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16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造出自己的东西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稿子

1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643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5 16:10: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
在南北相对的两座大山上,各有一个寺院。 他们相互之间的见解、主张不完全相同,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
  每天早上,两个寺院分别派一个小和尚到山下的市场去买菜。两个小和尚血气方刚、年轻气盛、互不服气,在市场上相遇,经常或明或暗地较劲使力,互使技巧。
  一天,南寺院的小和尚问:“你到哪里去?”
  北寺院的小和尚答道:“脚到哪里我就到哪里。”
  南寺院的小和尚听到他这样说,不知道如何回答是好。买完了菜,他回到寺院向师父请教,师父说:“下次你碰见他的时候,就用同样的话问他,如果他还是那样回答,你就说:‘你没有脚,你到哪里去?’这样你就能击败他了。” 小和尚听完,心里非常高兴。
  第二天早上,南寺院的小和尚又问道:“你到哪里去?”
  北寺院的小和尚答道:“今天的白菜很新鲜。”
  答案完全出乎意料,南寺院的小和尚一时语塞。回到寺院,师父见小和尚满脸晦气,便问道:“难道我教给你的方法不灵吗?”
  小和尚便将早上的事如实讲了出来,师父听了哭笑不得,对小和尚说:“那你可以反问他哪一天的白菜不新鲜呢?”
  小和尚眼睛一亮,心想:“明天一定能取胜!”
  第三天早上,南寺院的小和尚又碰见了北寺院的小和尚,于是问道:“你到哪里去?”
  北寺院的小和尚反问:“你又到哪里去呢?”
  南寺院的小和尚又没有话了。
  师父知道了他们的对话之后,语重心长地感叹道:“别人的东西永远是别人的,只有自己悟出的才是自己的!”
这一哲理故事对我们教育事业有很丰富的启示。细细想来,其实,学习外地经验也是如此。在很多地方,学习先进经验只学到一些皮毛而没学到他们的本质,轰轰烈烈学杜郎口,轰轰烈烈学衡水,轰轰烈烈学潍坊,轰轰烈烈学黄冈,但最后人家还是人家,我们还是我们。在有些人的心目中,出外学习就是学习别人的操作技巧,其实这不是根本,根本在于其精神。例如,参观完杜郎口后,有些学校改变了课桌摆放方式,但改变一下课桌摆放方式就成杜郎口了吗?学习先进经验还要注意与其配套的东西。
    所以关键是自己悟,悟出自己的东西,如果悟不出不是笨就是不肯下劲。
    当然不是说不学习别人,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别人的再好那是别人的,只有深入思考,才能悟出别人成功的深邃,否则只能学到皮毛,最后落个邯郸学步的下场。
    其实更多的时候学什么如何学等问题也不是校长说得算的,还得听上级有关部门的。学校没有办学自主权,比如我们认为某种教学法适合自己的学校,结果上级有关部门却强行推荐另外一种方法,结果只得按别人的要求来做。
    创造出自己的东西仍然任重道远。( Q8 @7 i4 d3 @& D
                          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山东省定陶县第一中学  刘玉真  274100
苏轼在《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说明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我们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但是在学生的思维方式中,非此即彼的单极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这不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学生的思维需要我们去改变,需要我们去引导,只有我们多注意培养,学生才能树立辩证思维的意识。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做题过程出现的多个答案的现象正是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反映,对此,我们一定要让学生知道,并且要借此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答案不止一个的题我们经常遇到,例如在检查女儿的作业时我发现有这样一道题:
①华罗庚读完信,翻开书来看,再一算,果然有错,他赞不绝口:真是太好了,他的意见完全正确,他很有才华。
②华罗庚在数学研究大会上宣读了这封信,写信的青年也被邀请来参加会议。这个年轻人就是陈景润,后来也成为一名有名的数学家。$ M3 R4 X+ G8 I* P' I! v+ h1 Y
