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川西高原迎来雨季,一则令人揪心的消息也如同阴云笼罩在户外圈:24岁西安户外爱好者房某某(网名“松客”)徒步贡嘎大环线,至今已失联60天。
. b9 G! [1 z% u+ A# g
5 p; I& Y& ~& v7 Z7 w& k3 N4 ?9月9日记者从甘孜当地警方及四川省山地救援队总队获悉,经过多人多轮搜救,搜救队已完成34万平方米搜索区域,目前搜救工作尚在进行。
9 V3 C0 X. i: |$ P2 Y( E% c& L& l- }& [8 \6 o
之前,曾找到一些疑似“松客”的物品,但一直未发现其踪迹。
7月10日,“松客”出发前录制的视频截图
1 m; S# M* {$ c& n0 t: i- |
+ T2 o$ V( k" m% D3 B; ]1 N" N“松客”在户外圈小有名气,他曾因仅用25天完成从华山到鳌山鳌头的徒步穿越,被称为“华鳌穿越第一人”,也曾因违规攀登四姑娘山被终身禁入,但他并未停下探险的脚步。今年7月10日,他出发徒步贡嘎大环线,两天后失联。
: _( k$ C; l$ K! E/ a
" |: D X+ I8 ^( y/ f3 G那么,“松客”失联区域到底在哪里呢?具有一定户外经验的他为何会失联?记者从中国探险协会和四川省山地救援队获悉,“松客”失联区域推断在两河口营地至日乌切营地之间,包含小贡嘎。失联原因可大致归纳为:季节选择不当、装备补给不足、独自前行、技术能力不足。2 L# O U' K9 z
: `7 i2 j8 m7 k. j贡嘎大环线被誉为“中国十大经典徒步线路”之一,吸引了众多探险爱好者,但近年徒步意外事件也频发。“松客”失联事件,再次为广大户外爱好者敲响警钟。8 u. |/ o: L% N; A- ?( [% j
^( U4 K/ s; e搜救进展:多轮搜救未发现其踪迹,搜救报告推断出失联区域$ g) F8 t. N: N, q+ \5 j$ z$ L
5 W3 U. J- s5 n Y
7月10日,“松客”宣布即日起至7月29日(共计20天)独自徒步贡嘎大环线(共计360余公里),包括途中攀登:小贡嘎(5928米)、勒多曼因(6112米)、金银山(6410米)、中山峰(6886米)、那玛峰(5588米)五座山峰。
: C: `1 i8 x. F9 C' L1 p; U+ a. f2 X
0 f: J1 w0 v, @7 T$ Z4 `他的这一充满挑战的计划,立即吸引众多户外爱好者关注。7月10日中午12时,“松客”从折多塘雅叶高速施工工地进入野人沟,随后无信号。家属7月12日无法与其联系后在网上求助,直至7月21日仍无法联系上他,遂前往康定市报案。记者获取一份四川省山地救援队总队对“松客”的搜救报告,还原了“松客”徒步的多个时间节点:
7 ?6 Y3 ]! R) T7 `+ p+ C
( K# j+ m4 d; C; m- ]7月10日12:00,他从折多塘雅叶高速施工工地出发开始穿越贡嘎大环线。GPS定位最后位置在野人沟;
& | o0 h# x5 `9 U2 }3 d- X, E- U2 o& ?. L
7月11日,营地老板证实,“松客”7月10日到达两河口营地并在此住宿,7月11日早上8时许离开前往小贡嘎;% v; q- C! I8 u- V" \
' S2 z1 @8 ]- i# e2 K
7月20日,按计划,“松客”应翻过日乌切垭口且恢复手机信号,但他一直无消息。
“松客”最后定位位置! |+ N f' P+ c! W! \* q
1 W8 e! S( S' c8 p' `
四川省山地救援队总队分析:“松客”7月10日从野人沟进入贡嘎环线后,即进入无信号状态,其行程情况无法得知。整个路线从该位置起直至玉龙西村都无信号,中间包含其计划的小贡嘎和勒多曼因两座雪山。最后见到“松客”的时间是7月11日上午8时许,位置在两河口营地,该消息由两河口营地老板确认。日乌切营地为线路必经营地,但营地人员确认7月12日后至今未见“松客”通过。
9 v2 i6 M8 }3 \$ _# B
; f' d8 Z4 X* Y& v报告表示,由此可推断“松客”失联区域在两河口营地至日乌切营地之间,包含小贡嘎。
/ q) i' [; {0 d+ V9 W
