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2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玉明、杨子荣联合推荐范业俊论著《碧落碑述论》

[复制链接]

7986

主题

8528

稿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57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7-15 15:54: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
李玉明、杨子荣联合推荐范业俊论著《碧落碑述论》
丰碑志先贤  新程焕后人
2 o6 X, Z$ U, [1 l1 {" H/ R4 I$ v——李玉明、杨子荣联合推荐《碧落碑述论》
    范业俊先生编著的《碧落碑述论》是三晋石刻整理、研究的又一重要成果,也是迄今《碧落碑》专项研究资料较为完备的一部著述。它的出版,将进一步丰富三晋石刻研究的文库。
& }" f0 h8 }3 C& X1 w. B    唐代山西《碧落碑》有两通,一通在绛州(今新绛县),镌刻于唐总章三年(670),现存城内龙兴寺,虽断为三截,但文字保存基本完整,并有后人重刻碑为佐证。一通在泽州(今泽州县),镌刻于唐永淳二年(683),因刻于崖壁上,称《碧落寺摩崖碑》。碑原位于泽州县碧落山碧落寺,金元之际毁于战火,现仅存3字。1999年,当地政府依绛州《碧落碑》拓本复制一通,立于寺内。《山右金石记》:“总志谓绛、泽二州皆有韩王元嘉子黄公为妣妃荐福作文立石。文虽不同,皆名碧落。在绛州者刻于天尊之背,在泽州者刻于佛龛之西。”对于碑名的由来,有说取于碑文中的“栖真碧落”一词,有说是因碑在碧落观中而得名。
6 ]. ?: v; ?* O    两通《碧落碑》虽文不同,但内容一致,为唐代韩王李元嘉之子李训、李谊、李撰、李谌等兄弟四人为其母房氏衰丧造像祈福之词。李元嘉(619-688),唐高祖李渊第十一子。武德四年(621) 封宋王,徙封徐王。贞观六年(632)赐实封七百户,授潞州刺史,时年十五。九年(635)授右领大将军。十年(635)改封韩王,授潞州都督。二十三年(649),加实封满千户。高宗末,元嘉转泽州刺史。及武则天临朝摄政,欲顺扬清,乃进授元嘉为太尉。后因起兵反武则天被诛。少好学,书至万卷,采碑文古迹多得异本。工行草书,善画龙、马、虎、豹。! W( A7 s0 O- N* c0 P
    历来学者研究《碧落碑》,主要指绛州《碧落碑》,一是泽州《碧落碑》因早年被毁,又没有留有完整的资料,故无人问津;二是绛州《碧落碑》不仅实物存在,而且文字奇特,艰涩难懂,行笔转绝,文意生奥,故学者多为关注。绛州《碧落碑》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篇用古大篆(古文)撰写的碑文。大篆,也称古籀文、钟鼎文。碑全文630字,为国家公布的全国第一批名碑,对于研究中国汉字演变、发展是珍贵的实物资料。清光绪版《山西通志·金石记》、《山右石刻丛编》、清代王昶《金石萃编跋》等许多文献都有著录。《金石萃编跋》:“碑凡六百三十字,阙者四字。文皆古籀不易读。咸通十一年郑成规用正书释文刻石于旁(后)然后可读。然承规称奉命书,命字空一格,不知奉何人之命也。”唐代书法家李阳冰“习之十二年不知其妙。”迄今《碧落碑》仍有重要谜团不得其解。因碑文无下款,故何人撰文、书丹尚不明确,古今皆存疑议。《金石录》载、“唐宗室黄公撰所述,或云陈惟玉书或云撰自书。”“莫可知”。《直隶绛州志》云:“不知何人书。”莫衷一是。据古今学者考论,多处记载提及“黄公”、“撰”所书,“黄公”与“撰”为一,故多数认为系李撰所书。, [' k$ K( G4 Y( J) M0 M; d
