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7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不写论文讲课获好评 曾拒百家讲坛邀请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6万

稿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274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2-15 09:2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不出书、不写论文、不申报职称的常萍成为“传奇”
常萍上课从不带教案

* s& m% L5 j& w7 n  2016年1月7日,河南大学内一场特殊的聘任仪式引发社会关注。退休3个月后,教师常萍被学校返聘为副教授,继续为本科生授课。在此前32年的教学生涯中,常萍的职称一直都只是讲师,河南大学也从未为某一位教授单独举办过聘任仪式。/ u* V3 o4 U9 r4 K. p3 C

4 d, O  F8 `) m1 ]3 D  上过常萍古代文学课的学生大多会被她震撼:知识渊博、语言精彩且诗意,而她授课时的激情澎湃,专注投入更是鲜有老师可比。
& l! _9 H3 j5 ?+ Y6 f- h3 Z( o: N/ o- f1 h9 z  h+ h# e
  成为“传奇”的是常萍从不出书、不写论文、不申报职称,甚至“两拒《百家讲坛》邀请”。她的讲课实录被总结成“常萍语录”流传于网络,民间则一直称呼讲师常萍为“口碑教授”。# v, e: v+ R5 C8 D2 m' s

  H3 W3 j( Y: B$ h& F0 ^) }/ ~  “我只希望回归到本然”,“不喜欢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常萍曾如此婉拒媒体的采访。
( S, Q5 T/ d9 b; p; u  |( W) x% j) a+ l2 W
  学生们则认为这位身有古风,甚至脱节于时代的老师是至纯至真之人,她的“黑白两色世界”唯有教书和读书。只此两事,尚嫌时间不足。/ `9 b. T; h7 ~! E7 }% O3 y5 I) Y
3 P- N) E, F2 Y
  不出书、不写论文、不申报职称 被称为“三不”老师“常老师这件衣服,穿了至少有6年了吧。”1月中旬,学生崔冰心看到身着粗布格子外套的常萍,参加受聘仪式的照片时感慨地说。9 G) X! E& ^- o. Q# c! @
, Q1 j# x4 u2 P. e
  “岂止,至少十几年了,教我时她就常穿这件。”2003级的一位学长回复崔冰心。3 Z0 a: f$ T$ ^* H, O5 U
7 U1 j7 d- Q; M! L. ^' v
  时光似乎不曾流逝,粗布外套,米黄色纸质折扇,分辨不出颜色的老款女士自行车,这些物件陪常萍一起度过了大部分教师岁月。
! R# O. M9 r; q3 d% G" e7 P" G8 s/ {) s) e5 {' S4 x$ s
  让崔冰心铭刻脑海的还有文史学院那间颇有些年头的老教室:砖墙木窗,桌椅斑驳,她在这里听了常萍的第一堂古典文学课。
+ n8 u$ f# i% a+ ]& e1 }
1 i0 ]# Y0 f, V  “文学是什么?文学是大地通往天空的阶梯,是从苟且的物质世界前往自由的精神世界必不可少的媒介……”常萍习惯用这句话开始自己的课程。& \4 V1 [: Y" v% V$ j2 ]# ?
+ w; K+ |" \% e4 Z8 X% m5 u$ ?2 ?
  她的嗓音极具特色,“像是开了混响,整个教室里回荡着她的‘立体声’。”崔冰心这样形容。
& i5 e/ @# t5 z6 u: Y/ V5 t4 l; s# ]# @. g2 ^$ B  A4 Q5 l
  当时,这位“两拒《百家讲坛》”,从不出书、写论文和申报职称的“三不”老师是河南大学风云人物,多数学生未曾上课就以听闻,“但只有当你真正听过她的课后,才会明白即使没有这些事件,凭借深厚的文学底蕴和专业精彩的讲课,她也必定会名扬四海。”常萍的学生们认为。! ~9 l: y$ N" V" B3 j6 ^% n3 M! }

; r+ U* u- P8 {' g4 x  常萍讲李白,仿佛她就是李白,激情万丈、潇洒狂放;她讲王维,仿佛她就是王维,宁静淡远、通透旷达;她讲苏轼,她仿佛就是词人苏轼,才华横溢、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学生崔彦玲回忆常萍的古典文学课说。8 H4 W. k) n- e! p

3 `0 @! }! E, [8 {  学生申冬云则称,艰涩难懂的古代文学课,经过常萍的灵动演绎,整个课堂瞬间变成一个简单明快的诗意道场,让人心旷神怡。
. R7 ]7 X1 n. s( y0 k7 Q' `$ m1 o/ |
  课件内容可直接/ ^" m, a, g; h, B

