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溪 谢幼林 一、做好摸排“头道菜” 永进学校根据控辍保学四线制工作要求,设计印制“教育扶贫摸排走访”调查问卷,先后两次开展控辍保学“大走访”,对全乡3780户实现全覆盖摸排。学校行政带队包村,教师包社、包户,同时邀请村社干部作向导,摸排农户家中的适龄儿童是否入学,重点走访是否有孩子因贫、因残失学。详细登记适龄儿童父母联系方式,带回户口簿照片等相关资料,确保控辍保学“头道菜”货真价实,数据全面真实。 二、啃下劝返“硬骨头” 8月31日,新学期开学的日子。“黎老师,张聪聪没有来报名!”听到这句话,班主任黎仁娟的心一下子就悬了起来。因为她知道,张聪聪上学期就有厌学的苗头,多次的交心谈话,才坚持下来。 黎仁娟立马拨通了张聪聪母亲的电话,接电话居然是张聪聪,直接撂下一句“我在钓鱼,不想读了,莫烦我!”就挂断了电话。 下午放学,本该休息的时间。“黎老师,你终于来了!”张妈妈一把拉住黎仁娟的手,泪流满面,“他在钓鱼,整个暑假,不是钓鱼、就是上网、飙车,昨天还和我大吵一架!”原来,张聪聪的家人都希望他读书,他就是不听,还对家人恶言相向。 “走!我们去看看,我去劝他!”黎仁娟与张妈妈直奔鱼塘。“张聪聪,黎老师来了!”听到妈妈的呼唤,孩子把钓鱼竿往鱼塘一撂,拼命地朝远处跑去。第一次劝返,宣告失败。 接下来的几天,一有空,黎仁娟就来到张聪聪家中,先后十余次与张聪交流,有时候一谈就是两个多小时。渐渐地,张聪聪态度变得温和了,戾气也被黎老师“磨”得荡然无存了。 “黎老师好!”是张聪聪的声音!正在上课的黎仁娟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快步冲出教室,拉着张聪聪一起去领取课本。啃下劝返“硬骨头”的喜悦把之前的辛苦和劳累赶得无影无踪。 三、煲好送教“暖心汤” 说起晨晨,吴正芝老师就打开了话匣子,初入晨晨家门,帮扶组的两位老师感受到的是家长的“不待见”和孩子的恐惧。“你们早些不来送教,现在娃娃大了,上课有什么用!”晨晨妈妈沉着脸。抬眼一看,一个穿绿衣服的小姑娘飞快的向楼上跑去,“咚!”门重重的关上了。第一次送教吃了闭门羹。 面对家长的不理解,“晨晨组”没有灰心,第二次、第三次……带着小黑板、拼音卡片、“一生一案”专用教案又出发了。家长和孩子被老师们逐渐融化。连续几天的促膝谈心,晨晨妈妈不再排斥,孩子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11月13日,送教结束准备离开时,晨晨紧紧地拉住吴正芝的手,孩子对着吴阿姨的耳朵悄悄说:“吴阿姨,下次你们早点来,我想听你们的课。”“晨晨,你说大些!”“张叔叔、吴阿姨,你们下周早点来,我想听你们的课!”孩子大声说出来了!一瞬间,吴正芝的眼泪夺眶而出! 四、做实监督“麻辣烫” 学校成立校长黎玉川任组长的控辍保学专项督察组,多次深入农户家中,核实教师入户调查、劝学、送教情况;检查教师控辍保学纪实本,拨打适龄儿童家长电话核实情况。红脸出汗找不足,互提对策解难题,做实监督“麻辣烫”,用制度扎好控辍保学的“篱笆”,确保控辍保学落到实处。
0 h7 u7 h T;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