    据传,碑文撰成后无理想的书丹篆刻人选,一天来了两个云游道人,自称为天下无二的篆刻高手,自荐刻碑。闭门三日不见外人,众甚奇之,开门一看,见两只白鸽扑愣飞出,碑文宛然刻成,碑文最末一字象有鸽爪印痕。李撰认为是至孝感动天地,神仙相助而成。8 R! D; |$ F7 F7 ~. a& E5 p0 N
    该碑背面下方,刻有唐成通十一年(870)郑承规奉命书写的《碧落碑》释文。据历代学者考证,释文尚有差错失误之处,由于文句诘屈聱耳,深奥难懂,文体怪异,“杂出颉籀钟鼎”难以辨认,历代释文失误和差异在所难免。3 s! E# y+ Y( j% H; R# j! i6 \8 c/ s
    碧落碑文空缺碑体被毁传说有三。一是唐代篆书家李阳冰所毁。《金石录》载,李阳冰见碑后徘徊数日不去,恨己不如,以槌击之,今缺处是也。二是传说明末遭雷击失去一半,后人在汾河滩发现残半,遂移至塔院与原碑合壁相砌。三是据《直隶绛州志》载,为“遭宋元兵燹”所毁。据三者相比较分析,应以后一种说法较为可信。' }; Q2 X" P5 T" F# a8 p
  《碧落碑)遭毁有所残缺,古人因其副本于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重新刻立新碑《绛州重刊碧落碑文》(一说元代重刻)。新旧碑厚度相当,新碑略高。新碑价值无疑亦相当珍贵。
- O1 W- e0 v/ L0 m& B    据志书记载,《碧落碑》原在绛州仪门外(新中国成立后为新绛一中校址)。1976年新绛县文化馆才将碑移到龙兴寺塔前建简易碑亭加以保护。1991年龙兴寺修复后,又将原碑移至大殿前,在院中部建碑亭妥善保护,为游人观赏提供便利。将金代新碑移至新建山门内院东侧与其他碑刻共同加以保护。
  J) O" ^& a0 H  n    《碧落碑论述》共分四章,对《碧落碑》的发展变迁、各种版本比较、名称的由来、碑文性质、考证、译文、注解、释义、文字特色与有关字书比较等进行了全面论述。纵览全书,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资料丰富。几乎汇集了迄今有关《碧落碑》研究的所有文献资料,是一部内容翔实的石刻专著。二是立论新颖。作者一改以往单纯以碑论碑的研究方法,把着眼点放在了道教这个大视野中对《碧落碑》进行研究,并进而全面探讨老子的自然法则。三是观点鲜明。作者在对碧落碑文全面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碧落碑》是当时道教以宣扬《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为宗旨的“灵宝派”密典,是压缩版的《道德经》。四是追根溯源,论证有据。作者将碧落碑文与《说文》、《汉筒·古文四声韵》、《三体石经》、《石鼓文》、《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等多部字书进行比较研究,并详编《字源》,以追根溯源,求得对碧落碑文的理解。五是图文并茂。该书附宋、元、明、清各代《碧落碑》的拓本,大大增强了视觉效果。总之,《碧落碑论述》是一部比较完备的石刻专著,将对于引深《碧落碑》的研究起一定作用。/ y. F8 H1 }& C2 X
    丰碑永志歌先贤,重启新程待后人。(李玉明  杨子荣)
8 C& B+ o: V  u2 G8 ]7 N5 q
/ U8 `4 V8 e3 W% P& D; Q  c- H
范业俊(左)和李玉明(右)合影
( y* z4 Q4 ?$ y, N! E
  作者简介:" L! a9 S  T7 [4 T4 G/ [2 _% a
    李玉明,原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5 Z( G8 W+ o9 B; [" X# x# l: w
    杨子荣:山西 省文物局研究员、三晋文化研究会特聘专家。

: B; U. M8 r' U! D$ \. ]/ ?