; ^# T4 H9 T) e  整理成学术论文. y2 m/ ^* s3 @% O7 A% g

# e  y& I' H/ {& a  U0 c: p  崔冰心从未遇见过这样的老师,每堂课都提前一刻钟甚至半小时到达,静静坐在教学楼前的花坛旁,不言不语,默默沉思。$ L- A1 }) M( h/ U
  K0 b+ N; C  S/ j$ Z
  盛夏时节,体型偏胖的常萍总是右手捏粉笔,左手不停扇动那把宽大的纸质折扇。因为时常激情澎湃,太过于投入,会汗透全身,她不得不多带一套衣服,待下课后换上。
) q, ~' J0 `3 N, }3 e8 e, _- {, w1 h: h  D: i
  即使如此,常萍仍一直坚持站着讲课,“那是对你们,对课堂的不尊重。”她对试图劝说自己坐下歇歇的学生表态。
' ^4 o  B3 _9 M# m$ x4 x5 Q
; f3 ]$ R% _" U* R# q! I9 G3 c  她也从不带教案。学生们打开课本,发现她是在依照教材章节和知识点讲课,但细听她所讲,远比课本内容高深厚重,有自己的研究感悟,也有信手拈来的旁征博引。
* j' `8 X: U) k0 F" w  m
7 n) \& `4 m) ?' l  @  “常老师的课好听,但并不好听懂。”多位上过常萍课的学生回忆,“课堂上听不懂的同学大有人在,听睡着的也是有的。”因为她所讲的理论知识极其专业,涵盖的知识量又大。
" g% C. o% @1 r+ F) ~
& k- J! A. P# P& ?+ P4 W- S  学生们称,常萍的课绝非像此前一些报道中所说的“尽是诗情画意、故事及‘金句,若是整理出她的课件内容,“很多堂课都可以直接成为专业学术论文”。8 Q# u2 q# T/ Q/ N2 A) \4 V  i
8 \& n" \! R3 D, _% N& M6 W
  “常老师浸沉古典文学一生,学生们无法达到她的高度,所以很难迅速理解她所讲所思,走进她的文学世界,这很正常。”崔冰心说。
4 T) l4 W  @/ [! E, z! v/ j3 c
9 X5 e$ `! g" w  而常萍有着严格的课堂要求,“不要在我讲课时打断我,有问题课后再问。”她对每届学生都会一再重复这个要求。偶尔会出现堂下窃窃私语的学生影响到常萍讲课的情形,“她会变得很生气,中断讲课,长时间一言不发。”
2 {1 ]7 j9 S% `# \8 w- e& a
' m$ C, \/ h) e2 p1 t$ P; c: ]+ ]  “一旦被打断,我会想不起来自己讲到了哪里,思路就乱了。”消气后的常萍解释说。
/ X9 ^! i5 @5 f$ g! W
& v$ c& k4 l) f& V: ?: v3 u  学生黄鑫写文章回忆,常老师讲古代文学很少从章法、结构、手法这些具象展开,她往往是中西纵意驰往,讲《诗经》中的“兴”,会和西方的“象征”进行对比,运用拉康·雅克精神分析法中的实在、想象界、象征界来对应中国文化中的本然、本我和文化。( `$ @. j9 k$ H: n% @( \+ y
9 U# \3 {. J  D/ ]% I* S
  “不食人间烟火”
1 j) v; [4 D5 ]/ n4 v7 h2 G  b3 p2 q  y6 H8 ^# a
  黑白两色的简单世界“在我的世界里,只不过黑白两色。”很多学生记录过常萍的这句话,但并没有人能讲出她的“黑白两色”究竟是什么,“其一肯定是她的文学世界,但另一种我们难以了解。”
5 H+ L3 i+ e" W% N5 @3 c0 F% I
" k, q# k% q, r1 X2 \: G# W. [  崔冰心把常老师的日常状态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讲课模式,她激情澎湃,挥洒自如,在古典文学的世界里任意驰骋遨游。5 n$ ^1 z3 s' @) p

