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房屋安全“兜底”3 Y- o9 w& t X) q N9 B
# |$ I7 n, w; N: E% r9 T3 _9 |
我国关于住宅的维修、更新、改造,实际上已有一项固有“资金池”——住宅专项维修资金。$ _/ C" C- k- n2 |7 g8 D3 D
' T6 T+ P% t( O
据住建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房屋专项维修资金是专项用于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更新和改造的资金。这笔资金,通常在居民购房时便已缴纳,从2004年开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已是办理房屋产权证时必须缴纳的费用。 & f: i$ A7 P# i. R9 w! Q/ ~. r9 K; L) s% C4 n5 s" U
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一份报告指出,目前,全国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结余超过1万亿元,上海、北京、杭州等城市结余超过百亿元。从《物权法》《民法典》看,住宅小区专项维修资金属于业主,应由业主委员会进行管理,但各小区情况不一,目前基本上由政府部门进行“代管”。在已有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制度的情况下,为何要探索新的房屋体检、养老、保险制度?6 f0 \, l7 b4 v2 O' _* }
6 L' j- p( N8 z$ `; Y 华创证券曾发表研报表示,一方面,部分地区的老旧房屋体量大,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体量小,难以满足房屋维修需求。以南京为例,南京建成投入使用15年以上的房屋中,住宅的套数、面积,分别占总量的42.15%、36.52%。但其中,有约30%的房屋由于种种原因未归集维修资金,即使已经归集维修资金且当前有结余的老旧小区,有28%的小区余额低于10万元。( l: _! N3 V% n
8 X9 v4 u/ w5 X
另一方面,受申请动用程序繁琐等因素影响,当前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提取率较低。2022年底,北京商品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提取率不足10%;2019年底,山东的提取率只有3.3%。- g4 E( N, v!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