  目录

总序
$ _# [' D; O5 u+ R0 m代序 碧落无穷范君有恒
, \- N/ P* \+ s) l自序
0 p* v; }% b9 J. H* @第一章 论碑
" p5 r1 ]1 c+ Z+ k/ o2 r一、碧落碑春秋
$ [% t8 l3 s5 `- R% v1 ]1 ?/ b1.碧落碑简介
  z& h9 Q( \! ?: ^) _0 ]+ D2.碧落碑原貌
' m+ r" e4 ^& s8 x+ V& Y3.碧落碑变迁# J8 L; u. v  ~' ]4 A, i
二、碧落碑各种版本比较
# A2 X8 ~; m6 v: k6 h1.几种原碑版本比较5 q; Y! ^1 `! b( _) w/ J. E
2.新碑与原碑比较  G! Z4 x1 F. M) `& X0 R* o9 B
3.《黄公记》版本比较; h5 Q  ]/ D# i: i# E4 c+ p! h1 P, g
三、碧落探源
" \* l* d; N/ W7 j6 [! x1.碧落碑名称的来源! n: O3 B' H5 \% p; ?( }
(1)唐·李肇《国史补》
+ y5 _7 C1 v2 |' e0 q7 H7 S* k(2)唐·李汉《黄公记》
. g! ]) `# S! N( d8 F(3)宋·欧阳修《集古录》
! O9 k: L& Z9 M) }1 h4 Q(4)宋·董迪《广川书跋》
. ~) g  V6 h0 r4 q(5)明·宋潜溪
' k4 r8 U" v) M- O(6)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8 ~" s% O. \; o: a5 L" c: M
(7)其他
  z) B+ V. x7 a' {: q. ^7 J(8)笔者观点/ q2 Z' W/ b$ M4 q
①碧落是道教的关键词,源于《灵宝经》
) D! {, k7 \0 U' }1 G# O5 a②刊立碧落碑为的是宣传《灵宝经》
7 _* e+ |+ u% ~  E( U* b2.残碑昭示
# U, V) j& p- G! N) d$ W0 J3.碧落天尊像
/ W% |/ S% |! U  b/ ^% X4.一个美丽的传说
4 z, X6 w" v/ k8 {: u5.晋城碧落碑0 ]5 w+ b  c% J3 x5 q% ^3 X/ L6 ]
6.碧落碑与《碧落赋》
  G$ b" w$ S$ i$ b5 t0 |+ o7.前人评述
5 m8 _& }% P# g' h& f& k+ U8 ?(1)《国史补》(唐)李肇
% |. _, b5 F6 W0 ~, p+ e/ c) J(2)《广川书跋》(宋)董迪
# S; I' s  c+ [! W/ s1 B(3)《集古录》(宋)欧阳修# L+ \, L3 E. Z) P
(4)《洛中记异录》(宋)秦再思5 S1 o: R$ N. m9 @- @
(5)《五总志》(宋)吴炯
2 `/ s3 N. T# A2 X(6)《金石录》(宋)赵明诚6 D& h6 f, A# K4 @4 {
(7)《金石录》(明)郭宗昌$ `$ q  r1 @5 g6 T& ]8 u+ N4 A
(8)《石墨镌华》(明)赵蛹
6 l, |1 d/ s# x% C(9)《銮坡集》(明)宋濂
5 G$ a  ]- `6 s- e' Y/ T(10)《书画跋跋》(明)孙鑛1 I! q3 u0 d3 W
(11)《竹云题跋》(明)王澍
. W  F$ t1 c( }  v(12)《金石文字记》(清)顾炎武
- X" {6 E& e0 E; I& P0 d5 U(13)《松泉文集》(清)汪由敦
! F7 T- H3 u* ]+ S9 v5 A% q$ l(14)《金石存》(清)吴玉搢
4 B5 k  U1 s. E1 M(15)《金石萃编跋》(清)王昶
. |$ d& H, |; n+ c四、碧落碑链接$ @$ f! ^' t8 q1 h  m7 Q
1.唐初道教
4 o% }' Y' e, m7 ^2.《灵宝鳓及第二十卷僭落空歌品》
1 J' @4 G- P0 C2 `3.灵宝派$ h- L# x+ J% M
4.崂山碧落岩
" ^1 V( ]( u2 M" U" e3 W5.李氏老君碑(太上老君石像碑). o* m. |3 Q" X  }, D0 `
第二章 论文, k  h# j- P4 ~' {0 @
一、碧落碑文的性质
& U& ^7 K! z: X二、碧落碑文考证
, m0 f- l+ c' u; J& w/ r1.碧落碑与《灵宝经》的渊源5 @& N/ l3 e1 P, a5 p
(1)碧落碑命名2 q9 K/ F+ \# s9 v
(2)碧落碑与《灵宝经》同样选用奇特篆文0 H! t7 V: `! i/ m4 O
(3)碧落碑和《灵宝经》都使用骈体文" Y9 F7 o' F+ b( G
(4)碧落碑和《灵宝经》都没有作者姓名5 C& C3 E  A. h* F
