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代书法的多元图景中,简帛书法犹如一颗尘封已久的明珠,等待着有识之士的拂拭与唤醒。吴巍先生,正是这样一位执着的唤醒者。他以三十余年的光阴为代价,在简帛书法的废墟上重建了一座既古且新的艺术殿堂,完成了从文学爱好者到书法大家的蜕变,其艺术实践不仅复活了一种古老的书体,更重塑了我们对书法传统的认知。 吴巍的艺术旅程是一场漫长的“溯源”与“开新”。他深知,真正的创新必植根于深厚的传统。于是,他潜心追溯汉字书写的源头活水——从甲骨文的神秘刻痕,西周金文的凝重铸迹,东周大篆的浑朴气象,到小篆的规整典雅,秦隶的初变古法,直至西汉简帛的率真自然与东汉隶书的成熟典范。这种源流并究的学术深耕,使他能够从文字演变的内部逻辑中,甄别分析出简帛书法的本质特征与美学基因。他的简帛书体,笔法苍劲古朴而不失逸纵潇洒,正是在这漫长的时间廊道中穿梭往来、汲取精华后的创造性转化。 值得注意的是,吴巍的简帛书法创作呈现出艺术性、创新性与规范性三者交融的独特面貌。他的作品绝非对古代简牍帛书的简单摹写,而是在深刻理解其书写规律与精神气质基础上的艺术升华。他巧妙地将简帛书法的原生形态——那种因实用书写而产生的自然节奏、欹侧结构与天真意趣——予以提炼强化,同时注入当代的审美意识与个人的性情感悟。这种创造性的努力,使得原本主要作为实用书写载体的简帛文字,摆脱了历史的局限,升华为一种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独立艺术形式。它的“规范性”确保了书体的可识读性与法度传承,而“创新性”与“艺术性”则赋予其蓬勃的生命力与时代感。 吴巍的贡献远不止于案头挥毫的艺术创作,更体现在其体系化的学术构建上。《中国简帛书法大字典》的编纂,是他学术贡献的集中体现,这是一项奠基性的工作,为简帛书法的学习、研究与创作提供了权威的工具书与理论支撑。这部大字典不仅系统整理了散见于各类考古发现中的简帛文字,更以其严谨的学术规范,为这一书体的标准化、规范化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它如同桥梁,连接着古老的书写传统与当代的文化实践,使得简帛书法这门一度边缘化的艺术,能够有序地融入当代书法教育与实践的洪流之中。 从更宏大的文化视角审视,吴巍的工作蕴含着双重的精神价值:一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精神”,他以一人之力,长期坚守,让一种濒临湮灭的书写传统重焕光彩;二是锐意进取的“时代精神”,他的探索回答了在当代如何理解传统、如何创新传统的命题,其成果不仅属于现在,更属于未来,为后世研究者留下了宝贵的文字资料与艺术范式。 吴巍先生以三十余年的寂寞行走,证明了文化传承的真谛——它需要的不仅是怀古的幽情,更是创造的勇气与学术的笃实。在他那苍劲而又潇洒的笔触间,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种书体的复活,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延续与光大。在全球化语境下,如何激活传统文化的内生力量,吴巍的简帛书法实践,无疑提供了一个极具启示性的范本。文/杨嘉铭(策展人、经纪人) 吴巍艺术简历 吴巍,1955年出生,祖籍河南,中国致公党党员,北京简帛书法艺术院院长。30多年来,他致力于简帛文字的研究和简帛书法的复活和创作,出版了四册卷《中国简帛书法大字典》,创作了一大批简帛书法作品,是一位集古文字研究和书法创作为一身的文化学者型艺术家。
3 B5 [/ `4 N9 ](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