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空中拍摄的长江客船翻沉搜救现场。新华社发(叶海涛 摄) 新华网武汉6月3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刘景洋冯国栋)凌晨2时30分,倾斜倒扣的东方之星只露出锈色的船底,平静清爽的江风瞬间变成大雨倾盆。“蛙人”收绳调整装备,官兵开始轮换,指挥船“航勘201”上,部长、将军、救援专家反复推演着新的救援方案。. P2 w3 E6 g7 e' Y3 o
长江,用它15摄氏度的体温和变幻莫测的情绪,在人与自然的较量中占尽了风头——东方之星沉船事故已发生超过30小时,江水里400多人命悬一线!大雨中,挑灯夜战的救援现场,一束强光斜射船底,在水面和空气之间映射出一道光环。& u: ~5 q& U) C) M' L2 M- x+ Z
不眠
. k; K- o* _6 d+ w* Y, d 29岁的荆州电视台记者章强几乎彻夜不眠。一来拥挤的指挥船上实在很难给一名记者腾出一个可以躺下的干爽位置,二来从2日凌晨3点自己被同事叫采访的电话惊醒,到3日凌晨3点结束了4场直播、第一次见到总理,经历了有人幸存获救的惊喜、意料之中的离别,他需要喘口气。7 o. [: P; J4 b* `
江风中,他扶着栏杆,眼角低垂,望着打向东方之星的那束光。“其实我知道伤亡会很大,唉……”没有人面对身边船下扣着400多人会感到淡定,一名记者,在灾难面前坚持认真采访、传递真相,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 f; z9 N' C w* p K7 T/ |6 A 李克强总理从救援现场回到岸上时,对救援官兵说了一段话,章强正在现场,用他的镜头记录下这一刻。) `, B/ F4 A; o% E
血丝
Z' R" Z0 a( W5 f “我救了两个人。”
, z& R' ]8 }; U% v# s5 P 说这话的是24岁、来自海军工程大学的潜水员官东。救援第一天,官东先是救出65岁老年女性幸存者,又在下午救出21岁的加油工小陈,并将自己的呼吸装备摘下戴在小陈的头上。
# _" g# @# b, Q: C3 \# l) J; m 堪称神勇的表现和帅气的外形,让官东火速受到网民的热捧,被称作“男神潜水员”。午夜,刚上岸休息片刻,以探照灯为背景光,官东简单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当官东发现小陈时,他被困船舱顶部近20小时,黑暗和恐惧让他几近崩溃一心“等死”。很难想象,为了鼓励小陈,官东耐心开导了他10来分钟,直至氧气眼看见底,他才毅然将呼吸器戴在小陈头上,和同伴带他出水。接受采访时,他不断用力挤着眼睛,眼里满是血丝。/ y/ E! t# D8 o& N
死神面前的人性关爱和奋力一举,为生命驱走了黑暗。“现在想想挺危险,当时就想着救人。”官东可能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走红,但采访他的记者也不再舍得多问,心照不宣地多留时间给他休息。' v K9 N! P3 y, g1 A6 u: P: U
喘息1 v) Y. E! b" w6 `
雨时大时小,仍没有停歇的意思。潜水员谢启峰刚在船上一站,江风一吹,还是冷得浑身发抖,仅仅凌晨后,他就已经下水两次。“快快快,再来几个人。”刚跟记者说了一句话,他又整理护具跳入了浑浊的江水中。' R) I( g+ q& ~ d) M4 ?9 `) Q- `7 C1 N
即使在白天,在三峡放水量大幅减小、水质浑浊有所改善的情况下,探照灯也仅能给潜水员半米的视线范围。4层船舱、100多个房间,在水下有多少舱门打不开,有多少杂物乱石障碍,很难想象,但连夜赶到的总共200余名“蛙人”接到的任务就是“连续作战,逐一摸排”。) O! h4 P# H* K
寂静的夜晚,潜水员上岸时的声音非常清晰——那是从呼吸面具里传出来的一声声急促的喘息。同伴们帮助摘掉面具的同时,会递上一瓶矿泉水,不少潜水员一饮而尽,体力消耗之大可见一斑。
`2 z6 V6 L9 k. M$ j8 X; a# s “打捞上来一具遗体……”3时50分左右,有人来报。“又打捞上一具遗体……”4时10分左右,又有人来报。彻夜守候的军医女战士立刻抬着担架、白棉被跑到船边,安静快速地盖好被子,小心翼翼地抬走,为生命保留最后的荣光。% t% Q6 t4 Q% [# }. u; I: X2 }9 [
5点刚过,天空开始放亮,虽然云层很厚,仍能看到水天交界处升腾的光。新的一天已经开始,长江中的生死救援仍在继续。9 X" k7 d+ t6 D3 i6 R- B5 q# p"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