(5)碧落碑和《灵宝经》有诸多相同用语
- Z; u: u  P: e% H1 d(6)碧落碑和《灵宝经》内容基本相同1 k7 N& C$ Y$ X  w6 K
(7)碧落碑文首句典故
! C- T+ X+ U/ y% ?) ?(8)天尊像之谜
7 y( g6 D& u+ W- V8 k4 y( C$ d(9)记载立碑年份之谜
; d8 R2 u( P& V, L(10)“先妃”的疑惑, B7 o, L' Z. ]
(11)碧落碑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0 M+ d. g; @
(12)李谌之谜
# L9 G% R/ }/ R' D5 r) M(13)两通碧落碑
6 S' Z% z  L6 |! u; y(15)郑承规为什么公布释文$ C8 d1 d/ e1 r0 J5 F" H
(16)李阳冰与碧落碑
) p  j1 T' E# _8 }) E  H/ L: q(17)元朝重刊新碑的启示
2 A% U0 _1 M3 H: w! }7 g2 x% t(18)从碧落碑文所讲述的内容综合分析% _& V5 S/ Q6 W/ ]0 h$ j( j7 Z
(19)《碧落碑》残片之谜
+ Q5 h4 _0 |( s  F三、碧落碑译文
7 k# u# t( e- \0 u& \3 w四、碧落碑文注解
8 P) {' `& _# o. G) l. R五、碧落碑文释义( u8 w0 D! p; l% f( y
第三章 论字* n' a! N+ r0 X
一、碧落碑与《说文》
; C  N- }& Z! y5 ~6 o  ~6 m1.碧落碑约104字合于《说文》小篆
7 L6 t! e; P9 z6 \. M) V2.碧落碑文直接选用《说文》古文21字
7 q6 d: [/ F# i, o3.碑文稍作变写选用《说文》古文26字) I: [) O* u. g
二、碧落碑近于楷书的6字
! {3 V! y. x1 k1 I) p( B三、碧落碑与碧落文
, R$ D6 `2 D! z1.新发现的碧落文29字- o" A  z+ h4 ^1 N# P! k% j2 j3 m
2.碧落文是单独书体2 @2 \5 N5 B8 A& [/ v' @3 l
3.《乾隆御制三十二种篆书盛京赋》中有碧落文/ g/ J+ h2 Y! j. a. f6 ^, L
4.碧落碑与《汉简·古文四声韵》) W' h+ v2 O0 P: A' L% G( H7 q5 ]
5.《汉简·古文四声韵))的碧落文
# n# U+ L: m6 f4 L$ x) v7 p" }! N《汉简·古文四声韵))记录碧落文约279字,其中151个单字
$ K4 V6 B) {9 D: E' j碧落碑直接选用碧落文约36字,另有31个碧落文异形字
" m) w, V" W4 W- L2 x6.碧落碑变化选用碧落文
. h- J4 W; U5 a, d: b/ L& I碧落碑变化选用碧落文68单字
* z! W$ Z* @2 `- Z7.碑文未选用碧落文10单字,另有12异形字
: Q: n. a# {$ w8 l0 _4 A8.碧落碑没有的碧落文37单字,另有11个异形字6 o* F4 G0 R2 f7 E
四、碧落碑与《三体石经》
1 _. P$ r7 }/ n1.碧落碑直接选用《三体石经》文字0 P- c+ v4 P7 E( D: Y1 `! G8 q
2.碧落碑同时选用《三体石经》古文、小篆两种书体
, c2 K" q, `/ f: Z1 c五、碧落碑与《石鼓文》
- T/ X6 g) y! P  c- P4 `6 ?( @1.直接选用《石鼓文》约16字' [5 H1 Z' _3 k& b
2.变写选用《石鼓文》约16字
: b* ~% d5 J% J* ~9 N六、碧落碑与《汉简·古文四声韵》同选其他古文字
) _' N- Z! x! {& E* D# L5 S6 l1.变写选用2字- h  a+ D! U1 g
2.直接选用93字
$ B( o7 t; b$ I* h: Z: _七、自创与其他  @4 _# ?" s# b% N2 k
1.《说文》小篆未收录碑文自创26字
7 D, v: B- a  `) |6 c0 m2.改变小篆偏旁的33字! p. m$ l+ x6 E0 Q( s
3.改写小篆余部的79字- V9 }( U- {/ ^4 Y3 _- y
4.使用小篆书体“完全自创”132字8 v# a/ x, R" p) U" E  Y0 Y0 F
八、特殊假借字、假借成字约8字+ z6 {6 |! u+ S" H  {
九、碧落碑使用异形字, o! V  J) G% ~
十、碧落碑与《康熙字典》
9 t! D) p" Z* F3 f8 W0 @4 K9 _' o7 w十一、部分碧落碑文字和碧落文应该收录在《汉语大字典》
