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锦里就在武侯祠的旁边,如果先去武侯祠,逛到最后的北门,很小的一个门,出去便是锦里。不过,这里是锦里步行街的最后面了,人少,商贩也少,还有几位名士的墓地在此。有一次十一国庆的时候来过这里,没有走多远,便被拥挤的人群吓到了,索然无味地就离开了。这一次,不是周末,也还不到晚上,时间刚刚好。朋友说,锦里啊,除了上班的点,其他的时候,全是人。
* v2 g4 @3 u; @ 从武侯祠出来,走一会儿便到了这里。很多人都拍过的地方,终于来到。把似曾相识,变成真正熟识。三国时期,蜀锦名闻天下,蜀汉王朝曾设锦官和建立锦官城以保护蜀锦生产,锦官城的称呼由此产生。诗意的名字,是因着精美的刺绣而来。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锦与蜀汉,繁盛一时。岁月涤荡后的历史,在武侯祠,在锦里,留下点点踪迹。
( z1 z/ {# ]% k! n8 ]/ T 累了,歇脚。忽然听闻下雨了。出来一看,青石板路,人散去,空旷得让人惊喜。历史上的商业街已经无处可寻,仿建的古蜀民居,没有人在意,勾人的四川小吃,和传统的民俗,吸引着无数人。每一个第一次来成都的人,都会来这里。在青石板路上走走,看两旁的特色小店,找个茶馆坐下来,喝一杯盖碗茶,坐在湖边的凉亭,歇歇脚,与cos卖艺的”铜人“合影……只要避开人流,一切都是美好的。
2 M+ C4 a- a/ g$ a8 S 沿街,各种小摊贩,很多好玩的东西。这把遮阳伞,只因”锦里,成都的生活方式“吸引了我。
: ? U2 B6 m1 T6 C% H6 w 张飞牛肉,去成都没有买这个特产的,应该很少吧。我就是其中一个。 ) M1 j- j( c: {5 S, }- F
”茅房“,更土的叫法是”mao si“。穿过这个门,就是锦里小吃一条街。以前看人家拍的照片,口水直流。作为一个离开家乡的四川人,怎么耐得住。朋友跟我说,锦里的小吃太难吃了。不听,尝了一点,果然味道一般。
! i( T2 o& {* s! T7 O% h$ j1 w; P 这样的小文艺角落,谋杀了不少镜头。
# D) s* K4 ]$ ~& ?! E* V/ T 驴友,你懂的。 7 [& d9 e6 L5 e; k: m$ x( t
黄昏将至,人渐渐多起来了。路灯也亮了,惊艳于这墙上的图案,与灯笼上的,在对话。 + w' Q3 `7 B, V* O- P
芙蓉第,茂密的树枝下,不太容易被人发现的精致。 木板门,一块块放在旁边,关门的时候再一块块地砌上。很古老的关门方式,以前在乡里的集市上看到很多,现在都没了。
: H7 V9 T: O& H z1 h3 k/ ?: O) i 很好看的门饰,和雕刻。 锦里,进来就是一个很大的茶馆,红色的灯笼上是三国人物
' _. e9 I, |8 j9 A/ A8 w 四川人喝茶,一碗茶可以喝半天,哪里是在喝茶,是在摆龙门阵 锦里门口,人很多。等了许久,也等不到无人的时刻。放弃。
# T) P7 p; j% X. u( K 如果,你不想尝锦里小吃,也不愿去逛路边小摊。那么,可以找一个雨天,到二楼,要一杯茶,静坐,天青色,雨细密,湿润的石板路,无人的巷子,老成都的味道,漫溢在唇齿间,眼前,心中。 9 N4 Q' q. h7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