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又到了一年一度晒年终奖的时刻,但是,无论是诱人的年终奖“拉仇恨”,亦或是奇葩年终奖被吐槽,相对于那些没有年终奖的人来说都是幸福的。
13 N" D/ @1 k3 v
# U5 C) Y+ r g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近日,智联招聘发布《2016白领年终奖调查》,通过对11526份有效问卷分析显示,2016年白领年终奖满意度高于2015年,但低于2014年,年终奖在白领心中的重要程度持续上升。
国企年终奖满意度增幅最快
辛苦工作一年,很多白领年终大餐中再次少了年终奖这盘“大菜”。
调查显示,只有39.5%的白领表示可以拿到年终奖,明显高于2015年13.4%的比例,另外有9.6%的白领表示企业承诺会在年后发放年终奖。
1
# t: ?6 {. H, M, n4 f |6 r. Q- S; I1 b
在能够拿到年终奖的白领群体中,有95.22%的白领表示会拿到现金形式的年终奖,有9.88%的白领将拿到实物形式的年终奖,还有2.44%的白领表示企业会以发放股票/期权的方式作为年终奖。
虽然2016年白领们领到的以实物形式发放的年终奖比例较低,但还是有较多白领认为“花样百出”的实物年终奖槽点满满。
不得不提的是,2016年,白领对于年终奖的满意度仍然较低,大部分仍未达到心理预期。
调查显示,2016白领年终奖满意度仅为2.18分,相比2015年的2.07分略有上升,但总体来看依旧较低,相较于满分5分而言未达到及格线。
同时,调查指出,和2015年的数据相比,国有企业白领对年终奖的满意度提升最大,以2.46的指数跃居第一。其次是外商/港澳台独资企业白领,满意度指数为2.43。在私营/民营企业就职的白领对年终奖的满意度水平依旧最低,满意度指数仅为2.07。
金融行业年终奖最多
每个行业能拿到多少年终奖?到底哪个行业年终奖最高?这是大家最为关心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该调查显示,相对于2015年总体均值为10767元的年终奖,2016年年终奖的总体均值为12821元,整体水平略有上升,但仍低于2014年的13613元。从不同行业来看,金融行业白领的年终奖均值最高,为1.7万元。
15 R% Y( i+ X4 k- M( S' a2 N' z
# l8 y I$ X) H, T0 l- S
从不同企业性质来看,国有企业年终奖平均值较高,为1.7万,与2015年数据基本持平;私营/民营企业年终奖均值最低,仅为1.13万元,但和2015年的8506元相比也有明显提升。
1
+ ?2 _+ Q$ h) l0 D& v. [
# Q, C2 B! ^/ f. v 从不同城市来看,北京的年终奖均值最高,为15846元,上海、深圳和杭州位列第二、第三和第四,分别为14640元、14605元和13765元。
06 H; A u! i) t- U; E
" O! B8 [# U& s* Q/ R2 h
从不同职位来看,2016年市场/公关/广告岗位的白领年终奖均值最高,达到1.6万元,其次是研发和设计岗位,为1.48万元。和2015年的数据相比,设计岗位的年终奖均值变化最大,从6808元上升为14833元。
近四成白领或因年终奖不满意而跳槽
看着网上铺天盖地的晒年终奖,除了羡慕别人之外,很多白领也在心里打着自己的“算盘”。
此次年终奖调查显示,白领们在衡量一份工作的薪酬福利水平时,年终奖的重要度指数为3.77,相比2015年的3.71有所上升,说明年终奖作为白领整体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白领来说重要程度持续上升。
年终奖对白领下一年度的职业变动仍有一定影响。当被问及是否会因为年终奖发放情况而选择跳槽时,39%的白领明确表示是重要因素,但也有36.3%的白领表示年终奖不会决定跳槽,此外有24.7%的白领表示不确定。对比2015年的调查结果发现,年终奖对白领跳槽的影响程度处于上升趋势。
0! ]. f1 q; j; @0 [' L4 Y& r
1 B J& W' N2 E) o6 E8 D
同时,对于如何使用年终奖,超四成白领表示会用来孝敬长辈,占最大比例;其次是储蓄,占比为36.5%。另外,分别有28.3%和26%的白领表示将年终奖用于投资理财和购物。此外,还贷、学习进修和旅游也是白领使用年终奖的主要方式。
0& c) A! C5 b& a9 O. k/ I! s
( s: M6 o4 F, ^- g! F( X3 i, b
智联招聘建议,对于白领来说,需要综合考量自身长远职业规划、行业发展走势、企业成长潜力等诸多因素,再结合中国宏观产业形势来决定是否跳槽。
智联招聘人力资源专家表示,年终奖虽然只是企业薪酬福利体系的一个部分,并且大多数都作为激励机制存在,但作为反映企业单位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也会对白领们下一年的发展预期产生明显影响。希望企业在制定薪酬福利体系时多方衡量,使年终奖既能达到激励员工的作用,又能适当避免员工大规模流动的风险。
每经编辑 李净翰
! g4 v- l7 k: X$ I' ~3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