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 不同阶层出身的孩子,能力差在哪里?下文作者认为,主要在于两者的知识面的差距大。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带孩子游历四方、增长见识,而这些一切的阅读、游历活动,其实都在为孩子增加词汇量和背景知识。相比之下,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孩子自然放养居多,又缺乏足够的认知刺激,因而背景知识少。 这就导致,刚入学的时候,两个阶层的孩子,在背景知识上就已经存在鸿沟. {; H: O- h y
| 子非鱼 编辑丨李臻
5 d- D- h( r9 u: u" z贫困阶层和中产及以上阶层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伊始,就已经存在认知差距,而这个差距,还会越来越大。也就是说,穷孩子成绩越来越差,富孩子成绩越来越好。
- z% k0 j: J& o5 p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导致了两者之间越来越大的差距?, I. Z5 c! \' `0 h
/ r% K- v; Y. p5 ], E3 M3 W) o
为什么长期记忆中有背景知识、解答步骤很重要?以及背景知识,到底如何让穷孩子和富孩子的差距越来越大?《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一书中,对这些问题作出了解答:$ A4 x+ q* \0 F- N0 p; ^0 @
- 穷孩子与富孩子的成绩差距之所以越来越大,主要在于两者的知识面(背景知识广度)差距大。
8 P5 A# A3 l+ c" e$ r+ h- _1 A2 n- } - 背景知识是推理分析、独立思考的基础。
1 J5 Y0 U, ~8 W S - 背景知识帮我们理解词汇、句子,为我们填补被省略的内容,替我们扩充脑容量(工作记忆空间),让模糊的信息变明晰,也让人记忆力更强。所以,基础越扎实的学生,总是越学越快、越学越多。
2 e, y4 b2 \2 l! f% y5 u2 [3 p, y - 尽早帮孩子扩充背景知识的广度,能增强他们理解事物的深度,所以多读书是有用的。8 l7 }+ V* u( a2 @6 L/ `
$ x+ a8 z# D0 p9 ~ 接下来,我们一一分析。
* d2 L# w( m9 i* K' i& u( |; C9 W“死记硬背”,真的是一无是处吗?
" s! N' n/ Y+ F' ^9 a2 P% [1 Z一提起中国教育,尤其是应试教育,人们通常都会先给予大大的吐槽,然后再承认它对普通家庭孩子的加持作用。
4 [. F: K$ e- O% B7 N3 n4 n而吐槽的内容,则大多都是死板、枯燥、机械,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总之,与西方中产及以上阶层中,注重独立思考、自主分析,并鼓励学生灵活创新的教育相比,民众对中国应试教育的不满,简直不要太多。/ n: X; S( d" C. D" b/ L5 ^+ B' X5 J
吐槽应试教育的“死记硬背、题海战术”,似乎已经成了某一种政治正确,仿佛只有反对死记硬背、推崇独立思考,才是当代新人类的表现。
8 e5 d+ ^# L F' j2 b而且,还有越来越多家长认为,当今世界,知识更迭速度太快,而信息可得性也越来越强,想知道什么常识、知识,随手一查即可,而高级的思维能力,是查不到的,所以要少让孩子背诵和记忆,花更多时间去锻炼理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 T9 H& i- _4 [但是,对背诵和记忆的不屑,以及认为“高级思维比事实性知识重要”的观点,实际上是错误的。 ?. q( E+ j9 _- N" ~
![]()
: E L7 Q, V+ }2 k5 Y2 F: p% u那么,这个观点到底错在哪儿?