    ③信的大意是:我读了您写的《堆叠素数论》,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好。可是反复进行核算,发现一个问题的计算错了。这好比是在明珠上蒙上了一粒微尘,希望您能更正。
④有一天,华罗庚收到一位普通中学青年教师的来信。
  就这样,华罗庚从自己的错误中发现了一个难得的人才。
⑥那是在北京召开教学研究会的时候。
第一道题是:
1、把上面排列错乱的文字整理成一篇短文,序号是___
我先做了一下,我做的结果是④③①⑥②⑤  。我看了一下女儿做的,她也是④③①⑥②⑤ ,于是我便给她打了个对号。
在对答案时,我发现答案和自己做的不一样,答案是⑥④③①②⑤
女儿感到不服,说:“咱们的也不错啊!”,我开始研究这两种排序。
我感觉这两种排法都行,相比来说,我们排的更好。答案排序开头一个“那是”有指代词运用不当的毛病,而且一开头就来个指示代词“那”,给人突兀之感。后来我在网上搜了一下,发现这是一个选段,出题人没有做修改就直接摘出来了,原文的排列顺序就是⑥④③①②⑤。这种排法说过大时间后说小时间,顺序也合理。我和女儿的排法说过“那是在北京召开教学研究会的时候”后接着说“华罗庚在数学研究大会上宣读了这封信”语句也非常连贯,而且没有“那”字指代突兀的问题。
虽然我和女儿的排法比答案的排法更合理,但出题人却没采用这种排法做答案。出题人之所以没有想到我们的排法也许是因为拘泥于现成的句段,而且没有自己亲自做一下。
很多情况下,由于所给题的歧义或者限制条件不够严格,一道题往往会有不止一个答案,所谓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著名小品演员赵本山他的老搭档范伟共同表演过一部小品《卖车》,其中有这么一段:赵本山出题:“1+1在什么情况下不等于2”?范伟答:“1+1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2”。高秀敏纠正:“1+1在答错的情况下不等于2。” 赵本山问:“你们家养了一只小狗,为什么不生跳蚤?” 范伟答:“因为我们家小狗讲卫生。” 赵本山:“错。媳妇答。” 高秀敏答:“因为狗只能生狗。” 赵本山问:“一位80岁的老奶奶上了公共汽车,车上没一个人给他让座,为什么?” 范伟答:“因为车上的人不讲文明礼貌。” 高秀敏纠正:“因为车上有的是空座。”由于他们两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得出了不同的答案,我们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方式,换一个思考角度,跳出习惯的思维模式,就会“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
由于人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立场、角度、观点和方法不同,往往会对同一个事物得出大相径庭的甚至是迥然不同的结论。关于这一点,鲁迅先生曾经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从不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许多问题的答案都是是丰富多彩的。 具体到做题上来说,有时由于出题人一时疏忽,做题方法不可不止一种,而有些可能是出题人所想不到的,所以改变学生的思维方法很重要。  
现在学生的思维还比较简单,是一种非错即对的单极思维模式,还存在迷信答案等思想。例如,有些题由于出题人不慎或者是印刷错误导致没有答案,老师对题的内容及各选项已经做了分析,个别学生还一遍遍问:“选哪个?”老师告诉他没有答案,他还迷惑不解。由于版本不同,有些古典诗词的个别词语会有不同写法,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樯橹灰飞烟灭”又可以写做“强虏灰飞烟灭”,《管子·牧民》中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中的后一句又可以写做“衣食足而知荣辱”。当告诉他们两个都行时,他们还将信将疑。
这与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关,我们老师要加强引导,用事实教育学生改变思想。
树立这种思想可以使学生充分思考,不再以为每一道题后都有一个现成的答案在那里放着等待自己去找,就像柏拉图所说的“绝对理念”那样。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使他们各种思维方法都得到锻炼。
& U1 ?+ O# y6 s/ V

! l; z( X+ B( G; _  X1 p+ ~) }5 d9 Q0 N7 l. D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4-6-18 03:30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 5101080200038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