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u. B9 p% |4 E; _3 c老人家对送鸡蛋真的是有迷之热爱,因此上当的人怕也是很多的。2 ]7 y4 F$ L% T
8 `, k6 m, K/ o* o! a前阵子经常有人到小区发传单,专门挑带小孩的外婆奶奶群体,完全不理年轻人。一个拿了传单的邻居奶奶告诉我拿着传单可以去小区后门的**门店领鸡蛋,不用钱,听几次课就可以了,她还热心地说要带我妈妈一起去。2 k) P: K! U: F8 n7 v$ ]
/ e* o% @7 S3 O, X3 r4 e3 q! f我婉拒了她的好意,去到她说的**门店想一探究竟,一大块布把房间分成了内外两间,有几个爷爷奶奶刚刚才往里走,我本也想进去,结果被外间的中年男子拦下,我说想进去看看,他说正在上课不可以进去。我反问那爷爷奶奶怎么可以进去,他就说反正我不能进。期间,隐约听到房间里传来“进群听课”、“健康要靠自己”的声音,八九不离十是健康卖货了。9 t: G# n2 Q! E" ^9 ^ `( r
! r) V- J( ]; O1 a# _昨天发现这家店关门了,门口还张贴着遗留的通知——“每天按时打卡”“凭码进”。听妈妈说隔壁邻居就是去那家店上领鸡蛋上健康直播课的,买了1万多的保健品,本来说有营养师每天在店里亲自指导的,现在店没了,维权都找不到人了。# U5 G/ l* Y: `2 ]
0 l4 `7 U2 w5 t- X* w9 h/ c3 q( s- l虽然这家店关了,但附近陆续又开了不少名为***养生馆、***健康站的店,能看到清一色的老人拿着鸡蛋、抽纸从这些店出来,不少都成群结队的。当然,我也不是说这些店都是忽悠老人的,但天下哪里有免费的午餐,人家既然给你送免费鸡蛋,必定要从你身上获得些什么。大家多个心眼注意一下吧,提醒一下家人。
9 e, K7 T( V) H$ D5 [$ {' z
% @# j. x. A, f: F
" A0 s' ^4 F( L" U, j& E: p7 o8 v相信不少人都有类似经历。有人以免费领鸡蛋、扫码送洗衣液作为引流套路,让老人进入“养生课”,再进行直播洗脑,还用每天“答题赚红包”的形式吸引老人持续上课。获得信任后就开始推销动辄上万的“神药”。
- n0 O* m4 [: k0 k& U# J4 T& l3 o# I( o4 }& c2 p" e# E. E
近期,市场监管总局在全国部署开展老年人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专项整治工作。在专项整治过程中,市场监管部门发现有商家为规避监管,通过个人微信、企业微信、微信群等私域渠道将顾客引流至线上,在网站、平台、小程序等开设直播间,假借“养生讲堂”“健康咨询”等名义进行夸大、不实宣传,诱导老年人线上下单或线下消费。为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市场监管总局和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发布如下消费提示:5 @/ o4 N/ r% S. g4 a' y
4 J# e E5 t4 x2 u
1、警惕线下引流套路。部分商家以“免费送鸡蛋”“社区义诊”“老年福利会”等线下活动为诱饵,吸引老年人添加微信、加入微信群,随后在直播间通过“伪科学养生课”“专家一对一咨询”等形式,夸大产品“治疗高血压”“抗癌防癌”等功效,利用老年人对健康的关注心理,诱导购买价格虚高的“神药”“神品”。- z4 i( J: j t3 I( R8 D
# r, U. k* j% ^9 m* d2、警惕话术诱导陷阱。私域直播间常通过封闭场景实施情感营销,如以“亲情关怀”“健康咨询”“专家讲座”等名义,违规使用“包治百病”“根治慢性病”“替代药物治疗”等用语,或通过宣称“专家推荐”“祖传秘方”“老干部专用”等进行虚假权威背书,利用“限时秒杀”“最后优惠”制造消费焦虑,或以“无效退款”“无毒副作用”等承诺欺骗消费者。 p. l: X5 h: N
7 v; m2 H1 H: r, U
3、警惕资质信息盲区。购买产品前应查验直播间是否公示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或药品经营许可证,核查保健食品是否标注“蓝帽子”标志及批准文号,核查药品是否具备“国药准字”批号(可通过国家药品监管局官网查询)。+ Z/ W6 u( `7 D
$ w# U r( ^. I' E. H6 p/ M/ `4、选择正规平台进行消费。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建议选择信誉良好、资质齐全的正规平台和商家进行消费,警惕通过拉群进私域直播间、临时链接等非正规渠道进行交易。交易时注意保存直播录屏、商品链接、支付凭证、客服聊天记录等信息,要求开具正规发票或者收据。签收易碎、贵重物品时,需当场查验外观及基本功能,必要时全程录像。" n* j6 g2 ~+ E0 c% a* L- ?
% x0 E: t/ c0 g% M8 X" v( Z' p
5、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保健食品仅具调节机体功能,不能替代药物治疗疾病;身体不适请至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勿因轻信直播宣传延误治疗。如果发现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及时通过平台维权通道发起售后申请;如果遭遇虚假宣传或消费欺诈,可拨打12315热线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或通过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向消协组织投诉。对于金额较大、涉嫌刑事犯罪的案件,应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交相关证据。6 n3 A5 S8 y! Z8 g
" {( P1 ^: r2 r3 \3 W$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