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7 D& P# A# H# v8 w6 {色巴羌寨的羌族群众上山祭祀祈福,祝福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今年羌历新年期间,本报记者先后走进具有上百年历史,海拔2200米以上的汶川县克枯乡木上羌寨、茂县的沟口乡色巴羌寨,用镜头记录羌族群众的原生态生活和民族文化。这些古羌寨至今还残存有唐代、宋代的道路,明代的古戏台,清代的大夫第等。八年前的“5·12”汶川特大地震,让古老的羌寨遭受重创,灾后重建中,重新规划和修复的羌寨更具羌族特色,羌族山歌、口弦、羌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旅游业和农副产业得到发展。五角碉楼、羌族民居让人感受到古羌寨的魅力和韵味,身着传统羌族服装的羌族群众,敲起激扬的羊皮鼓,跳起欢快的莎朗舞迎接着远方的来客,如今的古羌寨,既是山水长廊,也是民族风情画卷。
2 ^. |- }, \8 w/ u; A3 R, q2 X9 m羌族妇女背着孩子参加羌历新年的巡寨祈福。 0 ?5 {0 B$ i; U- ?' o$ Q
色巴羌寨的羌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聚集寨口,献羌红、唱山歌,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5 x/ A0 J. R( p) O1 J
色巴羌寨的羌族妇女围坐在火塘边吟唱山歌。 3 ?0 R# m* J; j4 i1 n)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