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日,韩国将迎来第21届总统选举。这一次,聚光灯投向了一位争议与期待并存的总统候选人——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前党首李在明。 这是李在明第三次向总统宝座发起冲击。2017年,他在第19届总统选举中止步于共同民主党党内初选;五年后的第20届总统选举中,他以微弱劣势惜败国民力量党的尹锡悦,得票率仅差0.73个百分点。 如今,他迎来了第三次机会,尽管这并非一场任期届满的权利更替,而是一次突如其来的政治地震。2025年4月4日,韩国宪法法院裁定总统尹锡悦弹劾案成立,其职务即刻终止。根据法律规定,韩国必须在60日内举行新一届总统选举,原定于2027年的大选因此骤然提前至今年6月3日。 这位出身寒门、曾在工厂打工的少年,如今已正式成为共同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也是民调领先的热门总统人选。然而,他也并非胜券在握:司法诉讼风波未平、保守阵营严阵以待,重要中间选民的态度尚未明朗。 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尽管目前李在明胜选的可能性较大,但最终能否登顶,仍需看他能否妥善应对司法风险和把控竞选策略。 三审判决结果成关键节点 当地时间4月29日,韩国大法院(最高法院)宣布,将于当地时间5月1日15时,就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前党首李在明涉嫌违反《公职选举法》案进行宣判。 这是困扰李在明多时的司法案件之一。检方指控李在明在2021年12月竞选韩国总统期间发布虚假信息、谎称不认识牵涉一起地产腐败案的关键人物,因而违反《公职选举法》。他还被指就另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发布不实言论。 去年11月,首尔中央地方法院一审认定李在明违反《公职选举法》,判处他一年监禁,缓刑两年。今年3月26日,韩国首尔高等法院作出二审判决,推翻一审判决结果,李在明被判无罪。但检方不服进行抗诉,案件最终移交至韩国大法院审理。 即将到来的三审判决,被视为是将对李在明参选下届韩国总统产生重要影响的事件。如果大法院推翻二审无罪结果,直接宣判李在明有罪,根据量刑结果李在明有可能失去被选举权,从而无法参选下届韩国总统。不过,分析认为,如果韩国大法院对二审无罪的宣判结果表示异议,多半不会采取直接定罪量刑的方式进行宣判,按照以往惯例会将案件发回二审重审。
当地时间2025年4月27日,韩国京畿道高阳市,韩国共同民主党举行该党全国巡回竞选中最后一场总统候选人选拔大会,前党首李在明以压倒性的优势成为该党总统候选人。图/IC photo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旻表示,大法院的三审可能出现两种结果:若维持二审无罪判决,李在明将在《公职选举法》案件中脱身,这将是他在一系列官司中首次获得明确、积极的法律结论,支持率有望进一步上升;若裁定驳回原判并发回重审,由于二审已判无罪,除非重大极端情况出现,否则李在明在法律范畴之内的参选资格不受影响。 尽管司法风波还在发酵,李在明在党内初选中依旧获得压倒性支持。4月27日,在韩国京畿道高阳市,他以近90%的得票率当选共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从现在开始,李在明不仅是共同民主党的候选人,更是所有渴望结束混乱、克服危机、实现团结与幸福的国民的候选人。”在当天发表胜选感言时,李在明向支持者鞠躬致谢。 “韩国政治史上,总统候选人在面临司法诉讼时仍能获得提名的现象比较少见。”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新兴经济体研究室副主任李天国指出,“李在明在牵涉多起诉讼案的情况下赢得党内提名的原因,首先是二审宣判无罪,所以至少在法律层面符合参选条件。其次是共同民主党支持人群认为李在明是被人陷害,因此能够得到支持者的拥护。” 保守阵营整合带来新变数 除司法压力外,李在明还面临来自保守阵营的“整合攻势”。公开报道显示,随着李在明强势当选共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现韩国执政党国民力量党正尝试整合保守派力量,推动韩国代总统、国务总理韩德洙作为“单一候选人”迎战李在明。 自1987年以来,韩国政坛逐渐形成了保守和进步两大阵营分庭抗礼的局面。当前,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代表进步阵营,与代表保守阵营的执政党国民力量党是韩国的两大政党。本次选举,也集中在共同民主党和国民力量党之间。 一项最新民调结果显示,李在明以42%的支持率排名第一,继续以绝对优势领跑。韩德洙以11%的支持率位列第二,是保守派阵营中唯一获得10%以上支持率的人选。国民力量党前党首韩东勋、大邱前市长洪准杓、前劳动部长金文洙分别以9%、8%和7%位列其后。 “韩德洙被视为保守阵营的‘单一候选人’,部分原因在于他的政治履历横跨保守与进步两个阵营,有部分中间选民会支持他。”李旻分析,倘若韩德洙整合保守派选票,基础支持率可能达到30%,若再争取部分中间选民,可能将对李在明进步阵营构成一定挑战。 