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的川东乡道上,马蹄声清脆叩响路面。27日下午4时许,27岁的达州开江县小伙子小廖终于卸下肩头行囊,回到了家乡。 今年6月,他牵着小马“平安”从新疆伊犁出发,穿越3600多公里乡道、山路,把“最慢的归途”走成了最难忘的成长旅程。
27岁的小廖骑马回乡。受访者供图 打半年工凑钱买马,想要“慢下来”看风景 “骑自行车、骑摩托都试过了,总觉得太快,没来得及看清路边的风景。”谈及骑马返乡的初衷,小廖笑着直言最初是“脑子一热”。 早在2024年下半年,他就定下了“骑马回家”的目标。后来为凑齐买马钱,他还在伊犁打了半年工。今年3月,他终于如愿买下一匹小马,并为它取名“平安”。 不过,没怎么接触过马的他,在刚学骑马就“栽了跟头”——练习时被“平安”踢飞、拽倒成了常事,他告诉记者,最初的两个月里光被踢就有4次。 现在,他能从“平安”屁股后走过,甚至从胯下穿过,马也不会再踢他;骑上马背时,“平安”不会再撅屁股把他撂下来,“现在随便摸它都行。”小廖说,“平安”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路相伴的“队友”。 在磨合一段时间后,他带着收拾好的锅碗瓢盆、帐篷睡袋,还把打马蹄铁的工具塞进了背包,从新疆伊犁尼勒克县出发前往四川达州。
小廖在社交平台分享旅程。图为社交平台截图 小廖将自己的旅程片段制作成短视频发布于网络,吸引了部分网友关注,同时也有个别网民对旅程真实性提出怀疑。面对质疑,小廖向记者回应了旅程细节:他和“平安”平均每天行进约30公里,行进方式灵活,有时骑行,有时则牵着“平安”徒步,并且会根据实际情况,在有草的地方搭建帐篷、让马进食。历时近4个月,3600公里骑马徒步画上句号 6月启程时,原本有两位伙伴同行。其中一位深圳的朋友走了不到100公里就因为条件艰苦而退出,另一位北京的伙伴骑到甘肃兰州也选择放弃。“有时候我也想过算了,但既然决定了,就不想半途而废”。最后,只剩小廖和“平安”,在乡道上继续往前走。 跟着徒步导航走,他的路线里没有高速,只有蜿蜒的乡道、陡峭的山顶,甚至还会路过荒郊的坟堆。
27岁的小廖骑马回乡。受访者供图3600多公里的路上,惊险时刻像路边的碎石一样常见,最让他后怕的是在甘肃武威的那一次。“平安”被前方行驶车辆上摇晃的白色塑料袋吓到,受惊失控后猛地窜向马路中间,而身后一辆大卡车正疾驰而来。“我当时脑子一片空白,都看见‘孟婆’在招手了,心想这回肯定要成‘汉堡包’了!”他说,当时的他只能拼尽全力拽缰绳,把小马往旁边拉,身后的卡车司机也紧急刹车,最终在距离他们20米处停下。 一路上,惊险时刻的确很多,但好在最终都化险为夷。9月27日下午,这场历时近4个月、全程超3600公里的骑马徒步行终于画上了句号,小廖告诉记者,“很幸福,终于可以安心睡觉了。” 从内向怕社交到敢闯世界 计划去看更大的世界 “以前的我特别内向。”小廖坦言,长大之后他才鼓起勇气说“想出去看看世界”。家人的态度也从最初的反对变成支持,“后来看我坚持下来,也开始担心我吃得好不好、住得暖不暖”。 这段骑马旅程,彻底改变了他。路过村镇时,他总被村民围堵,“跟大明星似的,大家问‘这是驴还是马’,要拍照、想骑马,我会一个个解答,顺便骑两圈”。这种被关注的感觉,让他逐渐打开心扉,“现在敢主动和人聊天,也敢一个人探索未知的路”。 他直言“我的胆子变大了。”他说,“我拥有了和别人社交的勇气,以及一个人去探索这个世界的能力,就像路飞一样敢于去探索这个世界,而不再是曾经胆小懦弱的少年。” 谈及“平安”的归宿,小廖说今年过完年会考虑出售,“它陪我走完了回家的路,希望能找个好人家”。而他自己,则计划花两年时间学技术、练英语,“这趟旅程让我明白,世界很大,我想出去看看,去了解很多人、很多故事”。
* W: f4 F& ~;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