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年的创业打拼,他时刻铭记一句忠告:做人要诚实守信!凭着这一人生信条,他从乞丐到打工仔、承包商到家具厂老板。他把当年给他这句忠告并给了他一顿饭的‘姐姐’视为恩人。20年后找到曾救助他的好心人后,他用100万元现金支票来感谢恩人。”这是重庆2015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评选中候选人之一何荣锋的“颁奖词”。; f/ B6 E0 i% z
+ P) O6 j2 f4 P3 s% P1 A 也正是因为这次评选,一个现实版的《仙鹤报恩》迅速在山城流传开来……: `$ w' y# f, t2 v
4 z9 q$ E. E* J+ Q! @ 对于自己重金报恩的原因,何荣锋的回答很简单——感动。坐在记者面前的他,大背头,一身名牌,加上魁梧的身材和超过180厘米的身高,很有派头。“她是我一辈子的姐姐!我的钱是多年经商所得,合法合规。从某种角度上说,如果我不懂报恩,也绝对没有这100万,没有今天的我。”他说。# Z6 b; m/ |8 e, N: N2 _! r
& I6 z9 p K1 |' K* t- Q$ k 这个故事里,100万元是绝对的焦点。面对从天而降的巨款,戴杏芬却选择了谢绝。) t: ^7 B ] M: k: J: q- |. e6 B
; V& u& J) @/ ?
替父还债流浪异乡- p! U6 J, V8 G0 \
T+ l, o2 Q# V6 A+ w
一饭之恩没齿难忘
n! }* u7 K5 |' S4 t. C/ x* Z! a1 k, ~7 G
今年41岁的何荣锋,是重庆酉阳县宜居乡元丰村人。上世纪90年代初,何荣峰还只有十六七岁的时候,当屠夫的父亲因预收十几户乡邻的土猪,宰杀之后到县城交易,然后再把钱逐一按预定价格还给他们,可是一万多元的卖肉钱,竟被小偷洗劫一空。家里随之欠下了巨额外债,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家里要债,吓得他父亲都不敢回家了。
4 [1 a$ n& O$ X$ J" n4 o" W. {( h0 b" S+ l0 Q( h8 O' j7 r& N8 |
债主找不到何荣锋的父亲,就向母亲和他讨债。何荣锋念完小学就没法继续上学了,出于不想过提心吊胆的生活,他想到了外出打工替父还债。于是在1993年春,他揣着母亲借来的100元钱和“在外面要好好做人,别出什么闪失,不然我也活不下去了”的叮嘱,同其他几个乡邻远赴千里之外的浙江沿海打工。$ I# s E& r2 S1 A# B$ k: Z# _
\/ k! s5 [9 g6 _1 t
但打工过程并不顺利。在万般无奈之下,何荣锋只好同另外两个想另谋工作的老乡离开了浦江,准备一起去温岭。何荣锋回忆说,“当时从浦江到义乌要5元汽车费,义乌到金华要2元,金华到温岭要40元。我们三个人身上所有的钱加起来才五六十元,根本不够去温岭的路费,于是我们决定每个人花10元钱坐车,剩下的路程就只能靠走。走了好几天后,路过了当时的仙居县杨府乡杨府村,那天晚上8点多钟,在路边碰到了戴杏芬姐姐,起初她以为我们是坏人,但说明情况后,她就把我们领到家去了,给了我们三人一顿饱餐。” F1 ^ x. d5 {
$ }* j) S' s3 c. ^! k- g “我们三人好几天都没吃上一顿饱饭了,心里特别感激。戴姐了解到我们的处境,她特别同情我们。”何荣锋说,“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天已经很晚了,戴姐穿着一件绿色的毛衣,骑着一个踏板车出去给我们找工作,到半夜12点多才回来,告诉我们只找到了一个人的工作,看谁愿意去。”) \# `$ I9 b+ m3 N
) @0 B% `3 t& Y' g5 x 由于三个人是一起出来的,谁留下都不好。于是婉言谢绝了戴杏芬的好意。第二天临走时,戴杏芬又给了他们一人10元钱,外加一些干粮和水果。“现在说起来容易,但是让三个陌生青年人住进自己家,无论现在还是过去,都需要一种信任和善良。”何荣锋说,“我当时才17岁,又不会说普通话,只好由我的两个伙伴询问戴姐的家庭住址、姓名并且都记下来,以便找到工作后还钱。”
# V% m6 p9 S5 p. G' b6 |% t
+ W5 B. G+ d. O0 k 何荣锋说,他当时将这些都默默地记在心里,临别时,戴杏芬说了一句让何荣锋终生难忘的话:“钱就不用还了,找到工作后,写个信过来,让姐知道你们平安了就行。”同时,她还告诉何荣锋一行人,“可以没有很多钱,但一定要做个好人。”8 h$ `# l1 c) g- ?
