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月前,一起蘑菇中毒事件,带走了古蔺县观文镇村民李胜强的妻子和两个孩子。在当地,这样的中毒事件几乎年复一年地重演。1 U8 F' b' c5 O
今年9月-10月,吃野生蘑菇中毒、死亡事件,在泸州市古蔺、叙永等地集中爆发。古蔺县人民医院半年内就接收了72名吃蘑菇中毒者。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169起,中毒5926人、死亡121人。其中因误食毒蘑菇造成的食品安全事件41起,中毒178人,死亡65人。: p7 N. ?- f4 ~& P
) U5 T% ^1 b9 R7 J2 _, h
致命的蘑菇
# b) Q: A& y2 \) p. H( f. H县医院半年接收72名中毒者- d% ] x; `2 s( R9 d
泸州市古蔺县观文镇的李胜强家一下冷清了。妻子和两个孩子在医院相继去世,大女儿至今还在上吐下泻,他一脸茫然。10月2日晚,李胜强一家5口吃下用水煮过的野生蘑菇,次日全家人开始呕吐、胸闷,被紧急送往古蔺县人民医院,后转至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治疗。3天后,妻子和两个孩子抢救无效去世。; a2 N+ T9 o5 f# X" X3 h
过去的10月份,古蔺县及周边地区频发的吃野生蘑菇中毒事件,惊动了这座川南边陲的小县城。相关报道显示,今年10月前后,川滇交界的古蔺、叙永、威信、镇雄等地,集中发生多起吃野生蘑菇中毒事件,中毒人数达到数十人,最终抢救无效去世的在10人以上。
9 ]3 l. Y7 Z: ]* m: ]( i仅据古蔺县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的统计,今年以来,医院接收的吃野生蘑菇中毒患者就达到了72人,主要集中在5月至10月。以今年国庆节为例,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收治蘑菇中毒病例14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蘑菇中毒儿童高达30余例。
" L$ U4 R2 x' C8 n7 D5 s/ x泸州市疾控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2015年,泸州市7家哨点监测医院通过食源性疾病检测系统,共报告食物中毒200多例,其中野生蘑菇中毒病例比例较高,死亡人数占全部食物中毒死亡病例数的75%。而截至今年10月,泸州市有17家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作为哨点监测医院,对接诊的食源性疾病病例进行网络信息报告。从目前上报情况分析,已达到去年全年的数据。
/ k) g, G* h0 |/ S6 r/ e- k q5 @* J
危险的采食1 T* M# a( B# m! m+ O
量多味鲜 吃野蘑菇成村庄传统
0 \$ W O) C9 N7 c/ r, s/ S% G泸州古蔺镇枣林村村民刘华芳说,每年蘑菇出来的时候,全村人都要上山去采,然后煮着吃。今年9月30日,该村二组胡广利的家人及朋友共8人,在食用野生蘑菇后全部中毒住院。
- n( J3 g( m0 k& b- A. i村民梁红翻出手机里的照片向记者展示,箩筐里的野蘑菇颜色各异,“红丝菌、石灰菌、绿豆菌……村里的人吃了几十年了,味道鲜。”八、九月的时候,村民结伴上山采蘑菇,城里人为蘑菇骑摩托车而来的场景,让村民何克良印象深刻,“不要说自己吃,每年蘑菇生长的时候,采了拿到街上去卖,每家都可以挣一两千元”,每斤野蘑菇能卖到六七十元。
: ^, p5 M' ~2 Q9 j泸州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每年春秋两季雨水充沛时,山区潮湿,地下存在大量腐质,地面有地衣,非常适合蘑菇生长。而野生蘑菇通常味道鲜美,因此山区群众很早就有食用蘑菇的习惯。一位基层疾控部门工作人员说,群众把采食新鲜蘑菇当成“打牙祭”改善生活,慢慢地形成了习惯。- o6 F9 |0 l, X7 o" U9 H# d5 [
0 d( ~) x* v4 N: j. m( W5 r" u
救治的难点- u8 @( o4 V, d, I! V6 ]
凭土方法辨毒蘑菇 中毒难救治
% L) p9 ]' Y4 h- r村民们判别蘑菇是否有毒的“土办法”很多。古蔺县水口镇村民陈方说,“煮蘑菇时要敞开煮,不加盖子才能排出毒气。同时加大蒜或白米,只要蒜或米发黑了,就说明蘑菇有毒。否则就没毒,可以吃。”还有村民认为,颜色艳丽的不采,没有虫子的不采,这表明蘑菇有毒。
0 n" {9 v7 M6 J. ^) `' {但泸州市疾控中心的专家却表示,“这些所谓的经验,毫无科学根据”,蘑菇生长一直处在变异之中,去年前年没毒的,不代表今年就没毒。