* S3 h/ M& m* g1 h其一,错在把“事实性知识的记忆”,与单纯忽略逻辑、意义和应用的“死记硬背”混为一谈。
3 [2 i2 g+ K% x, N) k如果一位老师说“全球变暖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你记住这个事实就行,不要问我为什么不好”,这就是单纯的死记硬背,它从不解释出处,不问逻辑,也不管应用。 ?0 V6 s2 c- T2 z! C, ]
而假如老师说,“全球变暖,会让极低冰雪融化,影响极低动物的生存,让海平面升高,威胁沿海居民的生活,还会导致干旱、冰冻等极端天气,影响所有人的生活状况”,这就是“事实性知识的记忆”,不仅告诉学生基本的知识,还会解释为什么、如何做。
9 `1 w5 \/ v$ ]/ [) Z( [事实性知识,老师通常会要求学生背诵,考试中也往往以判断、选择、填空的形式呈现。很多家长,不仅仅吐槽单纯的死记硬背,还认为记忆事实性知识,也算是枉顾思考能力的死记硬背,这就算是误伤了。
3 G: R5 @+ l$ Z![]()
8 ?" K. ^' V$ [: [0 g- X其二,错在不懂得“事实性知识的掌握,其实是与高级思维活动密不可分的”。
& r* N8 Y% U& R3 F g过去三十年的研究和数据已经表明:缜密的思考,需要了解基本事实,而家长最关心的分析推理、批判性思维等思考技能,恰恰和事实性知识密切联系的。 6 h8 J, v! E, s4 j0 e$ ?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的作者威林厄姆教授也说:“事实性知识要先于技能”。 o3 {7 s) ^6 I. @' U
所以,学生需要锻炼独立思考、分析推理的高级思维能力,但也绝不应该忽视事实性知识的掌握,甚至可以说,没有事实性知识做基础,就无法实现高级思考。
: P6 p8 s# c0 z: q/ |0 R . R- }! o& b6 C( }
基础好的学生,总是越学越快、越学越多$ j4 W3 B# g' i$ O. t+ V* l M
一个人开始思考一件事物时,他当前的意识(工作记忆)中所用的信息,来自两个渠道:环境和长期记忆。
. A6 A9 b) r- E& F而如果环境给的信息不够,又想更好地理解、思考眼前的问题,就得更依赖于长期记忆中,是否有相关的记忆素材。
. i) e' K0 `3 ?/ x那么此时,长期记忆中素材丰富的人,往往就思考得更快、更高效。这也是背景知识的一大好处——帮助阅读理解。" Z! m' B# r+ M' b5 x8 A6 J
! _* a3 |& X( W
- 背景知识,帮我们理解词汇5 c( G6 {" ?7 n3 F f( P9 b, P7 _7 L
1 z; _6 h7 o. E% L/ @ 我们知道,读懂一段文字、一篇文章,最最基础的能力,应该是理解段落和文章中的词语。只有读懂词语,才能看懂句子,也就能分析出文章的中心含义,以及未明显表达出的东西。 9 K/ n2 H3 ~0 k
举个例子:; e1 z. H. \1 @' _8 M6 u. ~
“压力会导致儿童大脑中分泌高水平的皮质醇,而皮质醇是有毒的压力荷尔蒙,长期处于高水平,会影响儿童的认知、自控以及抗压能力”,这是一个事实性知识点。
% Q9 \3 l1 U; C/ X9 k读过的人这段的人,在以后再次阅读包含“皮质醇”的文字时,自然能理解里面在说什么,而没读过的人,虽然“皮质醇”每个字都认识,但并不知道它是好是坏,也不了解它对人体有何影响。
$ r% o8 n0 @# }( [! B! ~ [而如果这段文字默认读者了解皮质醇,根本没解释什么是皮质醇,那么不具备这点事实性知识的人,自然也无法理解整段文字在说什么。" _! ~; s, t2 b2 s, x
同样,“孩子在青春期阶段,大脑中髓磷脂的量,其实是增加的”这句话,如果你不了解“髓磷脂就是大脑白质,相当于信息高速公路,可以帮助信息传递更快,因而促进知识吸收”这个事实,那么你还有可能会认为,髓磷脂的增加是一件坏事。7 B: w# L) z# _/ }& d
如此一来,你对文字的理解程度,同样也打了折扣。
