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赏花灯、舞龙灯是多地民间习俗。“戎州看灯词”里记载,“千秋佳节近生辰,触处烟光举眼新,请上郡楼东北望,明灯何处不留人……”传唱的便是新春佳节民间盛行花灯的热闹场景。 在宜宾县石城山一带,每到正月和喜庆之时,舞花灯更是农村浓郁年味的精彩部分。这项民间灯戏艺术承汉代遗韵,盛行清代民国,演绎至今。去年岁末,宜宾县石城山花灯正式被列入了宜宾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方言灯戏 一韵到底 2至6人一舞一唱即演出 在川滇交界的宜宾县双龙镇老房村,村民们过年总有看不完的新鲜事儿,民间灯戏艺术石城山花灯正流行与此。要说这里的花灯有什么新奇,却是与各地不同,并难以效仿。 每到正月和喜庆之时,在这里总能看到各色表演。演出人员少则2人,多则6人。演唱时,演员手提灯笼或舞动红绸,由“灯首”领唱、众人帮腔。唱完一段,即敲响响鼓渲染气氛。花灯道具同样也极为简单,旧时只需几只花灯、几套服装、几条彩巾、1辆花车即可。而今与时俱进,道具改为绸扇了,乐器只需敲锣则可。表演时,每人各司其职,舒缓摇摆、对面来往、穿行轮换,一边舞动一边说唱灯词。花灯演唱,主要由“灯首”领唱、众人帮腔。 四川省民俗学会会员、宜宾市作协会员郑启友,长期以来对石城山花灯有颇深研究。在他看来,花灯唱腔还分为高腔、平腔、下河腔和落魂腔等多种,末句由众人重复唱颂一遍,场面十分壮观。每唱完一段,即敲响锣鼓,渲染气氛。灯首一旦停止,鼓乐即停,随即进行下一段演唱。 “锣沉沉来鼓沉沉,白玉炉中把香焚,玉香通往灵霄殿,天友送财你家来……”最受人们喜爱和称赞的还属花灯唱词了,据介绍,石城山花灯采用纯用方言的方式,讲求押韵,且句句押韵,一韵到底。内容言简意赅,通俗易懂。通常每首唱词为8句,每句5至10字,也有“七字灯”和“全十字”灯。唱词内容包含说唱民间故事、历史故事,歌颂当今英模,歌颂大好形势,抒发幸福生活,揭露丑坏黑暗,抒发个人情感。
+ t3 F ^$ O ]&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