7 {' `- h  G; i& E) a) @' a  而一旦结束讲课,她则变回那个不苟言笑,沉默寡言,甚至有些“不食人间烟火”的纯真之人。
+ `2 M1 H( M8 ?4 z: O- I2 X
; r2 b# j+ y. C" M5 S! s* p  学生们能看到常萍笑容的时候,大多数是在她讲到王维时,这是她最爱的诗人。“二十爱李白,四十品王维”,常萍常讲,她从王维诗里读到了花开花落寂寞孤独的禅意。
- b* s6 T) ^' f$ c
/ ~3 v1 M  h* O! S8 i  g# s' n4 X  河南大学老校区附近有开封知名的小吃美食街,也有不少市场商场,“这许多年里,学生们在这些地方见到过来买菜回家的王立群教授,见到过众多来吃吃喝喝的河大老师,却从未见到过常萍”,学生们只能偶尔在河大古树林立的道路上,瞥见常萍骑车穿行而过的身影。
" l1 q# L" g5 ?+ ?; O5 i
. n+ ^/ w" e7 A1 G  “她表达过自己不喜欢被繁杂琐事干扰的心声,课堂以外的时间,即使全部用来读书,尚嫌不足。”崔冰心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用手机发短信对常萍来说都是件困难之事。
! P+ N4 N6 ^1 m+ b% I* m. n
: j7 |3 \. `; l3 z  因为不会使用手机,有次需要调课时,常萍一直无法联系到班干部,最后不得不求助于女儿。事后,常萍特意为此向学生们道歉。
9 L" e5 @1 S& H2 A! p) P" ^. H8 R9 F. P5 J
  很多人称赞,常萍身上有古风,有中国传统士子的信仰与操守,“但相反的一面是,常老师也是个与时代脱节之人。”学生贺立说。
5 U' K* x* _# B- z" [& c
3 l& u4 O2 T" X9 r  “同学们对常老师大多是高山仰止,来听课的人多,能与她课下交流的人却很少。”贺立说,常萍并非那种平易近人的老师,“文学上的知识她太专业,我们只知皮毛,聊不了太深,聊些其他的,又很难找到共同话题。”: C6 o* y0 t- h! L8 u

2 n; }! m; D  X8 P* o7 ?5 L  常萍也鲜有交往密切的同事,大多时候都是独来独往。而她并不在意这些,因为“人是可以按照你的理想生活”。
  x) k2 c& l1 G* R5 h" ]- D3 t
, h( `% n# D  d  u  一次受前程选择困扰迷茫时,崔冰心找到常老师求助。常萍听完,没说话,走回黑板前,写下一句禅语:“春到草自青”,“这句话送给你。”常萍说。( U4 h4 g* m$ O! G
% X2 O6 _1 ?3 w  ]1 c: k
  授课30年
7 L- j0 |) P% |0 l7 `8 Y% X8 v. I8 w- I( ?1 j
  以讲师身份退休2 i) o# U+ S$ c6 U- Q7 _5 t

; T" E' L# J) P7 ?0 H5 d  崔冰心还记得常萍的另一次道歉。
7 @4 D6 U' U% }5 `
" n- T1 v4 D: b. f  2012年夏,常萍在一次讲课的中途身体不适,头晕心痛,这是她的旧疾了。
7 P2 o, x/ h& N; S, T6 I* M% s% _
' L5 d3 e) `7 e6 q( ]/ q  她不愿中止授课,学生们就一再劝说常老师坐下讲课,她一再拒绝。但逐渐,习惯了在讲台上手舞足蹈讲课的常萍不得不倚在讲桌上,声音也低了下来。  P4 |* A8 u4 M, a9 u

/ O9 L/ ?* g+ s) b' [1 |  终于,她向抬着凳子一直站在自己身边的学生妥协了,第一次坐下讲课,讲一会儿就不好意思地笑着道歉。8 I. u! }) U* O
& k, P/ a$ K; l; t* y
  授课30多年后,这位“两拒《百家讲坛》”,“不出书、不写论文、不申报职称”,拒绝向凡尘琐事妥协的“女先生”终于还是难抵岁月。4 ?( W% h9 Z1 u' T" k: v  j1 E4 z