. c# D1 h1 w2 d8 n* Q9 g 从乞丐到富翁. j$ Z0 j. k7 Q% @
0 l) ]# \ K( S. g' m+ \ 只因“善良点化”
, N! V: A$ D' P& L4 \" \1 i+ X! u/ @3 b+ Z5 X
何荣锋一行人拿着戴杏芬给的钱和干粮很顺利地到达了温岭,但是在温岭也没有找到工作。随后,他们向在温岭的老乡借了路费想到天津谋生,但却辗转到了沈阳。由于身上有一股坚韧劲和戴杏芬“做生意一定要有诚信”的告诫,何荣锋从一个只拿着300元工资的学徒逐渐成为一位知名企业家。
- i# R3 r; c$ p6 P6 |8 r# i8 ?' X* q/ e/ p
“到1994年底时,我已成为了一个承包商,收入每个月能有三四千元钱,我就把钱寄回家,帮助父亲还清了所有的债务。到1996年,我已经赚了10多万元了,这时我觉得自己有资格给戴姐写信了。”何荣峰说,“当时离开戴姐时,我在心里就发誓一定要用崭新的一面站在姐姐面前,要报答戴姐的恩情。”; w0 d: c2 U7 t
5 ~) X4 G5 H7 n1 P; i 但是,何荣锋写给戴杏芬的信就像石沉大海了,一直没有得到回信。何荣锋想到了很多戴杏芬不回信的原因,于是他一直托身边的人帮助寻找。随着时间的推移,何荣锋越来越想找到戴杏芬,他曾多次跑到公安局去查户口,却一直没能查到。后来才知道,他把“戴杏芬”记成了“戴信芬”,一字之差让姐弟俩迟十多年才见面。& y9 R- ^1 U5 a( ~, ]& M) c; ~
7 I6 ]8 v; _: @1 S
“无巧不成书”。何荣锋的家具厂生意越做越大,他其中一个合作伙伴正好是当年戴杏芬所居住的仙居县人,又正好这个合作伙伴的朋友曾经是杨府村的村主任,何荣锋很高兴,他感觉找到恩人姐姐有希望了。经过多方寻找,终于在2013年的3月2日,他找到了戴杏芬的电话号码。
( r. I1 `3 D- U% t3 U
$ T# c0 R" K& |! B1 _ “你是戴杏芬戴姐吗?”“嗯,我叫戴杏芬。”“戴姐我可算找到你了,我是何荣锋。20年前,你收留的那个最小的孩子。”电话接通后何荣锋眼泪就掉下来了,何荣峰告诉记者,“我听到戴姐的声音后,我大哭了一场,戴姐说话的声音也哽咽了。”
/ ?# O6 ?1 l" M0 s8 S H% Q" R0 B5 r v" d' J/ D
几天后,何荣锋带着自己的妻子专程赶赴戴杏芬现在居住的地方看望她。为报答戴杏芬当年的恩情,他当即拿出了一张百万元的支票表示谢意。“我帮你的时候,没想过有一天还会见到你,更没有想过要你回报。”戴杏芬没有犹豫,拒绝了支票。她说,“当年的一碗饭让你记这么久,证明我没帮错人,这就足够了。”
; S1 D* t: U* ~2 Y1 `0 ]* t+ {4 d9 d1 C: g# M" i- |% `5 t8 R. z; q$ d
“我小时候家里被人追债,出于自我保护,我对周围的人充满了戒备心理。直到我遇到戴姐后,她的善良 ‘点化’了我,我对她的感激是不能用言语表达出来的,她是我永远的姐姐。”何荣锋说。
$ e+ A6 ~1 ^) Z: B
( P4 j% I/ y4 q B6 S7 b- _5 D 善良总能得回报5 b. {: h c. {, o+ u" B- ]! |
$ k, l, H. }' y4 H 报恩是大爱的延续- y7 h0 x+ h1 k* G! c
y6 ~# J3 F& y 何荣锋在离开戴杏芬后,铭记着这位陌生大姐的恩情,怀揣着对生活的热爱,开始了脚踏实地的劳动。每当他失意或者有所收获的时候,他就用给戴杏芬写信的方式把心得记录下来,鼓励自己永不放弃。9 ]. Q& s s G% }
9 ^/ v$ i L3 R$ y- a7 E7 G8 |& Q
从食不果腹的流浪少年到豪掷百万的成功商人,何荣锋的路也不无艰辛。他说,“我从家具厂的小工干起。因为我用心,工资从最初的一个月300元涨到了800元。”1996年,他风光地回了酉阳老家。很多家乡的年轻人以他为榜样,跟他一起到沈阳打拼。他就开始包活儿,从最开始的力工、刮大白做起。因为他不怕吃苦,知道感恩,不忘记每个帮助过他的人,生意越做越大,跟他干的人也越来越多。. \2 n, s( Q" D: s0 Q& i
0 O" Q5 i' W( [4 O% _
何荣锋说:“我把每个雇我干活的人都当成恩人,认真干活就是对恩人的回报。现在我有3个工厂,两个家具厂和1个涂料厂,工人100多人。”
: n" O3 a q& T/ S5 |$ n) r1 V' ?8 L0 P
何荣锋的成功固然有其自身的努力与机遇,但不可否认,恩人戴杏芬是其成功路上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然而,戴杏芬却很淡然。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现在的生活挺好,虽然不是非常富裕,但是也不缺钱。如今何荣锋给我100万报恩的事情成为我们村里最大的新闻。我没办法想象,要卖多少碗面,才能攒下100万。他能记得我已经让我很知足了。我当年就给他10元钱,我很感动!但钱我是不会收的。”* ]* t) v/ g9 v" f! w: Q6 i
; W0 h* x1 I/ m* P- N u “戴姐的两个孩子都说 ‘妈妈做得对。’”何荣锋感叹地对记者说,“我对戴姐的感激,不过是一个正常人应该做的事,我也一直用当初戴姐对我说的话在教育我的孩子。此后,戴杏芬又多次拒绝了何荣锋的帮助和馈赠,如今,两家人像亲姐弟一样保持着往来。! L+ p# g% { @0 I; ^- _5 R9 g( ]$ \
5 g. E4 ]& A, L2 h& W. I4 q “正能量,社会需要这样的真情故事,应该大力弘扬。”“何荣锋,戴杏芬,你们是当今社会里最高尚的人,也是当今社会少有的人,更是当今社会最值得敬佩的人。”这是记者在“感动重庆十大人物评选”留言板上看到的市民心声。% l6 U! @" g% l2 j
4 C# w9 W+ _- Z* A. 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