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刚通过考编入职不久的年轻女老师,某次走进教室上课时,穿了一条再寻常不过的牛仔裤。 这条裤子并非刻意收紧的款式,只是市面上最常见的常规版型,可偏偏被校长撞见后,引来一场不小的风波。校长当场以“牛仔裤过于紧身,不符合教师职业形象”为由,对女老师进行了公开训斥,事后还专门找她进行了约谈。
这事让女老师满心委屈,更觉得难以理解,当场便向校长提出了异议。她解释道,自己本身身材匀称,穿上普通牛仔裤自然会勾勒出正常的身形曲线,绝非有意为之。 当初选择这款牛仔裤,正是出于保守穿搭的考虑,没料到反而引来指责。她实在想不通,作为一名教师,难道连选择日常衣物的基本自由都要被剥夺吗?满心郁结之下,她把自己的经历分享到了网上,没想到瞬间引发了全网热议。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道理人人都懂,教师的言行举止确实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关键在于,“身正为范”的边界究竟该如何界定?是只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端正的三观就足够,还是连裤子的松紧程度这种细节都要纳入管控范围?一条普普通通的牛仔裤,既不暴露也不夸张,若这都能被贴上“有伤风化”的标签,未免有些矫枉过正。 如今学生每天从网络上接触到的各类信息,远比一条普通牛仔裤“冲击”得多。真正的教师得体,更多应该体现在言谈举止的分寸、为人处世的修养,以及对待教学的认真态度上,而非纠结于衣物的款式。
现在有些地方的教育管理,渐渐走偏了方向。不去聚焦教学质量的提升,不关心教师工作中的实际困境,反而在穿衣打扮这类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吹毛求疵,这无疑是形式主义的典型表现。如果真的为学生的成长着想,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考虑,不如把精力放在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上,多给予教师一些应有的尊重和自主空间,别再借着“维护教师形象”的名义,做着偏离教育本质的事情。 校长口中的“过于紧身”,表面看是在强调“教师形象”,实则不过是对女老师的身体指手画脚。难道女老师身材匀称,穿上普通裤子显露出正常的身形,就成了“不合时宜”?这样的逻辑实在让人无法认同。难道身材好反倒成了一种“原罪”,女老师必须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毫无曲线可言,才算符合“教师形象”,才配站在讲台上教书育人? 这种看似关乎“教师形象”的指责,本质上是对女性教师身体的过度苛责。反观男教师群体,却很少会因为“身材与职业形象挂钩”而遭遇此类刁难。校长在公开训斥女老师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你真正批评的是那条“不合规”的裤子,还是女老师不该拥有的匀称身材?你口口声声要维护的是“课堂秩序”,还是隐藏在规则背后,对女性身体的刻板控制欲?
教育的核心是教书育人,可这样的做法,无疑是把教育的重点扭曲到了对女老师身体的无端指责上。长此以往,女性教师哪里还敢谈及“穿衣自由”,恐怕就连正常的日常打扮都要战战兢兢,生怕哪天又因为“身材显形”而被挑出毛病。 更值得深思的是,很多学校对于教师着装的要求本身就十分模糊,仅仅用“端庄得体”四个字概括,而这四个字的标准全凭学校领导的主观解读。同样一条裤子,有人觉得符合规范,有人却认为“过于紧身”,这种模糊的要求很容易引发争议。更何况校长采用“公开训斥”的方式处理此事,既严重伤害了女老师的自尊心,也可能让她在学生面前失去应有的威信,实在不妥。 其实老师们从来都不抗拒“着装规范”,真正让他们感到反感的,是学校那种把教师当懵懂孩童般全方位管控的态度。试想一下,每一位教师在走上讲台前,都会下意识地审视自己的穿着打扮:“这样穿会不会太随意?会不会让学生觉得不专业?”这些基本的职业考量,不用领导反复叮嘱,他们自己比谁都在意。毕竟是要在学生面前传授知识、树立榜样的人,谁不希望自己的形象体面又得体?
就像这位穿牛仔裤被批评的女老师,她在选裤子时已经特意考虑到了“保守”这一点,可还是没能逃过被校长指责“不合规”的结局。今天学校能以“裤子过紧”为由批评老师,明天或许就会因为“头发过长”“鞋子颜色不当”等细枝末节横加指责,规矩多到能卡进针缝里,让教师疲于应对。 如果学校当初觉得这位老师不够专业,不符合岗位要求,何必在招聘时将她录用?既然选择相信她的职业素养,认可她的教学能力,就应该给予她基本的信任和自主空间,别在穿衣这种无关痛痒的小事上过度纠结、瞎费心思。 教育的本质是传递知识、培育品格,真正重要的是教师心中那份教书育人的热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与成长。一条普通的牛仔裤,不该成为阻碍教育回归本质的绊脚石,更不该让形式主义遮住了教育本该有的温度与初心。
% [, D3 ?"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