d6 i/ h& {
# e D( F! T3 `# m, y路,该村虽说公路通到了村部,但只是通到了行政村,很多自然村落依然是泥巴路。路不通,盖房子拉料“豆腐盘成肉价钱”,发展产业东西又不好卖,勉勉强强是“赔本赚吆喝”。. L$ u% M+ C0 P$ ~2 C
! a; q4 n, d! {7 N& C6 V- |4 G水,全村人原来吃水都是吃井水、泉水、河水,只是前几年村里一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家钻了水井、建了水塔,辐射了村部附近607人,还有一半人吃水状况依旧,遇到天旱,人畜饮水非常困难。即使吃上水的户,铺设管道每户得投入500元,吃水每月缴12元钱保底费用、多了再缴,这对农村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 A# Y) Q* m( B" {3 q9 I
7 O E. G$ h( }; g6 M在大柳树村蹲点后,我又到大柳乡其它村走访,情况一样,还是路、水两大诉求;再到全县其它乡镇走访,还是路路路、水水水。路、水之所以成为老大难,是因为投资较大,每年上级部门的建设指标有限,县里财政也只能每年安排一部分。
0 }7 R# _0 |- ~' o3 F+ `* x* V7 m: }2 E2 k/ m, s
毛主席讲,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水是生命之源,路是致富之基,路和水都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问题。
9 h2 p" T" ]# E6 t2 K
) U8 ?, a) s( c. u3 W) A9 ^按照从群众最关注事情改起的思路,县委、县政府很快形成了决议,今年4 月底以前,由县交通运输局、水电局、各乡镇共同把每个村的路、水情况摸清楚,拿出详细的工作方案,整合相关资金,按轻重缓急分年度实施,力争在5年之内将全县路、水问题全部解决。
2 Z/ ^$ C) Q: q9 t v2 O2 J& S6 r) F0 ]: f
行动之五,找一条路
& G2 H* ?/ c+ Y+ |+ L; o% ]; h2 c4 ^# P$ O+ g$ G! F
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雪中送炭”固然需要,但更重要的是帮群众找到一条可持续管长久的发家致富之路,让群众“自己身上长肉”。$ i0 Q( H5 t7 e' s
1 |0 O O- g% G" m$ j0 F# x大柳树村山场面积达30790亩,每户平均下来有百把亩,山上植被茂密,盛产各种药材。山下土地多且肥沃,而且因为是高山气候,种植出来的玉米口感良好、营养丰富,畅销省内外。/ n- j- J: }' `0 O
, y- x+ C4 Y( a$ L" p) M
我当时给村民们建议,只要紧扣住“种养采”三字,就一定能快速富起来。
% D$ A: A" ]2 R; ]. S! z- q5 `6 W. x& \- Z+ ~. L6 `
种,就是在地里大面积种植良种玉米;$ Y+ {7 Q I( K( p$ T) j, q
, T# y4 r" C, a' t
养,就是利用山场优势大规模养殖黄牛、山羊和郧阳黑猪;
8 [! @: A: o0 e4 P4 ~
. b5 K7 d; ]6 t- t. u+ D" G" J采,就是平时多上山采药卖。
# g1 d5 k3 ?+ r
% W" B3 t- Z( D; u算盘珠扒扒账面清,煤油灯挑挑眼前明。心里一合计,很多群众都觉得有道理,有两户正准备外出打工的一听不出去了,立刻开始着手买猪、牛养殖。2 d' e- U( I7 w% x8 d" B
: o9 `7 w z! l" R: {推而广之,郧县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是山区县、农业大县,要想让发展和环保双赢,就必须坚持生态立县,高举绿色大旗,发展特色产业。6 Z+ S6 R) _3 D- V
1 h0 ?6 F9 t# b' R* D7 g
这几年,我们在促进农民致富的问题上,大力整合各方面的涉农资金,围绕“蔬果畜药茶”大做文章,建成了近百万亩的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以十堰农产品加工园为龙头的农产品深加工业,促进农民人均因此增收1500元以上。
; M# l$ i' v8 f+ O/ J
5 ^, @* H# [' A) v下一步,要结合各乡镇各村实际情况,围绕县定特色主导产业,进一步组织动员群众投身产业建设,使全县现代农业的规模更大、档次更高、链条更长、效益更好。( h8 D% [% k$ t1 X! m7 q
) A3 |; f* a; D# g- v照这样的路发展,我相信,郧县在不久的将来,一定呈现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喜人图景。- E# n7 p1 g8 Q
5 g2 ` |4 {! h& W+ z, ^. T" Y作者简介
( e( ~' P& U; V, E) r U胡玖明,男,汉族,湖北通城人,1969年9月生,大学学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91年7月参加工作,199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湖北省孝感市委书记,孝感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2 j! r: L& U$ p; s8 {
他曾任十堰市郧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郧县县委书记,十堰市郧阳区委书记,湖北省公安厅政治部主任、党委委员,仙桃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湖北省委副秘书长、省信访局局长,湖北省应急管理厅党委书记、厅长,孝感市委副书记、市长等职。& `) h& `) P A. _9 a Z
1 u+ W H5 e+ z; k) |; c$ s
来源:网络2 `% M/ e2 L; r" e; n2 Q
) g/ e! e I+ ^- b& I* u*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