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是众所周知的美味,指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分泌物或蜜露,与自身消化道的分泌物结合后,在蜂巢内经充分酿造而成的天然甜物质。其味道纯美,香甜可口,许多人对其了解并不全面,但我国作为蜂蜜出口大国,应当对其作用进行深入了解。蜂蜜的化学活性成分:(1)糖类:是蜂蜜中含量最高的物质,包括单糖、多糖、低聚糖,如蔗糖、葡萄糖、麦芽糖等,其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最多,约占总糖含量的85%-95%,蜂蜜的结晶程度与这两种糖的含量和比例有关,且葡萄糖的含量可直接影响蜂蜜的结晶量。 (2)多酚类化合物:在蜂蜜中的含量仅次于糖类,是导致蜂蜜色泽差异的主要因素,其含量与蜂蜜的颜色和抗氧化活性呈正相关。蜂蜜中的多酚类主要包括黄酮类和酚酸类化合物,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有木犀草素、芹菜素、白杨素、儿茶素等,主要来源于蜂胶、植物花粉和花蜜;酚酸类化合物有咖啡酸、阿魏酸、没食子酸、原儿茶酸等,且不同产地的蜂蜜中酚类含量和种类存在一定差异。 (3)其他:蜂蜜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有机酸、酶类、氨基酸、蛋白质以及一些挥发性物质。 蜂蜜的药理作用: (1)促进消化、改善便秘:蜂蜜对肠胃具有调节作用,这是大家熟知的,主要可使胃酸分泌正常,胃痛、胃灼烧感消失;增加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数量,增强肠道的蠕动,显著缩短排便时间,从而促进消化、润肠通便。蜂蜜改善便秘的机制主要与其富含果糖有关,由于果糖的不完全吸收,使其在结肠内被分解为低分子有机酸,从而使肠道内得pH值降低,肠内渗透压增高,粪便湿化,便有利于其排出,同时果糖酸化了肠道,使肠蠕动加快,也就加快了粪便的排泄。 (2)抑菌、抗氧化:纯蜂蜜在室温下数年都不会腐败,说明其具有独特的抑菌和抗氧化作用。蜂蜜抗菌的机制为:利用其高渗作用,使细菌大量脱水死亡而延长保质期;天然蜂蜜中自由水含量极少,pH值低,酸性,不适于细菌生长;蜂蜜中有许多从植物中带来的抗菌物质,如溶菌酶和葡萄糖抗氧化酶等。 (3)抗肿瘤:蜂蜜抗肿瘤是因为它含有抗肿瘤成分咖啡酸,而咖啡酸能有效地抑制动物的结肠癌和皮肤癌。蜂蜜的动物试验表明其可防止动物肿瘤的发生和转移。蜂蜜的抗癌成分具有中度抗肿瘤和显著的抗肿瘤转移作用,可增强环磷酞胺和5-UF的疗效,且可以减少毒性。 (4)其他作用:蜂蜜还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糖代谢和组织再生、增加唾液分泌,帮助化痰和润滑呼吸道,润肺止咳等。 蜂蜜的食用禁忌: (1)蜂蜜宜用不超过40℃的温开水稀释服用,要使蜂蜜的营养更好吸收,建议直接口含食用,不进行稀释; (2)通常成年人每天食用蜂蜜不超过50克(约3汤勺),而未成年人则减半,一周岁以内的小孩不建议喝蜂蜜。 (3)蜂蜜分椴树蜜、洋槐蜜、百花蜜等品种,通常老人适合喝洋槐蜜、枣花蜜,女士适合喝椴树蜜、龙眼蜜,而百花蜜则男女老少皆宜。 (4)蜂蜜不可与豆腐和韭菜同食,因豆腐富含植物蛋白和有机酸,韭菜富含植物纤维素,蜂蜜若与豆腐和韭菜同食,均会引起腹泻。 总之,蜂蜜功效多多,但需要注意食用禁忌。
3 q4 Q. d M( |4 P/ V. b |