3 l X% |1 h6 L$ j因此,阅读理解时,背景知识能帮助人理解词汇,又可以帮助人在大脑中填补被省略的信息。
' N) o% G$ K. M A8 Y) X ( M2 W, z. m9 f: e' e% Z% g+ M
- 背景知识,帮我们扩充脑容量 5 }9 u7 h5 X, y/ S0 R; z
5 i% B3 c. b4 y% b
不过,要想读懂文字的深意,光理解词汇,肯定不够,还需要理解词汇与词汇之间的逻辑、联系,因为阅读理解,依赖于组合文字中的要点,重点在组合。
' E0 J/ f2 o+ d) D% `再举个例子。
$ `6 e+ r# ~; d/ y! U6 f考生A去某公司面试,考官让他对竞争对手公司来个SWOT分析,A当场就傻了眼,啥叫SWOT? ; |+ v4 V# ^" ]5 ]
B考生也接到这道题,他当即就知道,这是让他做战略分析,于是在大脑中搜索出“S=Strengths,W=Weaknesses,O=Opportunities, T=Threats”,继而画了SWOT矩阵,分条论述、游刃有余。
! ~* f- k7 S8 z) |A与B,当即高下立判。区别在于什么?
# F6 A0 J( U8 c# ^+ }; [% j在于B拥有SWOT的背景知识,而且利用四个字母,将分析所需的分散要点合并起来,在大脑中按照“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逻辑分条整理,从而在工作记忆中储存了更多的内容。 - g- n* q8 o% R9 g) M, l: }
- [; f+ D/ K( U }# N q9 y
同样的道理,让你记忆几个字母:N B C D N F H P I,是不是很难记忆? E0 p' Y7 F8 i* D, N& P% z, A
但是同样这几个字母,我们做下合并:CNN、FBI、PHD,你是不是两秒就能记全?
( R: c# A, v- r$ D2 s这就是信息的合并,就像是在整理房间时,按照物品的类别进行分类、打包。
' [- q! \" B" J+ C7 n# Z) N而关于大脑的研究得出,信息如果能被合并,能在工作记忆中节省相当大的空间。但前提依然是,你的长期记忆中,需要有合适的事实性记忆。也就是说,你应该知道SWOT、CNN、FBI、PHD几个字母分别代表什么、如何理解,你的记忆才会有意义。; X$ h e5 d. A9 C: A, s/ Q
所以,这里要说的是,在阅读理解时,了解足够多的背景知识,能帮你合并信息,为工作节省出更多空间,好让大脑有余力进行更多复杂思考,比如作者意图、中心含义。说白了,依然是让阅读理解变得更容易。
; \$ {+ j- _9 I# U9 B+ z' \而这方面的促进,其实和一个人本身阅读能力高低关系不大,起到根本作用的,就是背景知识的多寡。 ( w, \0 l1 R$ G' E$ J8 X
一个实验可以证明这个道理:9 `) k2 g: x2 \5 n3 c
在初中生中,选出一部分阅读能力高的学生,和一部分阅读能力低的学生,让他们阅读一篇关于半句棒球比赛的故事。. G$ N4 d2 I5 r3 c8 k
而每一组学生中,都有对棒球了解很多和很少的学生。结果就是,无论是高能力组还是低能力组,都是棒球知识多的学生,对棒球故事理解更深。
9 B6 K) j( Z. y# n所以,是对棒球的知识,决定了他们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而阅读能力远不如背景知识那般重要。 / A0 ]3 }3 N- s3 A8 {
![]()
n9 I: @/ @2 ]' [4 z! H- 背景知识,让模糊的东西变清晰
0 ~% ?: o7 |+ b3 {% |' w
+ s% f& B6 f% O 这是什么意思呢? 先看一个实验。8 {% U+ E: ^# b
实验中,被试会读到一段文字:
* j! _! {; B+ B) T; y, U" ?步骤其实很简单。首先,你将物品分类摆放,当然数量不多的时候,就不用分类了。如果你因为机器不够需要去其他地方,这是下一步的事,否则你差不多就可以开始了。很重要的一点事,不能使用过度,也就是说,最好少量多次,而不是一次性放太多。 ( T! S3 }) z0 X' Z9 M