! A9 K) I2 K/ `/ z" r/ `$ n“松客”家人报案后,四川省内相关救援力量进山搜救。从7月24日到7月31日,四姑娘山山脊户外公司、四川省山地救援队等开展了长达一周的搜救。: _- Q# x" G8 x9 F+ z1 g0 O m. f7 n6 K
, {9 h4 S% Q5 M* P0 U5 Y9 N0 w
报告称,本次搜索包含了可能性最大的区域,除房某某(即“松客”)下载轨迹外的路线,另外几条至C1(营地)的路线均已搜索完毕,搜索区域共涉及34万平方米。在搜索区域内,未发现其任何痕迹,包括遗留物品、露营痕迹等。6 N! k) m% d2 z r- h
0 H8 C u# S: }, |& c$ A" ]中国探险协会表示,面对恶劣的天气条件、复杂的地理环境,搜救工作进展缓慢,9月初,又一批搜救人员找到一些疑似失联驴友“松客”的物品,截至9月2日未发现“松客”的踪迹。伴随时间的过去,形势不乐观。
3 ]2 p4 K. w( U* g
3 g. p% X5 [; |+ n" c/ l9月9日记者多次联系“松客”家人及朋友,截至发稿暂未获回应。
搜救途中失联原因分析:可能季节选择不当,装备、补给等不足
- H/ [$ c* \+ M( p1 x" M" u* E, b
+ A- k" Z! H9 q% f& V/ F% u; G$ p“松客”失联事件很快成为户外圈关注焦点,具有一定探险能力的他,为何会失联?8 j) Y: i- w w( h/ k
K# e& o' V0 d D: M上述报告曾提及“松客”失联前后的当地天气情况:自7月11日起至15日,小贡嘎地区遭遇连续降雨,致使河道水量急剧攀升,达到迄今为止的峰值水平。
- I) m* ^6 u3 e; L5 c
# {: J" ^% v4 Z: F# I* j! U* [中国探险协会有人员曾参与搜救,在分析此失联事件时,被圈内称为“守队”的中国探险协会会员、探险家涂克力强调:“在无人区域徒步,最好还是结伴而行。就贡嘎大环线而言,对经验丰富的徒步者来讲,难度不是很大,但若要独自挑战5座技术型雪山,显然超出了‘松客’的能力范围。”
' q' r1 n3 L2 {6 d# A& M7 ]
& X B$ c7 Z- Z$ z$ Z- V2 k3 k所谓技术型雪山,通俗地说,是指那些需要一定技术水平和装备才能安全攀登的雪山。拥有十年领队经验的户外俱乐部主理人张春荣指出,“徒步此类技术型山峰,不仅需有同伴相互照应,还需配备专业装备,绝非一人之力所能及。当前季节,贡嘎地区多雨、滑坡、塌方及落石风险大增,这可能是‘松客’面对的最大挑战。”
蓝色为贡嘎大环线线路,红色为小贡嘎攀登线路。该线路为房某某从两步路APP上获取的线路,其大概率会参考该线路行进1 [" U) M* r h$ k* X* {% F
5 v7 x- p- B5 K1 \
另外,“松客”此次不仅是徒步贡嘎大环线,还将连续攀登中山峰、勒多曼因、小贡嘎等多座雪山。张春荣表示,贡嘎徒步与攀登小贡嘎是截然不同的挑战,需要徒步者对自身能力有清晰的认识与评估,“因为它属于技术型山峰,难度比较大”。
^( w. j' @! N( s7 O5 L! O, y
- R$ y! W: W" {0 f* E中国探险协会资深探险领队薛皓进一步分析了“松客”失联的可能原因:季节选择不当,装备、补给不足,独自前行和技术能力不足。4 M& e# g% @9 O
$ U& w2 f& O9 i: R
薛皓表示,在没有新的通报出来前,只能从专业和经验来分析。他认为,贡嘎山雨季为7月至10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旱季为11月到次年5月至6月。徒步最佳时间为旱季和雨季的交替期。贡嘎地区天气变化无常,“松客”可能在徒步过程中遭遇极端天气,导致失温行程中断,进而失去联系。$ M+ E5 s# ]/ y* a0 C# B7 j
% ?- F) F j* z. H徒步贡嘎需携带足够的装备和物资,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如果“松客”装备不足或选择不当,可能增加失联风险。
`% c6 p" P+ U9 y. |. N
1 g I; R D, N. a' J从视频来看,“松客”所携带的装备不能充分满足其环贡嘎徒步和攀登雪峰的需求。