, J  L+ B! i7 H) t1.碧落碑与《说文解字))字源有许多相同之处
& I9 q4 \' N  e  m6 _2.从汉字演化角度上分析
1 V9 }9 X" W* f1 O3.从碧落碑文与碧落文历史作用分析
0 D5 x" z" {( L. A! X1 z4.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
6 c) V9 o" ^7 g+ a5.《汉简·古文四声韵》已经收录部分碧落文
/ L: F5 [& x" k+ M0 e, E) i6.如下碧落碑文字应该补录进《汉语大字典》
7 |2 K5 h7 Q4 H3 b0 E  g5 W5 x: Z(1)碧落碑自创小篆体23字
& N8 e* a7 I: X2 K1 s& b(2)与《说文》完全不同的小篆13字
* [  ~5 M5 a" a" f$ E" l' s4 |9 o: O(3)便于楷书化的碧落碑文85字8 w' h& n1 L2 v$ _/ |
十二、《老君碑》的字应该全部收录在《汉语大字典》, L3 x  ?: k0 f
十三、附录- }) {7 e- N# L
1.《潜研堂金石文跋尾》0 b- Y' m( r2 d4 s2 y
2.钱侗跋
2 U- J/ {" I3 h8 r/ T十四、碧落碑文集字表
  W4 W; B2 y( U& d1 z* |+ K第四章 碧落碑与《老子》; X& g+ u3 X: w) X7 i% `8 ]
一、物质; m8 m2 x2 m! M9 w' u
1.世界(自然界)是物质的
; @" h/ l0 Y) ^& D! ]2.物质的形态(物质的分类)
5 D5 `3 e' v9 }: T) R" u6 {% ~/ ^3.物质的结构
8 `9 m/ o  A1 j4.物质的运动  S1 ]# e+ y- K' T1 a' L7 S: o
5.物质的循环; j2 b2 g2 A' F4 ^" C. O
二、生命
" Y7 Q3 ^; `! U/ c) w1.生命从何而来) G4 z0 X9 K3 N5 Y; S
2.生命的诞生- C2 w4 ?# m' j: T
3.生命体的基本结构
7 t3 L6 W/ x) @% l4.生命由经络系统、肌体系统和基因组织组成% [  s1 V  y. ^3 B- J" D: K
6.维系生物生长与繁衍的三大类物质缺一不可
0 w) f6 J& F! n8 q; T6 ^% O4 X7.人体由两大体系构成; Z( X# f; [9 V
8.生命的演化8 v3 N) z* o4 R' d& z8 H
9.中医与中药
& i0 G" h* F2 L; @% d7 l7 m* \' o(1)中医理论的物质基础" ^2 O7 u* ^( ^5 f1 b% x* @$ z
(2)中药药用作用的物质基础
( H; C. H& Q9 u4 [- z! t+ a(3)中药药用作用的原理与机制
# S! z: Y; A( l* v5 _, q三、宇宙4 i7 p2 x: o3 [
1.宇宙生成
' H& E4 d  W. b, ?/ }2.奇点的生成
1 @2 K2 r$ o' U3.“三”生万物
" Z  M. V- ~# @$ v0 c* x4.我们的宇宙
0 |1 x7 \4 u/ M- \7 {5 ~2 Y5.用《老子》关于物质、物体由聃子构成解释万有引力定律
- h9 q( C. p+ h6.碧落碑与《老子》的时空观
) T' N2 c$ [- r- Y' Y, R第五章 碧落碑文献资料, ]: X: n* ]* s5 ?6 W8 L: g
一、碧落碑宋拓; b3 |/ n: O% Q8 ]
二、碧落碑明早中期拓
+ b9 h0 ?! g. N+ q$ k三、碧落碑清中期拓% ]: \! A  `. f/ p7 H" s" J* l+ p
四、碧落碑(元)新碑拓: |- O9 G$ p- e6 ?$ @, S
五、《黄公记》清拓5 K" d5 {6 x# D8 x4 {9 ]$ T
六、现碑阴郑承规碧落碑文清拓2 J7 p( ?, o% e1 G5 D& T
七、清精抄(明)(镥落碑正误》! P$ T, |1 ?, n7 ?' B
1.《碧落碑正误》序
+ [% Z/ ?( @, `2 w; B5 P2.《碧落碑正误》
) ?% l, H& W' i3 H2 Z. Y3 j8 m3.碧落碑文
; K7 B% E5 \7 g+ u8 v) x) B4 g$ g4.《碧落碑正误》跋( N" l7 v5 z2 M2 _
后记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5-8-18 02:43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23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