刚读完这段文字的你,也许和被试一样一头雾水:这到底在说什么?" W' t1 ~1 U, g' h3 C0 T/ v
我也敢打赌,十分钟后,你可能就不会记得文字中的多少细节了。
7 P: O# {( G! K! F2 l, X而此时,如果我告诉你,这段文字的标题,其实是“洗衣服”,那么整个分类、“少量多次”等信息,是不是一下子就变得好理解了?我也相信,你会对这段文字记忆更多。
, O8 Y. x; w: N3 q. W- ?在这段文字中,正因为你具备“洗衣服”的背景知识、相关经验,这段原本不明所以的文字,一下子就变得容易理解了,而你也不会将它理解为“烹饪、购物”等情境。1 i: X6 M8 _! d4 y; _% j l6 W
而没用洗衣机洗过衣服的人,理解力就会大打折扣。7 G. C% R6 p0 a2 E v9 O
所以,这就是说,阅读理解时,背景知识的掌握,可以让模棱两可的内容变明晰。
3 Q" d9 k) z9 v + r8 j5 F2 \! |% h
现在可以稍作总结: : h0 L6 V, m* R, V/ v+ Z3 N
在阅读理解时,掌握足够丰富的背景知识,可以帮助你——9 @) Z9 F5 i, p5 f* h: B+ {
1.理解词汇;0 k# q, n4 W$ b4 M$ a
2. 自动填补被省略的信息;
% J1 A9 x u$ ?5 z% M+ {1 j2 _3. 合并相关要点,节省工作记忆空间,进行更多复杂思考;$ R F A( H3 v3 j
4. 让模糊的信息便清晰。( b! |. |1 J- g3 m8 [( B
而这种背景知识对阅读理解的促进,其实也能解释,我们在早前文章中说的两个理论——# H- V4 m' g: N- x! `
第一个,富孩子和穷孩子,在进入幼儿园的时候就存在认知差距,而这个差距会越来越大;
q1 ? c, R' p/ `! S% d第二个,穷孩子和富孩子,在四年级的时候,会在阅读、数据能力上存在悬殊差距,而这个差距,也同样会越拉越大。
! s+ E. `7 E7 D/ P( y其中的原因,应该很好理解了。 * j6 ` H7 p" w4 \
我们说过,父母学历高、收入的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图书多、资源广,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更多,也更高效,父母更愿意与孩子交谈、阅读,带孩子游历四方、增长见识,而这些一切的阅读、游历活动,其实都在为孩子增加词汇量和背景知识。
; D4 z% ?4 |6 K) q相比之下,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父母偏向沉默,陪伴孩子的时间少,孩子自然放养居多,又缺乏足够的认知刺激,因而背景知识少。
7 T+ y7 T( S7 N$ j这就导致,刚入学的时候,两个阶层的孩子,在背景知识上就已经存在鸿沟。
# q4 f& r7 |4 y而小学阶段,4年级以前偏向认字、认词,4年级以后重在阅读理解,这时候,背景知识就开始派上用场。
0 A/ t' A3 n' @8 M% G+ z5 r3 {知识丰富、词汇量大的孩子,更能理解文章的词语、逻辑和被省略的信息,也更能够对零散信息进行合并,从而有余力进行抽象思考,低认知水平孩子眼中模糊的信息,在这些孩子眼中,便成为了明晰又易于理解的内容。, ?% e, N8 X9 a! C1 ^( p' B
如此态势之下,差距越拉越大,理所当然。 基础好的学生,总是越学越快、越学越多。 3 `# R2 r3 E9 x2 J+ X e
而实际上,背景知识对阅读理解的加持,也并非是高阶层孩子学得好、学得快的唯一原因。另一个原因还有,事实性知识,能够帮人增强记忆。
$ F* G T) m q4 y8 u$ A$ N![]()
- y0 N% y, y1 q7 F4 {( F![]()
# {; a. i# f0 Q, B' l读得越多、记得越牢
1 ]+ F" p8 u+ c) c7 I& Z& Z2 k7 |8 n《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书中提到,大脑很少进行全新思考,我们大多数时候的学习、生活,其实都在依赖以往的记忆、经验和习惯。
