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4年的开年仅仅过去三个月,医疗界就接连发生了多起年轻医生意外的悲剧。就在不久前,湖南省人民医院一名25岁的规培生被发现在医院内自杀身亡,震惊全国。
一份疑似其遗书的内容随后在网上流传:“我真的坚持不下去了,明明昨天就已经申请请了假,可是还要有做不完的事情,熬不下去了。怪我自己是不称职的牛马,对不起爸妈...在遗书中死者表示正月初六上班就不休不眠直接干了30多个小时,随后的初七、初八也一直在加班。
! u, p1 P! R- c7 \) B* L4 Y
“坚持不住了”、“熬不住了”成了死者在遗书表达的主旋律,而这份无声地呐喊显然在死者生前没有被注意到
。其实通过死者的遗书不难发现,除了工作强度大之外,“假期加班”、“带病上班不准假”、“帮病人转科被算缺勤小课”、“工作忙的饭都吃不上却被埋怨不搞卫生”等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自己是不合格的牛马”成了死者对自己最无奈的评价。
死者死后经法医鉴定其身体左颈部有切口,而且身旁有手术刀,对此有网友表示这得是何等的绝望才有勇气自刎而死。据悉,事发后家属在探视遗体、检查案发现场时都受到了各方阻力,为此院方保安还和家属发生了肢体冲突,除此之外家属还质疑学校方面不主动
,不联系,不作为。! }+ ~8 B# F" p6 w) Y, `& J
0 x0 j' x% e2 N
目前学校、医院以及相关部门都未对此事进行表态。; z8 Z7 q5 w9 Z3 ?
) P7 @5 M0 G, x- O医学院的规培生,通常是在5-6年制医学生教育的最后一年,前往附属医院实习,接受规范化训练。% z% s7 J0 G$ G8 Q* J* K
: n- O9 B% ~* i( T" f, D" P这个环节通常被视为临床技能提高的最后一道关口。但就是在这个“临门一脚“的时期,年轻医生们所面临的煎熬达到了巅峰。一位匿名网友这样描述规培生的生存现状:“白天要接受临床带教老师琐碎的指令,写写病历、交交查房小结,还要独立查房、巡视病区、处理临床各种事务。晚上就要开始值夜班,顶着熬夜的疲惫继续手忙脚乱。偶尔遇上急诊大量病人涌入时,就要以一人之力应付各种突发状况...“在繁重的工作量之下,加班加点几乎成了常态。从数据上看:三成规培生每周工作时间在70小时以上,八成规培生长期处于身心交瘁的状态,仅三成规培生对现状感到满意。
在众多网友留言中,我们不难发现两种声音:一种认为,规培生作为见习医生,吃点苦很正常,为将来享受高薪酬、高地位打下基础,是值得的牺牲。6 H' a0 i) j* m0 `8 d8 m1 \
9 ^" J* ?, Q/ T9 k8 P& X但也有不少声音强烈质疑现有规培制度的合理性:“凭什么拿着工资的医生可以把活都推给规培生干?用那些死的不合理的规则去要求她们干那么多,带教老师都没有一点同理心吗?““每个月拿着工资,美曰其名锻炼规培生独立接诊,把你该写的病例、该亲自下的医嘱全让规培生干,甚至过年都不放松?“
+ w, G: q$ N* R7 v1 L, e( C/ g$ B) |+ ^, ?2 w! j+ c) v
在这场有关规培制度的大讨论中,法律专家、医疗权益人士也应声而入,为年轻医生发出呼吁:“作为一个规范化的培训制度,规培制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真实的临床环境中提升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技能。但绝不能成为剥削劳动力的借口。
“我们要正视规培生的身心健康问题,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生活关怀。对于存在虐待规培生情况的单位,要严惩不贷。“: Q/ R. a( c9 i4 F6 r5 M5 g8 v
的确,埋头专注应对一个个生命危机,本就是年轻医生的职责重担所在。如果高强度的工作时间让他们收入减少、生活质量下降,甚至连续上班数个月无法休息,那些能够治愈生命的双手难免也会渐渐疲软。3 f- w. {; e, N$ u
2 U6 J" J, o; H t, Q5 O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持续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被列为重点任务。与此同时,广大医务人员权益的保障问题也受到高度重视。
“建立一整套管理制度保护医务人员的权益,遏制暴力伤医行为,维护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切实做到尊医重卫。“
. I% X1 p! E( m9 B1 i) z( \毫无疑问,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规培制度的可行性。在培训医生和为社会输送医疗人才的同时,亦不应该牺牲他们应有的权益和身心健康。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凋零,令人感到痛惜。愿这起悲剧能引发足够的重视,维护医生身心健康,为守护百姓生命的先锋们创造一个安全、有序的工作环境。““% f$ F7 W" I9 k3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