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刚,又一家机构宣布爆雷,无法兑付。
: r# {. e+ \, Y% i
0 F4 H' u8 K" F& w! l8 X+ V“严重资不抵债,已无力兑付”
; T) p1 M( n" B/ v7 Y! m
* O C6 K& K) N2 E4月9日,上海和合首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合首创”)发布致投资者的公告,其中称“自公司及相关企业产品出现到期无法兑付的情况以来,虽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补救,但成效不及预期。目前,公司及相关企业已严重资不抵债,存在重大持续经营风险已无力兑付,自即日起暂停兑付工作”。
目前,和合首创官网的最后一条公司动态停留在2023年11月9日。
超52亿元16款产品未能足额兑付) J. l6 e" F. P2 n
7 `( L( {4 o* T3 A+ s$ B和合首创的最早一篇公告发布于2023年10月31日,承认其公司及关联方在管产品到期未能足额兑付。针对其未能足额兑付的16款产品,共计52.56亿元,提出2023年底兑付比例不少于10%,其余部分每年分期兑付。
积极自救,无奈失败0 k" v0 e: D v# z4 B- \8 r6 f( Z
# P5 J8 \, V/ w: c$ C随后,和合首创相继成立客服部、公共事务委员会,建立客户代表大会来处理兑付事务,并在2023年的最后一条公告中说,“公司仍在持续积极自救”。
- Y% t8 P% N/ b7 Y! {$ h4 z
7 o, r' _# d: F. X. k- V+ J/ B在2024年4月9日暂停兑付的公告出来之前,和合首创的投资者似乎还有理由充满希望。* o4 |* h* ~7 @; }8 N
& ~3 \* q! C$ W: M
2024年1月3日,和合首创完成首批兑付计划,共计兑付5.1亿元,涉及客户数6193人。
1月15日,由9名成员组成的公共事务委员会成立,负责资产处置和危机管理。
$ T( g" [" ?: \( t _& Z
0 j' J+ x) L% p* \1月26日,第一批大病绿通正式开启,解决极大重病投资者的医疗费问题。
$ V& _: W. w% S% e7 l C# g; I0 X! h7 P0 N7 @
2月28日,第二批次3%的兑付工作完成,仍有7%未兑付。* C4 y; M; s6 S% L) f
/ _ ^% a8 }+ l C; t& g
3月和合首创更换了管理团队,并称于3月25日开启第二批7%的兑付工作。6 _4 A' d+ E+ B
$ _; E; d. W, }4月9日公司称,已严重资不抵债,无力兑付。
8 l" u, ^5 U) h8 E- I! w. `& B3 ]; ?2 v0 U6 I! |# W- N
实控人林强被曝失联数月
+ Y) U* E6 A ~( n3 f8 v) y' B% i+ A, i; [
企查查显示,林强是上海和合首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图源/公司官网
& L1 f8 t7 n4 z: \+ J2 n2 V1 t& ]1 r7 x, C
和合首创成立于2016年1月,注册资本10亿元。以股权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票据投资基金、地产基金、海外资产配置、家族信托等多元业务为基础,通过股权母基金、私募证券投资基金、EAM平台等主体进行投资。
% i, v6 h+ H2 O# O
( P2 T7 {) C$ n+ i和合首创、和合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下称“和合资管”)、和合期货三家公司并称为“和合系”,和合资管是和合期货的全资子公司。林强也是和合期货三大合伙人之一,2021年,林强全面收购了和合期货,成为实控人。
8 f: B5 J" f8 {% _* P3 ~% L: \& s2 B- {0 X; v, A! ]
不过去年9月,市场一度传言林强失联。4 @7 l8 B2 }* b" ~
; U& A+ U" h% b. Z7 g
去年8月31日,和合期货发布公告称,林强仅仅在2020年3月27日—2021年12月8日期间担任董事,目前不在公司及子公司担任任何职务,更非实际控制人。9 u% M2 M2 z3 q9 O' N8 |7 D* ?
# f( L& c. [/ v# b, e0 _- W9 m" h0 N9月5日,和合资管官网曾发布澄清公告称“林强并非我司董事长及实际控制人”,后被撤销。
! f8 d" m5 }& R+ M
& Z# D1 X; ^4 W0 m# i: w( ?而2023年9月7日,一名投资者提供的一封盖有和合首创公章的告知函提到,“由于疫情及经济下行等不利因素,特别是林强先生的失联,致使部分项目无法按时兑付”。根据告知函所述,目前和合首创共有8只产品无法按时兑付。
r/ [( M5 K& N) S6 ^& w0 k
" _ ?3 @3 K: m8 w0 ?8 Z目前,林强的去向仍不得而知。. F0 t- t# X3 V2 A2 F7 q+ ]9 @6 x7 D
4 H* t7 C3 m0 U% _
玩不转的票据项目
2 `7 d! J- B3 V0 m9 a' g* k& }! K1 w8 L4 i- Q
上述林强的个人介绍中写到,林强“专注标准化票据”,而这也是“和合系”旗下资管产品的主要投资标的。和合首创的官网中对这类产品的宣传是“以票据(银行承兑汇票)为主要投资标的的基金产品。相较于传统票据投资,依托于‘一行两会’监管之下的银行、基金管理人的标准化票据投资基金,在资产选择、风险管理上更具有优势。”
- u5 o. x# f; C4 i$ r
6 a% }7 i0 i6 T6 W$ A8 C& m5 G一份和合首创产品的销售资料显示,其固收类产品的主要投资标的为大型商业银行承兑汇票,并且多个产品的名称就是“票据资产转让项目”。
投资者收到的盖着和合首创公章的告知函显示,其8只“爆雷”产品,其中7只都是票据资产转让项目,另外一只则是定向融资产品。
8 g5 J( X2 ]1 ?3 {0 E) K3 p! @4 L, o; l' U4 F6 o5 j$ F
此类票据业务其实是一种套利行为,通过质押在银行购买的理财产品及利息收益,扣除掉银行承兑汇票的贴息和手续费,最后剩余的资金就是投资者的盈利。和合资管在其中罗列的收益公式是(银行利息—银票贴现利息)*次数。
& ~0 R$ A; ?/ u; }
, w! z; ]5 ]: B1 N而银行对项目开具银票,都需要客户有真实的贸易背景,且额度有限,并不可以作为一种长期大额的投资标的。
- J: s$ `! S e4 R3 L# g
: }' Q: g$ x' {- u2 ?) B2023年8月,林强还作为和合首创的创始人时公开表示,“在金融行业,非银机构和三方独立机构的发展就在这一时期开始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而和合首创就是这种时代背景下一批‘摸石头过河’机构的代表”。
; K! t1 q3 X( o0 Y, |. P
% v, I3 ^1 m+ Q; B$ c6 I此外,他还表示,自己划定了一条硬指标,那就是“始终坚持和积极响应国家金融监管政策,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的合规与稳健,为各方投资者提供合规负责的服务。”5 E2 ^* d: t/ _- ^3 e
" c: Q: p2 R, z# \8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