, Y# n5 N! O/ N+ I& r3 M1 g而既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期记忆,那么为什么,有的人记得牢,有的人总是记忆不佳呢?& j; N' e/ C) W2 t! V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背景知识的多寡之分。 " `3 V' P! J" E* ~8 y& s8 \
我们在本文上一节说,用洗衣机洗过衣服的人,应该会比没有过此类经验的人,对那段话的记忆更深刻一点。
/ H/ e, c- X1 o8 a而还有一个实验就发现,即使没有过实际的行动经验,但如果仅仅是提前阅读过相关的知识,然后再去读同一主题的新文章,有过阅读的人,也会比没有过背景知识阅读的人,理解更深、更快,第二天能回忆起的内容,也要更多一些。
: {# T, K' D$ x% O/ A4 M比如,A与B同样是不会做蛋糕的人,但A读过一本关于甜点烹饪的闲书,B没读过。
5 q) u. N; T9 L& D在一次英语听力考试中,两个人都听到一段关于蛋糕烹饪过程的文字,里面包含“打发蛋白、翻拌蛋糕糊”等要点,A的记忆中有这些内容,而B丝毫不了解,那么A做起听力后面的题目,应该会比B更加轻松一些。如果你第二天询问这篇听力材料的内容,A肯定记得比B要多。
& c, B, k- t& c2 @3 R![]()
9 J* j3 U, u5 B5 k/ k1 [* t背景知识,能帮你将新的内容,与曾经读过、思考过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新的回忆,而第二天帮助你回忆起来的,就是这些新的联系。 6 M) n1 u; u' D' d2 N. f+ @' u2 W3 A
这就是背景知识对理解、对记忆的促进作用。9 e) v/ i7 \5 X( ?% t# |
经常读书的人可能就有这样的体会,我在A书中看到一个观点,当时不明所以,也就没当真读,但几天后,我又在B书中看到此观点的延伸内容,于是我立刻想到了A书中的内容,两者一联系,我彻底读懂了这个观点,而这个知识,也就成为了我长期记忆中的资源。
. Q7 w6 L3 ^9 I+ e' E读书就像是寻宝,乐趣无穷,背景知识,就像是在你大脑中埋下一个个宝藏,等待你在未来阅读中将其发掘。
+ ^% _7 h8 Q, N; d4 k7 M2 b而你发掘多少宝藏,则取决于你长期记忆中,到底有多少信息存量。
: W/ u6 p R+ X0 ^- D6 [最后的结果,就是知识越丰富的人,记忆内容越广博。, o0 @$ m, F, d+ {% v
这也就从另一个侧面,解释了穷孩子与富孩子差距越来越大的原因。) v2 p8 ]0 {, k$ J7 }
不仅仅在金钱存在“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知识上同样存在——智者愈智。 % ^; _ K, M3 d2 F0 q. R, b
9 E2 k& H3 c. w" X/ a' L$ e7 C3 h
而金钱的马太效应中,穷人与富人的差距在于财富,而财富并非那么好赚,穷人禀赋本来就少,要想追平富人,难度极其大,而相比之下,知识上的马太效应,还是比较容易弱化的。
; ^2 p' I9 Z: q; y: Z( r# B& B/ }' f* d' p读万卷书——读各种各样的专业书籍,但也不放过有趣的闲书、有料的杂志、有立场的报纸;行万里路——在家门口的小花坛学习植物、昆虫,在街区外的博物馆体悟历史、艺术,也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感受异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 K- V+ W4 y Z+ _2 X4 M
所以,“读书无用论”,在这里看来就十分可笑了。
5 [) }; k2 W# c我们为什么要让孩子扩大阅读量?