% W/ _+ M3 z& a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教授田鸿表示,根据蘑菇毒性不同,将其分为肝毒型、肾毒型、胃肠毒型、血液毒型和神经毒型,有一些毒蘑菇中毒的临床表现与以上各型不尽相同,包括以急性肾脏损害、横纹肌溶解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者,由于证据尚不充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田鸿告诉记者,多数毒蘑菇中毒患者在消化道症状后呈1-2天的“假愈期”,此时谷丙转氨酶已经升高,之后出现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肝区疼痛、肝脏肿大、黄疸、有出血倾向,一旦发作很难救治。田鸿表示,由于野生蘑菇种类太多,目前还无法做到完全分类,在中毒救治上,没有任何特效药。3 C, i6 M& o- x6 `# J$ _4 `
1 q, J+ y) v% o; j4 |9 E警示的尴尬' q$ M& H( d0 u( T
毒蘑菇难识别 宣传遭遇难题. |# ^+ c' _8 r+ x) ^9 b
10月18日,古蔺县水口镇村民陈方一家5口拣回约二两“滑滑菌”,和着青菜炒了吃之后,全家中毒,最小的孩子去世。但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陈方无法提供具体中毒蘑菇样本,也无蘑菇学名,医生也搞不清楚到底是何种蘑菇导致中毒。
* L" w) H+ c5 {! J$ k* A5 `5 G1 a这种中毒与蘑菇“对不上号”的尴尬同时反映在宣传上,地方上的宣传者也搞不清楚哪些蘑菇有毒,因此宣传内容只能以提醒为主。古蔺县一基层干部告诉记者,每年夏秋季,县城农贸市场内,都会有社区工作人员用喇叭喊话,劝导群众不要买野生蘑菇食用。“村民把菌子采来卖,卖的蘑菇有没有毒,我们也辨别不了。”$ M' D5 f. I, A2 u8 X
其实,在古蔺县,关于不要食用野生蘑菇的宣传,年年都有。在当地各医疗机构的展板上,写有关于毒蘑菇种类、危害和辨别的宣传资料,“一到菌子生长的季节,这些是必不可少的工作。”观文镇李胜强家出事后,当地村民的平房外贴出了“预警公告”,上面提到,野生蘑菇中存在有毒品种,“鉴别野生菌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方法,民间传的一些识别方法经证明并不可靠”。在当地,关于勿食野生蘑菇的宣传,从内容上只能走到这一步。
* o$ n3 Q# S$ ?% |
1 v, [; U. {: p7 f( L. ~如何识别毒蘑菇?亟待系统研究制作“毒蘑菇族谱”( n+ G, O& q7 b# F& X8 @/ d+ k+ F; o0 C
到底如何识别毒蘑菇?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在上世纪80年代已开始进行真菌的分类研究,研究表明,我国真菌估计有18万种,迄今已知真菌约1.5万种,也就是说,90%以上的真菌种类还未被认识,泸州市古蔺县就紧邻被称作“真菌王国”的云南。/ | Y! `2 s5 Q/ k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杨祝良博士,被业内称为“蘑菇先生”。在看了古蔺县当地村民提供的野生蘑菇照片后,杨祝良说,村民食用的野生蘑菇种类繁杂,可能混合有少数有毒蘑菇,“辨别蘑菇确实很难,很多研究生都会搞混。”% R" F# g9 u( D1 g
“从图片上能清楚辨认的红菌,也就是村民所说的红丝菌,有可能是导致中毒的元凶。”杨祝良很确定地说,红菌少说有十种,形态颜色差不多,其中两种吃了会中毒,这种在山上常见的红菌很容易被搞混,“即便是专业人员也需要在显微镜下才能将它们准确辨别出来。”% o2 @( O7 }. W5 ]8 O, I
作为中国菌物学会副理事长,杨祝良前些年采集了大量蘑菇标本并进行了研究,对我国西南蘑菇资源有了深入认识。根据他的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已知真菌有1.5万多种,其中有毒蘑菇有430多种,食用后不及时治疗会致人死亡的仅20余种,其中四川省境内分布较多的包括黄盖鹅膏、毒红菇、灰环纹鹅膏、有毒易色牛肝菌、黄盖鹅膏白色变种和拟卵盖鹅膏等剧毒或有毒蘑菇,以上这些蘑菇和古蔺县老百姓所说的红丝菌、石灰菌、荞粑菌等形态很像。
- v) o: e: }# J- S杨祝良和同事今年曾编写过一本名为《毒蘑菇识别与中毒防治》的书,里面对我国常见的200种有毒蘑菇做了详细介绍,并给出了毒蘑菇诊断和治疗的要旨。“不过由于毒蘑菇种类太多,也无法做到每种毒蘑菇都有照片。”杨祝良说,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目前正在对西南地区较为常见的有毒蘑菇进行分类说明,并将制作出专门的宣传画册,已经准备明年在云南各地进行推广。
$ e# z2 {. f! G; k# J如何更准确地辨别毒蘑菇,并将辨别方法、对症救治手段纳入基层宣传的内容中,成为古蔺县群众和医疗机构人员长久的疑问,如今更成了一种呼吁。“我们希望能有这方面的系统研究,把当地常见的毒蘑菇形状、照片、辨别方法、对症救治方法列举出来,就像一个族谱一样,这样,我们也可以告诉群众,哪些蘑菇不能吃。”古蔺县一基层干部说。( E, w K# l$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