1 T* z1 _' O' _3 i( {" c( O+ Z5 K+ k! M
另外,进行户外探险时,至少应有2名以上队友结伴同行,以便在紧急情况下相互援助。“松客”选择独自前行,也加大了风险。从“松客”过往的视频资料分析,他虽已积累一定的徒步旅行、基础攀登经验,但面对技术型山峰,其现有技能储备尚不足以应对。/ T/ C) h; Z. i1 A7 H8 G9 v' E
4 `! U/ e, W7 e探险专家:徒步贡嘎充满挑战需要做好多方面准备, n( n( p1 U/ J+ k' z3 O0 R
6 ^# q4 z" U7 T H0 M" E
近年,徒步贡嘎发生的意外事件频频发生。2018年,徒步穿越贡嘎失联的广州籍驴友不幸遇难;2024年,一名户外爱好者在贡嘎徒步时遇到一名遇难驴友和一名被困驴友,后来警方组织人员将遇难者运下山……
! f5 ^5 F# k6 J' B5 A; d3 j% {0 t0 D
记者了解到,贡嘎大环线是一条位于四川甘孜康定市甲根坝乡的徒步路线,被誉为“中国十大经典徒步线路”之一,以丰富的自然景观与极致的徒步体验,吸引着众多探险爱好者,但也充满巨大的挑战。
贡嘎山脉% X5 B: [' b9 P. w# a/ |
; G+ p! T) f6 `* ~, V F7 k( f) Z中国探险协会曾发文表示,巨大挑战来自于在徒步过程中,需翻越日乌且垭口、玉龙西垭口、子梅垭口等多个高海拔垭口,空气稀薄,极易引发高原反应,如头痛、恶心、呼吸困难,甚至因感冒等出现肺水肿、脑水肿等危及生命的情形,对徒步者的身体素质、适应能力、探险能力有极高要求。7 e3 _0 k# t4 ^
' d, N$ m6 ^, ?" \此外,贡嘎地区天气变幻莫测,暴风雪、冰雹等极端天气时有发生,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与危险性。贡嘎地区地形复杂多变,冰川、峭壁、河流等遍布,无一不在考验探险者的户外经验与技能。攀岩、渡河、冰川行走……每一项技能都具有挑战性。
; ~7 C# n# T2 @" W6 o$ U$ f
3 w# { s! A) _, A2 _6 _8 {: w“松客”失联事件,再次为广大户外爱好者敲响安全警钟。那么,徒步贡嘎大环线需做好哪些准备?6 p) z3 O! y+ @4 [4 V# p6 ^
/ z2 R' e, j4 K4 ]中国探险协会会员、探险家涂克力认为,户外风险无处不在,量力而行是基本原则。他给出四点建议:要选择一个好的团队,由经验丰富的驴友或专业探险领队带队,团队各项准备要充分,队员间能紧密协作。要选择适合季节和良好天气周期,9月至10月比较适合贡嘎徒步。要提前做好体能锻炼和技能准备。合理评判自己的高原适应能力,做好下撤预案。他还强调:“提前申请和备案是对规则的尊重,也是安全的保障。驴友在无信号区域徒步,应提前确定后方联络人,并定期向联络人通报行程进展。”4 o3 p# I/ O+ [2 B+ z' Z* m2 a
' W+ [/ @# a. B7 q! w8 Q$ D( a) t
当然,户外探险地不止是贡嘎大环线。中国探险协会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户外探险事故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共发生户外探险事故425起,涉及人员1350人,其中山地事故216起,占事故总数的50.8%,较2022年增长14.2%;造成156人死亡,26人失踪。在细分项目中,登山和徒步相关事故数量位居前二,分别为156起和83起。
+ n# j3 ?3 ]* {, Y$ D* y$ j! {8 \* r; ^
中国探险协会表示,户外探险不仅是装备与胆量的较量,更是对规则、自然、自我认知的深刻体现。因此,每次探险都应严格遵循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制定周详的计划与应急救援预案,并向相关部门报备,再由专业领队带领,携带充足装备与物资,使用先进的通讯和技术装备,让每一次探险都能平安归来。 x: z* q+ D' u# p% p
, {7 b! E4 ]" A*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