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捕》、《画壁》等系列类型片的出炉,让王长田的光线传媒集团从“传媒娱乐”蜕变为“传媒娱乐+影业”的新产业模式范本,而《人再囧途之泰囧》(下称《泰囧》)票房的火爆,则让王长田真正实现了“名利双收”。
! E c- F% S& S
眼下,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下称《致青春》)影片上映第三天,就以5200万元的成绩创下了单日华语片票房纪录。娱乐界的又一个创富传奇再次“造访”王长田,之前他被称为“最富的记者”,现在他是名副其实的“娱乐之王”。
5 H( L5 T! h! t3 R H H$ q 一部电影,一场战争
- \* M% Y* _, H" j
“《致青春》大战当前,写字静心,期待前线佳音。”几天过后,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的微博内容已经更改成了,“票房已过3亿(人民币)。”5月3日,他的微博上更是喜气洋洋一片,甚至预测该片票房将达到5亿元。
. N) u$ |7 M4 { 一向谨慎低调的王长田还贴出了“复旦上学的青春照”,号召大家借《致青春》缅怀青春,光线传媒的宣传团队更是秀出了苏轼的书法《致青春》。
8 y7 U' y+ Y, a0 N1 e
由光线集团投资、发行的赵薇处女作《致青春》首映以来虽然毁誉参半,但在光线强大的宣传威力和社交媒体的作用下,该片首映日票房就达到4650万元,王长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致青春》首映日票房已经超越《泰囧》。”
6 S: A5 \& o4 y, ^% k9 p 有文章统计:“不遗余力的宣传,带来的不仅仅是票房提升,更有资本市场上的双重惊喜,在该片上映之前,由于票房预期较好,自4月12日扩股以来,光线股价在7个交易日里已连续上涨了近30%。影片发行首日,光线传媒股价涨幅7.61%。”
: X& p( ^, ?2 S2 O8 ~* [5 y
王长田认为这完全实现了他当初的战略,做“名利双收”的事,电影票房不仅会为公司带来商业上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带来知名度的提升,而知名度将为公司带来更广泛的社会效益,社会效益无疑会创造持续的利益,而这一切,都有赖于娱乐。
7 T- V% x* U9 D1 T$ G& p0 P; E; d& H
“最富的记者”
# T2 i' f- s0 K) D9 V
“传媒、娱乐两不误。”王长田在微博里阐述自己的主张时称,这是他的法宝。
6 d) C. V1 c3 _
有人拿华谊兄弟王中军与他相比,因为他们都是中国影业翘楚,华谊兄弟早光线一年上市。2010年,那是王中军弟兄进入娱乐业后最为风光的日子,票房大好,明星大红;而王长田看起来情绪有些低落,因为不满估值价格,接连放弃了软银赛富的投资以及借壳上市的机会。
7 X. i% ~- U. Y4 Y
王长田认为两家没有什么可比性,华谊兄弟主要是影视投资和制作,而光线是从做传媒起家,受益于制播分离,他们在1998年成立影视节目制作公司,进入中国最早的娱乐新闻领域,然后实行节目覆盖。
# O8 u6 B7 R/ H/ ?/ _* g: D. r 2011年8月,熬过了13年之久的光线传媒登陆创业板,创下80亿元市值,王长田身家飙升到41亿元,成为民营电视制作领域的第一富豪。
" l+ ] H7 S1 a! a% Z. \
王长田从复旦新闻系毕业后曾做过一段时间记者,他1989年进入拥有财经媒体“黄埔军校”之称的《中华工商时报》,杨大明、胡舒立、何力、水皮等财经媒体精英均来自这份媒体。1995年王长田转身进入电视领域,1998年电视台制播分离后,他与几个朋友从10万元起家成立光线传媒制作娱乐新闻节目。对于很多传媒人来说还难以放弃“新闻理想”时,王长田做起了“娱乐新闻”,他那时已经看到了娱乐业的巨大商机。
; y. k) |8 u. T9 I 了解他的朋友在微博里写道:“记者出身的王长田依旧保留着‘兼济天下’的理想,创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打造中国最大的传媒娱乐帝国,影响和改变社会。”
' e- F4 y; V9 v0 q! p0 b
2012年下半年,光线调整战略,跟内地导演进行全方位合作,王长田频繁与新导演见面,坚持做类型片和系列片,他们先后买下了《四大名捕》和两部《上海滩》等版权,但票房和口碑都不太好,甚至遭到圈内人嘲讽,说他们只能“娱乐至死”。
) Z) }6 W4 J# Z/ {& U6 Y1 ]6 }+ Q 资深媒体人牛文文曾在微博里感慨:“长田不易;埋头奋斗12年,中间没有因其他诱惑转型过,也没因为TV的打击放弃过;12年没有天使也没有VC青睐,靠自己的现金流走到了上市,实实在在的‘骆驼公司’。”
( D9 K h% \8 S$ N& p# a( s" v, y: L. i 娱乐之王
) c. c: g" h9 L' h8 @: W U ^8 ] 一度靠写书法缓解压力的王长田终于在2012年底厚积薄发了,《泰囧》12亿的票房不仅让导演徐铮赢得了口碑,也让投资方光线传媒股价大涨,王长田当时在新闻发布会上开玩笑说:“从影6年,光线传媒终于有了自己的代表作。”
" ?" K* u! _$ v) ]1 z 对于王长田来说,这是他最高兴的日子,“做了十三四年的公司,这个时候却变成了我最风光的时候。”
' L$ Q7 d% {1 z7 d! V2 v, [8 T 华谊兄弟同期出品的《1942》票房并不如《泰囧》理想,徐铮甚至和冯小刚打起了嘴仗,王长田也被卷入其中,有人认为王长田已经笑到了最后,成为了中国的“娱乐之王”。不过,王长田很谦虚,承认《泰囧》是个意外,不能以票房论英雄,因为该片受益于《1942》和《少年派》的剧情压抑,观众需要轻松,而《泰囧》则适时出现。
6 q* R4 u5 Z# v2 |, x9 F" }2 G
光线传媒宣传人员则认为,如果说《泰囧》是个意外,那么《致青春》就是一个预谋,他们完全是在成功的市场经验的基础上,向大众定制的高质量“娱乐产品”,借助他们强大的宣传推广平台和发行团队,再次创造了国产电影票房佳话。
+ I9 D1 J- l# Z1 D6 `. o f3 ?
“传媒是最好的娱乐内容的宣传推广平台,同时传媒又需要好的娱乐内容来充实。更重要的是传媒和娱乐业不同的商业模式,使现金流可以互补。”王长田认为他的“全传媒+全娱乐”模式是其他营业同行无法效仿的,这是好莱坞时代华纳的影业模式,即生产+渠道两手抓,让传媒为发行服务,形成生产、推广、发行但不做院线如同不要物流的产业模型。
# p8 m1 i9 I2 k0 l, U& G 《致青春》当是他的商业模式的检验,先用十几年经营传媒推广和发行网络,定位于娱乐产品经营,然后消费给有娱乐需求的年轻人。成功与否,答案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