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与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和发展有关,近年来其患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已作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广受关注。 哮喘临床症状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且常在夜间、清晨发作或加剧,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以及临床缓解期。 哮喘的发病机制: (1)变态反应:指与免疫系统有关的反应,经实验表明,患者接触过敏原后,体内的免疫细胞会产生抗原呈递作用,激活T淋巴细胞并使其产生白细胞介素,再通过对B淋巴细胞的调控作用,分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并黏附于肥大细胞、嗜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引起慢性炎性病理反应。当患者再次接触过敏原时,就会激发炎性介质的释放,导致支气管黏膜的炎症反应。 (2)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现代医学及临床研究表明,哮喘的发病基础是慢性气道炎症,即气道黏膜内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聚焦,炎症细胞合成并释放出炎性介质及细胞因子,引起气道炎症反应。气道高反应指机体遇到过敏原时,气道及炎症细胞受刺激引起支气管黏膜呈慢性炎症反应,上皮细胞大量脱落,使平滑肌感染神经末梢暴露,加快刺激敏感性和兴奋传导性,引起气道收缩、痉挛,从而诱发哮喘。气道炎症是引起气道高反应的重要机制,也是气道高反应的病理基础。 (3)气道重塑:指气道平滑肌细胞发生损害、增殖作用,主要通过其气道平滑肌的增殖、肥大、迁移等改变,引起气道重塑。 (4)神经调节:由于人体气道上下均有细密的感觉神经纤维,当外界环境变化时,外界的刺激就会引起机体释放神经肽物质,导致气管发生收缩,引起黏液过度反应。如病毒感染就是一种常见的外界刺激,可影响生长因子及营养素的表达,引起患者的感觉神经分布及反应性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机体出现炎症反应,进而导致支气管哮喘。 哮喘的预防措施: (1)食物的营养:维生素A有助于特异性免疫的发育,故可适当食用苹果、樱桃、白菜等富含维生素A的水果和蔬菜。另外,虾、杏仁、花生等食物可能会诱发哮喘,应避免食用,且哮喘病人的饮食要尽可能地清淡,便于消化。 (2)增强体质:肥胖、超重、糖耐量异常、血压偏高的人群,日常多参加登山、体育比赛等增加免疫力,或是一些日常散步和简单的深呼吸训练也可。 (3)环境:哮喘与环境中的致敏原紧密相关,故应尽量减少环境中的致敏原,如灰尘、花粉、煤气、烟雾等刺激性物质,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避免接触容易引起过敏的尘螨、真菌、动物皮毛、食物、药物等,尤其是对动物毛发过敏的人应避免在室内养猫、犬等小动物,儿童建议做一个全面的过敏原检测,以便于知道自己过敏的物质,从小开始避免接触;此外,雾霾、沙尘等天气状况下也要避免外出或戴防护口罩;最后尽量避免吸烟,研究表明吸烟也容易增加哮喘病的发病率,所以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杜绝吸烟。 哮喘多发于儿童,有过敏史和家族史的需要注意,从小做好预防措施,而且目前哮喘基本上可以用药物控制,不必过于担心,保持好心情也有利于恢复。
# \8 P) v6 v$ _6 F0 f6 t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