$ k' l& `# u1 ?0 K5 _因为读有价值的书,能增加人的背景知识,增强人的认知能力,促进人的记忆功力,让人越学越快、越学越轻松,从而有更强的能力进行推理分析、逻辑思考,也有更多的脑容量进行创新。 ) \ i) T$ S4 ?7 Y3 x
别以为创新是凭空想象,创新,实际上是丰厚积累后,自然而然的呼之欲出。 $ p* V0 J/ [! \9 `
这些都是有科学依据的事实,而“读书无用论”,只是底层戾气的粗暴发泄,和心怀不轨的上层,用来阻止底层努力的洗脑术,它又有什么依据?
$ z6 d' p0 V0 q' P$ r: K+ z) m . o; M+ [4 l. [% }) s5 u, l$ ?
结语
# H! ^& C8 S% F: s& I今天的文章,主要讲了“为什么掌握基础性、事实性的知识,要更加重要”。
7 z7 n8 y9 d: b明白了这一点,那么家长也就应该知道,要想让孩子学得更快更好更轻松,家长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6 d5 \' ?; s0 X9 G- o B5 B
第一, 鼓励孩子增加阅读广度,接触各类知识,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3 {+ S7 L% g* A/ ^- a% h% F
有研究证明,读大量“闲书”的人,一生会在各方面受益。所以,家长不要阻止孩子看所谓“课外书”,而“课外书”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因为人如果光靠课本上的知识,而不具备“课外知识”,可能在复杂的社会中活不过三集。 + V4 J0 s0 U, e' R
家长最好鼓励孩子读符合认知水平的书籍,因为太难的书,会挫伤愉悦感,太简单的书,读起来则昏昏欲睡。 D/ g4 i" I: {! G
至于校中的核心课程,就需要阅读更多专业书籍,来增加理解的深度。
1 H, J! w& V0 @4 n6 {: y1 I威林厄姆教授也建议,儿童的早期教育中,教授的概念应该少而精,而在后期的教育中,这些核心概念,就应该不停重复。
! A) h2 ?8 K. x. T, f( K第二, 知识体系在先,批判性思考在后。
+ X9 _0 k8 W }; ^. q4 {家长和老师,如果先让孩子了解学科基本常识,再问更加深度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也不大可能因为答不出来而挫伤愉悦感。 1 j, T/ _1 D/ @; n# N
第三, 尽早开始。
7 z7 G1 L6 e2 {% n6 I我们说过了,幼儿园伊始,孩子们的差距就已经开始显现,而此后的差距,可能会越来越大。9 Q& | ?* ~+ T m4 N- R8 e: X
阅读、玩耍、聊天、旅行,都可以帮助孩子丰富背景知识,家长不要以为孩子小,就可以放任不管,也切勿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任务,事实上,家庭才是重中之重。5 }3 G5 ?" Y0 b* x6 T, \
注:本文转载自“家长进化论”(ID:parentsup)高冷、严肃、名校控。与你一起,成长自己,成就孩子。
7 s. M0 Z2 y/ t( M9 e! Z美国奥数队总教练罗博深教授6 Q7 A Q' C" W$ g7 G1 E, r! o: L
带你上整整一学期数学课8 o8 ~4 V* J3 U' x
每周1次、每次1.5个小时
. C: s, p2 g( w7 h* f数十道精心挑选设计的题目与练习( d0 ?' l/ t4 R3 S: o; z& H
离开班还有8天$ G7 z6 ]+ t2 C' Q( C# t) \
+ l* Y) B5 w$ n9 v9 i"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