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岸森林覆盖率达70.4%,水质总体保持Ⅱ类
2 ^! s5 l7 c! O" k: o! M1 ]5 z) h, N! {0 ^- o) N5 v& ?8 `
长江万州段生态屏障体系基本形成5 w3 m$ ~% t( y& Q; f. C% R( ?2 y
传播网客户端据人民日报报道(本报记者 蒋云龙)12月初的长江万州段,江面宽广清澈,两岸绿意盎然。江边水面之下,一排排耐水中山杉露出树梢。这里曾是一片荒芜的江边消落带,周期性水位涨跌,少有植物能适应生长。近年来,重庆市万州区想办法、下功夫,在消落带上建起了景观带。6 r0 S6 v' w3 Y4 w. }
挪开视线,变化不只在江边。截至今年10月,万州区境内基本实现主要山体、长江干支流两岸可造林地绿化“全覆盖”,长江万州段生态屏障体系基本形成。目前,全区森林蓄积970万立方米,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达70.4%,156种越冬水鸟在此栖息,其中包括24种珍稀鸟类。
% E7 Z; m4 V- z, Y/ M1 @ 栽植中山杉从208株到3200亩,绿化江岸70余公里" Y' b0 w8 t# F& o; ?6 z
消落带治理,被视为一大难题。长江万州段两岸,消落带涨落幅度达30米。蓄水期,耐旱植物会被淹;枯水期,耐淹植物会遇旱;没有植物,水土流失,还会污染水体。& @9 I/ T6 X" M$ D* s2 v% W3 |
这些年来,万州区通过探索“自然恢复+人工修复”的方法,尝试治理消落带。自从第一批208株中山杉在170米水位线上扎根,荒滩开始变绿。
/ f2 h3 K D9 z 在修复过程中,长江万州段消落带被划分为保留区、生态修复区和工程治理区3类共计80段。生态修复区栽植中山杉等耐盐碱、喜水理植物,裸露河滩已逐渐向耐淹草甸系统演变。目前,长江万州段共栽植中山杉3200余亩,绿化江岸70余公里。水涨时,亭亭玉立的中山杉立于水中,树叶随季相变化逐渐由绿而黄而红,形成了红绿相间、色彩缤纷的“水上森林”景观带。
4 u0 k2 \" I9 T& K4 f! { 依托中山杉和滨江自然景观,岸边的万州区大周镇发展起旅游产业。“十里滨江长廊”“日月广场”等景点打出名气,大周镇目前培育特色民宿等农家饭庄40余家,年接待游客达10万余人。
4 `3 A; f: N$ \* d3 {2 } “现在游客越来越多,接下来我还要增加亲子体验区,让来此游客能更好体验农村生活,让收入再上一层楼。”大周镇村民刘昌月用自家房屋经营民宿,每年10余万元的收入,让他坚定了扎根家乡的信心。
4 H# r) f& C( y2 r1 N9 j 绿水青山富了百姓,90万亩产业林基地绵延两岸沿线
( ^' Q8 R( W8 X; L! H+ G# ] 与大周镇一山之隔的熊家镇腊烛村,漫山遍野的枇杷树,成为小山村的一道风景线。
1 x1 K1 o$ N% Q( n) A& m “以前我只有4亩枇杷地,这几年经过政府技术和资金上扶持,面积扩大了一倍。现在每年光卖枇杷就有10多万元的收入。”年逾六旬的腊烛村村民崔吉元说。
$ q( t6 T+ v- ^0 M/ W 目前,熊家镇已发展“麻子”“五星”等多个优质枇杷品种3000余亩,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带动2000多户村民增收。小小枇杷绿了大山,也富了百姓。
- h) U. x& F+ W, c m+ c 沿着这段长江顺水而下,满目可见红橘、柠檬、青脆李、玫瑰香橙等果林蔚然,90万亩产业林基地绵延长江两岸沿线。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绿水青山,转化为致富的金山银山,实现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A5 D* O3 Q2 R* V1 Q
“近年来,万州通过提高森林覆盖率、系统推进国土绿化和生态保护治理等措施,绿色安全屏障更加牢固。我们坚持生态环境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全面绿化与重点工程相结合、森林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相结合,统筹本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性修复治理,协调推进全域绿化。”万州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累计投资8亿余元,先后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国土绿化提升行动等林业重点生态修复工程近百万亩。
) \4 w d$ {9 H" R! F+ p( { 21条次级河流水质提升,保护长江河道与提升城市品质实现双赢
0 u. v% O( m( \ 长江在万州过境流程80.4公里、库体水面达100平方公里,有21条次级河流。0 ~8 ~( y! G9 _3 \' Q" y) m
“以前不敢往河边走,全是泥坎子,雨天有时更是污水横流。现在好了,河面整洁,堤岸平整,家门口成了休闲好去处。”年逾六旬的冉振秀家住新田河边,每天吃过晚饭,都会和邻居到河边散散步。两年前,万州区新田河油沙段水生态修复工程启动,修复项目主要包括护岸工程、水生态修复、截污清淤等。随后,景观廊道、堤坝护岸、沿岸绿植等相继建设完成。
! `# h) v. Q! y0 O 新田河是万州区以河长制为抓手、提升全域水质的成果之一。近年来,当地深入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的“三水共治”,通过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先后否决一批不符合一公里产业管控政策的项目,关停一公里范围内的污染企业,取缔非法码头25个,整治长江岸线利用项目54个。& w0 e- C1 Q. m; `7 `: C
同时,万州区还在长江河道保护线外侧分别设立不少于50米和100米的绿化缓冲带,栽种了三角梅、景观树等植物,建设了红砂碛、天子湖等湿地公园。缓冲带被进一步管控好,实现了保护长江河道与提升万州区滨水城市品质的双赢。4 g) @" k5 n X* B' P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治理,产生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工业污水全部达标排放;餐饮船舶全面取缔;乡镇污水厂逐一投用;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覆盖率达100%;21条次级河流水质均稳步提升……目前,万州城区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30天以上,长江万州段水质总体保持Ⅱ类。) D o: n( q# T) A' v$ J
环境越来越好的万州,绿水青山正擦亮生态名片。
% U3 ]/ A u: n4 d1 s( ? h- s, p: N3 `
$ h! S1 ]2 H-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