. {+ ^) x, i, ?/ `2 @; D  2015年6月19日,常萍等来了“最后一课”。6 t9 X- ?3 c' ^0 e  F

& Y# {5 h  b2 Q  “常萍老师放下粉笔,轻轻拍打双手,来不及擦去脸颊上挂着的汗水,便赶紧向讲台下的学生们鞠躬致意。课堂上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常老师只好再鞠躬微笑着示意大家停下来。就这样重复了几次,掌声才慢慢地停了下来。”曾经的学生黄鑫特意赶来听了这堂课,他回忆,那堂课,除了她当时教的学生,还有她多年前的学生和同事。
+ u1 t0 h. R! y' Q' B8 n) h8 U2 y8 H6 S3 Q
  2015年10月,常萍以讲师身份正式退休。虽然她还是不知道“讲师和教授的工资到底相差多少钱”。
" w* _1 L) e" c2 ~# m5 A1 h  O! U6 \) F
  据了解,中国大学里的教师职称分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个级别,在不同城市、不同级别的大学中,讲师和副教授仅在工资上的差别每年至少为两三万元。( X! q- F( w' ?' ^% A" K
) K$ ?( J. z; u+ ^
  更丰富的内涵则是,副教授和教授有资格带研究生干活;可以独立申报课题项目,可以成为评审专家……这都是收入的一部分。' H+ b9 h" |! H( S+ ~
1 d6 G! r/ q' [: ]6 z! m
  而对大学教师职称的评定,除教学年限外,发表高水平论文、出版专著、国家级科研项目、省部级以上奖励等都是其主要考核指标。
6 V  U9 @& C" _& u4 P: H$ l5 @2 d
7 G6 H4 `# m1 ]+ ]2 `  显然,从不出书、不写论文的常萍难符合从讲师晋升为副教授的条件。
2 s1 {4 g; _+ n2 o! x; n! W4 l3 e5 q1 C3 k7 a, X
  讲课语录网上热传被返聘副教授! M8 H# H5 c  d$ i+ y, [! k/ W" A
+ s" U+ N& }# J+ ]/ w6 F5 w7 e
  常萍退休了,但社会和网络上对她的传播反而更加猛烈。( v$ d+ K1 l# C8 ?+ ~+ l6 F- Q

2 g/ X7 a% ?- M  她的讲课实录被总结成数十个版本的“常萍语录”,流传于网络。人们对她不向大学教师职称评定制度低头妥协的态度敬佩礼赞,称其为“口碑教授”。
& _! f. [* j$ V- F2 N3 [$ K, ]$ |- D: A1 j& R# @
  而今年1月7日,河南大学举行了一场特殊的聘任仪式——返聘常萍为副教授,继续为本科生授课。( O4 D8 C, q* d

& k! ^( n; v- q: Y  Z6 Z/ _  河南大学副校长刘志军说,他从网络中了解到了大家对常萍老师的评价,2015年上半年,受学校委托,刘志军“点名”听了常萍的课。“通过课堂教学,验证了我在网上看到的文章,不仅是验证,而且是有血有肉地丰满了我对常萍老师的认知。”刘志军说,之后近一年的了解,让他对常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3 z) ]  b$ y0 ^% ]4 K9 L8 E  `- J
. d7 q  Y. k0 I. H) I
  在聘任仪式现场,刘志军说,这个聘书不仅仅是发给常萍个人的,实际上是发给以常萍为代表、长期耕耘在教学第一线、长期潜心研究教学、全身心投入教学,同时又得到师生高度认可的教师的。# Z1 w; M% e5 ?8 u) b5 q& o
$ |6 O% ]' f6 w' w; N8 [
  常萍则表示,“感谢众多同仁还有学生对我生存选择的尊重,以及对我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所拥有才华的欣赏,由于有了这种尊重和欣赏,我才敢、才能、才会自由驰骋。”
; y0 M- O# g. r' a  L. k. n% E. J. i
  常萍:希望一直能过“诗意生活”
3 g' M+ j& {! o* A8 i& p$ r
7 ^: x+ C& f: W  J  但常萍还是拒绝了所有媒体记者的采访,其中不少是她的学生。
% g- o2 Y2 A8 Y9 o* _0 c2 n. G2 p* n
  常萍曾在拒绝一名记者采访时回复称,“我不是矫情,只是想安安静静做一个没有虚饰的人。我不喜欢喧嚣,不喜欢自己无法掌控的局面,不喜欢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我希望回归到本然,没有好与坏、优秀与低劣,在无论断的状态里自由自在地活着。”
& I$ M  F; L/ y0 A  [5 z; @% S( o5 z' K
  她也曾向学生们表达,希望自己一直能过一种“诗意生活”, 她希望别人把她放下,“因为我仍然只是一个喜欢在空旷天地间静悄悄行走的过客。”
+ F$ a1 u! M4 K0 r9 n  {
2 H$ P" x! @, B  “人不能为别人眼中的自己而活,要为自己眼中的自己而活。”“一颗心放在什么位置最舒服,只有自己知道。”常萍说。
7 J0 u  i5 I- G' x' w+ _3 M
5 R, Z* e% T: e5 s7 L* x& R7 \
8 |8 U! A6 g1 b( F& S' _1 ?  (来源:北京青年报)
' \. C' O! m4 w  @9 p$ Y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5-10-1 03:16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23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