当前,韩国选民的政治倾向大致呈现出30%保守、30%进步、40%中间的局面。中间选民目前对政治现状呈现出摇摆态度,正是保守阵营和进步阵营瞄准的目标。 据李旻观察,李在明的选战策略在向中间靠拢。他在纲领中加入注重经济效率、企业效益等保守元素,试图淡化过于进步的色彩,以争取更广泛中间选民支持。但这一做法伴随风险:若在引入保守元素过程中失衡,恐引发其核心支持者不满甚至流失。 在李旻看来,“如何在争取中间选民的同时稳住传统支持群体,将是李在明接下来的关键考验。” 从贫困打工少年到热门总统人选 对李在明而言,走到现在竞选的阶段,实属不易。 与不少出身名门的韩国政客不同,李在明1964年出生于贫困家庭。小学毕业后一度辍学打工,在多个工厂间辗转谋生,一次工伤事故令他手腕落下残疾。但他并未因此一蹶不振,通过自学,他考取大学,通过司法考试,开始律师生涯。他主要担任人权律师,并参与一些市民运动。 “如果有可能,我不希望任何人再经历我曾走过的那条路。”李在明曾这样回忆。有评论指出,正是这段坎坷经历,强化了他“弱势群体捍卫者”的公众形象,也深刻影响了他日后所倡导的政策方向。 2010年,李在明当选为首尔附近城南市市长。那时这座城市已背负巨额债务,财政濒临崩溃,他形容当时犹如“驾驶着一艘几近沉没的船只冲出暴风雨”。不过,上任两年时间,李在明便稳定住城南市财政,推动包括建设公立医院在内的一系列福利政策,由此赢得许多民众的支持。 2018年,李在明以56.4%的得票率当选京畿道知事,继续将其福利理念在更大范围内实践。任内,他推进“三大无偿福利”——产后护理费支援、青年红利、无偿教育经费。诸如此类的福利政策,不仅稳固了其政治基础,也提升了他在民众中的声望。 与政策理念并行的,是他鲜明的个人风格。李在明素以大嘴敢言、行事果断出名,有“韩国特朗普”之称。在2016年的“烛光倒朴”浪潮中,他在政界第一个表明弹劾朴槿惠的立场,脱颖而出成为政坛“黑马”。善用社交媒体,加上出身寒门拼搏成名,李在明获得了不少年轻拥趸。 但这种颇有些“我行我素”的风格也让他屡次置身风口浪尖。2023年,他因涉嫌在担任京畿道城南市市长期间帮助一家民营企业获取高额利润,并导致市属企业出现巨额财务损失,被检方以贪腐罪起诉。李在明拒不认罪,此后更以绝食24天的方式抗议尹锡悦政府的施政方向,最终因体力透支入院。
当地时间2023年9月13日,韩国首尔,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继续绝食抗议尹锡悦政府的施政方向。图/IC photo 2024年初,李在明在访问釜山加德岛并参观拟新建机场用地时被一名韩国男子刺伤,颈部流血,当场倒地。同年年底,尹锡悦政府突然宣布全国进入紧急戒严状态。李在明则在此期间高调开直播,并翻越封锁墙进入国会大厦,被一些舆论视为推翻尹锡悦戒严令,并导致尹锡悦下台的影响因素之一。 尹锡悦下台后,韩国提前举行新一届总统选举。随着李在明被推举为总统候选人,有评论称,这标志着李在明在经历刺杀未遂、戒严风波及多项指控后,迎来了戏剧性的政治回归。 强调韩国应处理好与中美两国关系 “从目前来看,李在明在总统竞选中获胜的概率较大。”李天国说,“韩国总统大选前的支持率能够大致反映选民的意愿以及大选最终走向。除了民调结果以外,结合20届大选结果以及其他党派候选人的表现等其他因素都暗示着李在明的获胜概率较大。” 如果李在明最终当选,其外交路线将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在宣布参选时,他明确表达将奉行“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外交。 李旻指出,李在明将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对涉及韩国核心利益的议题不会轻易妥协。美国近期施压韩国参与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气投资及采购项目,金额高达数百亿美元、合同周期长,若由尹锡悦主政,可能会基于“价值观外交”予以同意;而李在明则更可能基于经济可行性与战略安全性进行审慎评估。
当地时间2025年4月29日,韩国首尔,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前党首李在明出席出席听证会。韩国大法院(最高法院)宣布,将于当地时间5月1日15时,就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前党首李在明涉嫌违反《公职选举法》案进行宣判。图/IC photo 为了应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他所在的共同民主党设立了一个关税问题特别工作组,由曾主导韩美FTA谈判的前青瓦台国家安保室第二次长金贤宗担任组长,他也被视为李在明的重要外交顾问。 在对华政策方面,李在明强调“在推进韩美日合作的同时,也必须妥善处理与中俄关系”。 “从共同民主党传统外交理念来看,李在明大概率将延续强调中韩合作的重要性。”李旻说,“我接触过一些韩国进步阵营的议员与学者,他们普遍认为维持友好的中韩关系至关重要。” 李天国也认为,从近期李在明的言论来看,他对中韩关系持积极态度,但也同样强调美韩同盟关系。他强调处理好与中美两国的关系,体现出一种平衡外交策略。 8 i1 v- i: y,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